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樟科植物众多,国外有关樟疫霉对樟科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报道较多,而国内对其研究较少。笔者从樟疫霉的分类地位、危害分布情况以及鉴定方法、遗传关系、生活史等方面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深入研究:(1)对极易受到樟疫霉危害地区的樟属重要种植地的樟疫霉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明确樟疫霉的危害状况;(2)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樟疫霉进行亚磷酸盐敏感程度研究;(3)对亚磷酸盐不同敏感程度菌株之间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明确亚磷酸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GenBank下载的121株疫霉菌Phytophthora的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分析,以Pythium sylvaticum为外围群,按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构建其系统发育树,以对疫霉菌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疫霉属总体上可分为5个类群;P.undulata和P.batemanensis与Pythium sylvaticum的亲缘关系近,而与疫霉属的亲缘关系远;ITS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P.cryptogea和P.drechsleri为同物异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省某酒厂大曲中的微生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分属于细菌的六个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酵母菌的四个属:酵母属(Saccharomyces),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汉逊酵母菌属(Hansenula),球拟酵母菌属(Torulopsis);霉菌的五个属:红曲霉属(Monascus),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犁头霉属(Absidia),其中霉菌的数量最多,细菌次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武夷冻茶霉菌的分布情况,采用镜相分析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对霉菌进行菌相分析及优势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冻茶中主要菌属有曲霉属、毛霉属、根霉属和青霉属,其中青霉属为优势菌属;对随机分离纯化的青霉进行ITSrDNA鉴定,鉴定结果为壳青霉(Penicillium.crustosum Thom)。分析结果可为微生物污染途径分析以及改进冻茶的冷藏工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孢菌素(CYA)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全世界现已记载的弯颈霉属有14个分类单元.其中T.niveum、T.inflatum、T.terricola及T.sinense能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出CYA.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上多采用T.inflatum发酵生产CYA.国内对雪白弯颈霉(T.niveum)的研究尚数空白.本采用正交设计对雪白弯颈霉发酵液最佳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细菌HT-6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生长的抑制机理,采用琼脂柱对接法观察细菌HT-6对致病疫霉空间位点的竞争,铬天青(CAS)培养基观察嗜铁素的产生,硫酸-蒽铜比色法和水杨酸浓硫酸比色法分别比较葡萄糖和硝态氮的利用率,同时以致病疫霉及其细胞壁制剂(CWP)为诱导物,采用平板透明圈法观察HT-6产生的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DNS法测定酶活并评价含有2种酶的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单独接种在PDA琼脂柱上的致病疫霉能沿琼脂柱生长并迅速扩展至黑麦固体培养基(Rye)表面生长,与致病疫霉菌饼对接的HT-6也能沿着琼脂柱生长并扩展至Rye培养基表面迅速蔓延,而与HT-6对接的致病疫霉菌丝体仅在PDA琼脂柱上生长,没有扩展至Rye表面,被HT-6的生长所阻止;HT-6能产生嗜铁素,致病疫霉不产生嗜铁素;HT-6对葡萄糖和硝态氮的利用率(75.66%和69.05%)均显著高于致病疫霉(55.97%和56.87%);HT-6菌株单独培养时不产生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但致病疫霉菌体和CWP均能诱导HT-6产生这2种酶,其中菌体诱导后的2种酶活,分别为6.638、2.913 U,均显著高于CWP的诱导处理(1.326、1.289 U,P<0.05);CWP诱导后含有2种酶的HT-6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为33.25%),但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的HT-6菌液原液的抑菌活性(抑菌率为81.33%).这表明HT-6能够通过空间和营养竞争以及致病疫霉诱导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抑制致病疫霉,其中以空间和营养竞争为主.  相似文献   

