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诸多文献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可以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在我国,作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的QFII是否也能发挥稳定股市的作用是研究核心。对2007年—2010年上半年间QFII持股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QFII持股比例越高的股票,其股价波动性越大。这说明QFII的参股会增大股票的波动性,QFII在我国无法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研究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发展政策和制度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道路正在逐步走来。在这一进程中,开放模式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而QFII的制度选择正好体现了我国当前的金融形势。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QFII的未来之路一方面影响着自身的发展,同时对我国资本市场乃至于整个经济的成长也产生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关于QFII制度和QDII制度的讨论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敏感话题。从2002年11月我国宣布实施QFlI制度至今,有关QFII制度的进展情况一直是众多财经媒体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大,关于QDII制度的讨论也日渐增多。何为QFII制度和QDII制度?其实施有何政策意义?QFII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情况怎样?中国推出QDII制度  相似文献   

4.
QFII韩国行     
《华东科技》2003,(11):27-27
1991年1月2日,台湾开始实施QFII。1992年,QFII正式进入台湾证券市场。刚开始的发展较为缓慢,申请的机构投资者较少,申请的金额也较小。从1995年起,QFII的发展开始加快,申请的件数和投资额都大大增加。2000年,申请件数达到了412件,申请金额接近600亿美元,显示出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薛小亭 《华东科技》2003,(11):10-11
倍受瞩目的QFII终于登陆中国,它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市场内外都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QFII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向以及投资量的大小,期望在QFII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同时捕捉到些投资机会,本刊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中国风险(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风险(创业)投资部主任张陆洋教授。  相似文献   

6.
在QFII中涅槃     
小雪 《华东科技》2003,(11):20-21
QFII来了,站稳了别趴下! 2003年5月26日下午5:00.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告,瑞士银行有限公司(瑞银华宝)和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首批获得通过QFII。7月9日,首批获得批准的投资者之一瑞士银行下单买进了4只A股,外资迈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三载的艰辛曲折,一朝尘埃终落,中国资本市场的QFII时代正式开场,QFII的菜单成了市场瞩目的焦点,QFII理念  相似文献   

7.
胡晓娣 《华东科技》2003,(11):18-19
广受瞩目的QFII终于登陆中国,它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内外都在推测、揣摩QFII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向以及投资量的大小,期望在QFII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同时捕捉到一些投资机会。托管,作为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从中能获取相当不错的利润,各家银行早已瞄准了这块大蛋糕,蓄势待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  相似文献   

8.
QFII不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只是少数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不需引进QFII。 由于新兴市场经济本身千差万别, 有的国家自身资本市场发展水平有限、经济欠发达,无法吸引国际风险资本进入本国市场。 因此,QFII能否成功推行的关键在于整体经济是否有吸引力, 有无合适的投资工具和资本市场。 中国是具备推行QFII的基本条件的,也有少数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可借鉴。 2003年7月9日上午10:15分,随着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对着电话念出“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 “中兴通证”四只股票的名字, QFII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投下的第一单完成了。 QFII的实施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就像是打开了朝向全球资本市场的那扇窗, 虽然仍是隔着“纱窗”,但已经无法阻挡“新鲜空气”的自由进出,中国资本市场正式踏上了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之旅。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QFII制度及对中国的影响? 毕竟,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9.
2008年4月14日,降低印花税政策利好点燃了市场被压抑许久的烈火,国内A股终于走出了一波气贯长虹的强力反弹.此时,在基金反向操作于3000点附近抄底的QFII再次扮演了赢家的角色.作为新兴证券市场渐进式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过渡.QFII入华5年间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机构、证券经营机构、国家监管机构等市场参与者都产生了国际化的影响,此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对未来我国更好建设证券市场提供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吴艳 《华东科技》2003,(11):12-13
QFII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生力量,尽管中国QFII资格申请的门槛很高,仍然阻止不了众多境外大型机构资金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虽然目前总体规模还不大,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已有9家外资投资银行相继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QFII资格:瑞士银行有限公司、野村证券株式会社、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花  相似文献   

11.
指出加强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顺应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理性分析其策略,认清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资产质量,才能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业与中国经济参与程度的逐渐加深,其对我国银行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分析这些影响对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政府、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角度,分析了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探讨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约关系,提出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4.
徐宁 《镇江高专学报》2001,14(4):22-23,95
我国即将加入WTO,面对经营网络遍布全球、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外资银行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受到严峻挑战。我国银行应转变观念,学习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银行中间业务,培养新的发展空间,迎接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电子化建设,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和信息化经济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民营银行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提出了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外资银行投资动因,阐述了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影响以及我国银行面临的挑战,就我国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新一轮的银行业并购潮。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欧美银行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中资银行却在危机中向海外扩张,其中不乏有成功的案例,但也存在一些失败的并购行为值得我们深思。民生银行并购美国联合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并购的一个大事件,其海外并购动因、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等,通过因子分析法证明民生银行海外并购是不成功的,其海外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值得中资银行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规模小、收入比例低、品种少.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高认识,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防范市场风险,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网络银行具有的优势,面对外资银行的威胁,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网络银行应如何推进其自身快速稳健发展,有效地获得竞争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