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研究通过自编公安民警工作压力问卷,对浙江省内一线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进行测量,同时测量了其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程度。结果表明省内一线民警工作压力程度总体偏高,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程度中等。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变量三者间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对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没有调节作用。工作压力是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部分中介变量,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又可以通过影响工作压力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信息化的国家,尤其是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对个体的行为、思想、道德等产生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新媒体时代现代化的方式,形成新媒体时代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促进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公安民警进行的在职教育培训存在着教育内容更新滞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网络教学互动性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方兴未艾的MOOC凭借其优质的课程内容、较为正规的学分认证体系以及对学习者学习状况实时进行有效评估的功能迅速席卷全球,对传统的在职教育培训模式正在产生愈发重要的影响。现阶段,依托公安信息专网,借力于全国公安院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在公安民警在职培训过程中推广使用MOOC,对于探索、完善形式多样的公安民警教育训练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西省2010-2011年度参加警司晋升警督的男性公安民警体能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不同年龄、不同警种、不同地区公安民警体能测试成绩存在差异,准入考核制体能测试能积极引导公安民警参加身体素质训练,但选择项目亟待优化和完善等,为江西省公安机关制定科学的警察体育锻炼和体能测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公安民警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涉艾违法犯罪人员,所以公安民警发生HIV职业暴露的风险是相对较高的。以健康行为转变的模式理论为指导,结合公安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合理制定教育内容,适时面向公安民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广大公安民警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民警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皮翠萍 《科技信息》2013,(7):235-235,228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本文介绍职业倦怠的表现症状、产生原因和相应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介绍了职业倦怠、职业承诺和情绪劳动的概念,分析了引起银行柜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选取298名河北省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一线柜员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职业倦怠与情绪劳动、职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2)表面表现与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3)自然表现与职业倦怠、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问卷、情绪应对策略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128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探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情绪应对策略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与情绪应对策略、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情绪应对策略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2)情绪应对策略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3)情绪应对策略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还起着调节作用,只有当情绪应对策略处于中低水平时,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江苏省导游员的职业倦怠水平进行调研,结果发现现阶段导游员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和从业年限的导游员在职业倦怠的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证的方式解析了高等院校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分别从授课类型,聘任情况和婚姻状况等角度对比了她们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性,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一群体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她们的应对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五所高职院校139名专职辅导员为被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总体得分显著高于中值,职业倦怠程度较高;辅导员心理异常阳性检出率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辅导员职业倦怠与SCL-90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建议从政策层面、学校方面以及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个体等多方面多途径地降低其职业倦怠,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研究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影响,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苏州大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专业研究生的自杀态度无显著差异。(2)男女研究生在应对方式中的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自杀态度中的对自杀性质的认识因子和应对方式中的求助这一应对方式之间成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和退避、合理化成显著负相关(r3=-0.471;r4=-0.297),支持利用度和求助这一应对方式成显著正相关(r5=0.528)。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应对方式中的求助因子和自杀态度中的对自杀性质的认识进入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贾秋月  王文  陈学彬 《甘肃科技》2014,30(19):79-81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如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整合性研究依据。选取786名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EMBU)、个性(16PF)、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心理控制感(IPC)等问卷测试。大学生组与中文修订版组相比,大学生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分均低于修订版中文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都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父亲的过度保护(FF6)、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和惩罚严厉(MF4)对大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的影响最大。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个性、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有较好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有非人性化、情感枯竭、低成就感。造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文章对于如何合理应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提出了四个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学生复原力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延安大学的38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城镇大学生的复原力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P<0.01),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复原力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复原力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P<0.01).结论:①不同类型与不同地域大学生的复原力水平有一定差异;②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复原力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应对方式阻碍复原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职业倦怠的概念及症状,分析了西藏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心理因素及其起因,提出了解决西藏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心理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俊 《甘肃科技》2016,(24):75-77
对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回顾,对高校图书馆员这一人群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成因,并从个人和管理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98名大四毕业生进行测查,探讨了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大四毕业生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民族的大四毕业生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3)大四毕业生心理弹性各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农村初中寄宿生人际困扰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2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寄宿生与走读生在人际关系总体困扰和异性困扰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寄宿生更少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与走读生在解决问题、求助与自责方面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P<0.001);寄宿生总体人际困扰得分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双方差异非常显著(P〈0.01);自责、解决问题、退避对人际困扰有明显的预测作用(R2=0.315)。研究表明,农村初中寄宿生存在轻度人际困扰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