7.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体,可导致马铃薯大面积减产。致病疫霉的有性生殖可以产生卵孢子,由于其抗逆性较强,利于致病疫霉渡过不利的生存环境,给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防治带来巨大的困难。致病疫霉的有性生殖属于异宗配合,即A1、A2交配型同时培养时才会产生卵孢子。因此,快速而有效地检测致病疫霉菌株的交配型将为致病疫霉有性生殖分子机理的研究及致病疫霉的防治奠定基础。通过直接配对法、纸盘法和分子标记法三种方法,对5株来源不同的致病疫霉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检测。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表明,菌株HQK8-3、2PO-D、USA1的交配型与ATCC标准菌株64093的交配型一致,为A1交配型,而菌株2PO82001、P7723的交配型与ATCC标准菌株32835的交配型一致,为A2交配型。说明三种方法均可有效鉴定致病疫霉交配型,但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验条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菌株交配型测定。  相似文献   

8.
从最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整理出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的野生植物共46种,隶属5个门,26个科和36个属。其中,被子植物门有39种,占全部种类的84.78%,在植物门的分类等级上处于绝对突出的地位。在植物科的分类等级上,禾本科(Gramineae)含7种、兰科(Orchidaceae)含6种、豆科(Leguminosae)含5种,占全部种类的39.13%,处于相对突出的地位。披碱草属(Elymus L.)含5种、杓兰属(Cypripedium L.)含4种,占全部种类的19.56%,在植物属的等级上处于相对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的形态学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鉴定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1株来自不同植物根际的木霉菌(Trichoderma spp.)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其中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有47株,绿色木霉菌(Tricoderma viride)10株,康宁木菌(Trichoderma koningii)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ens)分别为两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分析,并采用UPGMA选取和类分析,结果表明,将距离系数D=13.8作为聚类分析阈值,61个菌株可分为A,B,C三个组,距离系数D=9.1时,A组可分为A1,A2,A3,A4,A5五个亚组,A组包括47株哈茨木霉菌,是主要成员。此外A组还有8株绿色木霉菌,两株绿木霉菌和一株康宁木霉菌,B组只有一株绿色木霉菌,C组由一株绿色木霉菌和一株康宁木霉组成,表明木霉菌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多样性,而哈茨木霉是存在种下分类群,还发现蛋白质电泳分类结果与菌株的地缘有关。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橡胶,咖啡和胡椒根际放线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分别分离自橡胶、咖啡和胡椒根际的75-95株(8-11属)放线菌所作的拮抗测定表明,有拮抗作用的菌占44~46%,作为优势菌群一链霉菌有一半以上有抑菌作用。特别从三作物根际分离到对使柑桔、胡椒、辣椒三种作物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咖啡炭疽(Colletatrichumlofteanum)和橡胶褐根病菌(Phellinusnoxius)分别有明显抑制作用的6株资源放线菌,有待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1.
螺赢亚科(膜翅目:胡蜂科)分类研究进展 (动物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便于对中国蜾蠃亚科种类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参考《The Zoological Record》以及相关的种类记述文献,对蜾蠃亚科的系统地位、分类研究历史、生物学习性及经济意义等进行简述;同时记述各属的种类数量及各种类在世界六大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分布情况。从资料整理结果可知,目前,蜾蠃亚科包括205属,共计3 638种、823亚种。该亚科种类世界性分布,其中古北区70属965种283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26.53%、34.39%;东洋区67属487种146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13.39%、17.74%;澳洲区45属462种72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12.70%8、.75%;非洲区79属716种167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19.68%2、0.29%;新北区29属299种75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8.23%、9.11%;新热带区58属943种100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25.92%、12.15%;中国已知45属,共计172种5、0亚种,分别仅占世界已知种、亚种数量的4.73%、6.08%。根据现有种类情况,中国还有大量的蜾蠃种类有待发现。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亮耳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日本亮耳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除对竹荪疫霉(Phytophthora sp.)的拮抗方式是菌丝缠绕作用外,该菌株的菌丝体及其发酵液滤液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均有很强的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13.
乳嘴衣属为壳状地衣,其所属的乳嘴衣科为热带地区树皮上仅次于文字衣科的第二大丰富类群,目前中国对该属尚无系统性研究。通过处理广东采集的乳嘴衣属标本,扩增其ITS和LSU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揭示了该属的亲缘关系,并给出了该属中国报道种的相关描述和讨论,以及中国报道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为认识中国袋衣属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开发利用其化学及基因资源,基于形态学和化学方法对袋衣属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发现了在中国广泛分布的一袋衣属物种--卷叶袋衣(Hypogymnia incurvoides)。该种的主要特征为地衣体裂片中空,羽状分枝并具唇形粉芽堆,下表面具数量较少的穿孔,髓层含袋衣甾酸(physodalic acid)。此前,该种仅在俄罗斯被发现和报道。因此,本报道首次确认了该种在中国的分布,增加了中国地衣物种的记录,同时更新了卷叶袋衣的世界分布信息。本研究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地衣分部(HMAS L)。  相似文献   

15.
四川溲疏属植物20种,5变种及1栽培变型,其中有2新种,2新变种,2新分布种及1新等级,文中对该属的研究简史、经济价值和地理分布作了讨论,给出了属的特征及种的系统检索表;对几个疑难分类群的等级划分处理如下: 1.繁花溲疏(D.corymbiflora Lem.ex Andre)不应作川溲疏的变种,应恢复其种等级。 2.西康溲疏(D.sikangensis Fang)作长叶溲疏的异名不妥,拟为独立种等级。 检索表系统安排采用T.H.3a14ROHHHROBa(1966)的系统,但有调整与补充: a.长江溲疏(D.schneideriana Rehd.)从狭萼亚组改置于溲疏亚组。 b.伞花亚组中建立多辐系(Ser.Multiradiatae P.He)与寡辐系(Ser.Pauciradiatae P.He)这2新系。  相似文献   

16.
青篱竹属及其在中国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篱竹属Arundinaria Michaux在竹亚科的分类研究中是一个有争议的属;特别是东亚是否有该属竹种的分布,长期以来存在很大的分歧意见。目前许多竹种在分类学上的混乱多与青篱竹属有关。作者根据几年来的调查研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竹亚科中的青篱竹族各属更符合自然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7.
拟鲿属鱼类分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鲿属(Pseudobagrus)是鲿科鱼类中物种数目较多的一个属,为东亚所特有,中国为其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拟鲿属的分类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在:大量已描述物种的有效性需要重新验证;未描述的物种急待发现;属的界定和属下分类需要重新评估。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拟鲿属分类展开深入地探讨。本文对拟鲿属的分类学研究进展及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回顾及阐述,旨在为拟鲿属物种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1.刺通草 Trevesia palmata (Roxb.) Vis.in Mem. Acad. Torin 2(4):262. 1842; Rehd. in Journ. Arn. 15: 113. 1934; Li in Sargentia 2:13. 1942; Hoo et Tseng in Fl. Reipub. Popul. Sin. 54:10. 1978; Feng et Y. R. Li in Fi. Yunna. 2:417. 1979; C. B. Shang in Journ. Nanjing Inst. Fores. 2:15. 1985—Gastonia Plamata Roxb. in Hort. Bengal. 3311. 1814, nom. nud. & Fl. Ind. ed 2(2):407, 1832—Fatsia cavalerieri Levl., Bull. Acad. Ceogr. Bot.24:144. 1914 & Fl.Kouy-Tcheou 34. 1914-Brassaiopsis papayoides Hand.-Mazz. in Akad. Wiss. With. Math.-Nat. KI.61:120. 1925 & Symb. Sin. 7:693. 1933. 凭证标本:望谟,贵州队2207、张秀实等66—859:册亨,贵州队2657、安顺队198;兴义、安顺队877、878。分布:广西北部、云南南部。本种为灌木或小乔木,具刺;叶片大,边缘5—9掌状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钝头;圆锥花序大,各部被锈色绒毛;伞形花序具花数十朵至近百  相似文献   

19.
云南稗属(Echinochloa)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云南稗属(Echinochlo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对其中几个种的分类问题作了详细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部分种的起源及历史上人们对稗的认识与应用作了初步探讨,过去文献记载本属植物云南有6种,通过这次研究认为云南有9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