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要走出去无疑必须有产品创新,而企业在保证有创新力产品的同时,首先依靠创新的机制以及创新的文化和理念,并由此给企业种植下创新的基因,并通过这种创新的基因,生成创新的人才、创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的技术产品。本期的三家企业正是从创新机制上着手,看准了自主技术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看准了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研发上大力投入,取得了最终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企业要走出去无疑必须有产品创新,而企业在保证有创新力产品的同时,首先依靠创新的机制以及创新的文化和理念,并由此给企业种植下创新的基因,并通过这种创新的基因,生成创新的人才、创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的技术产品。本期的三家企业正是从创新机制上着手,看准了自主技术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看准了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研发上大力投入,取得了最终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企业要走出去无疑必须有产品创新,而企业在保证有创新力产品的同时,首先依靠创新的机制以及创新的文化和理念,并由此给企业种植下创新的基因,并通过这种创新的基因,生成创新的人才,创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的技术产品。本期的三家企业正是从创新机制上着手,看准了自主技术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看准了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研发上大力投入,取得了最终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产品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有技术或引进技术,开发全新的产品或对原有产品在结构、功能、性能、材质、技术以及生产制造工艺方面作显著或重大的改进或改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产品创新,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可以说,产品创新已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考察企业在实际运作中产品创新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或是经受住了生存考验。或是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不难发现,不少企业在产品创新上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或是加剧了企业运作困难。或是导致一蹶不振。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企业之间在对待产品创新问题上的态度和行为存在着重大区别。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产品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进行产品创新过程中,由于一些观念、方法不当,从而导致企业产品创新的失败,并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要想使产品创新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科技天生全球化企业后危机时代创新对其业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进行跨案例研究,构建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创新模型.指出创新对企业持续成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技术、产品和管理3个维度共同促进业绩增长:管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核心,产品创新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用企业基因重组理论对国有企业创新驱动进行基因诊断,认为国有企业基因重组遗传机制受阻,选择机制滞后,变异机制失效。并提出了优化国有企业基因,实现创新驱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晓雨 《科技资讯》2011,(28):236-236,238
我国银行金融创新现状;银行创新应该做的前置性工作;银行创新的两个方面,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银行创新境界,基因式创新应成为银行企业创新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针对产品风格进化现象与创新设计问题,提出了产品风格历时性与共时性进化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生物遗传学理论定义产品风格基因.以典型汽车产品风格为例,在引入造型参数化表征前提下,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参数规约,并利用形状文法实现风格基因表达.然后,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生成设计机制,该机制采用正交分析的策略来精简初始种群规模,通过适应度函数实现方案收敛.最后,开发出面向汽车产品的风格生成设计系统,并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风格进化规律、风格基因建模方法及创新设计技术对于动漫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研究也具有指导或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提高工业设计过程中概念设计阶段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产品形态基因杂交技术。产品形态基因杂交技术在对基因遗传特性和形态基因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形态基因的提取、曲线编码、函数编码以及打断产品形态基因上的关键节点,通过形态基因片段的交叉重组迭代等操作,使产品在形态上发生改变,优化其综合性能,并获得备选的产品形态基因库。通过实际案例的验证表明,在产品的概念设计创新阶段,产品形态基因杂交技术为产品概念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产品形态设计提供新的技术,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提高工业设计过程中概念设计阶段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产品形态基因杂交技术。产品形态基因杂交技术在对基因遗传特性和形态基因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形态基因的提取、曲线编码、函数编码以及打断产品形态基因上的关键节点,通过形态基因片段的交叉重组迭代等操作,使产品在形态上发生改变。优化其综合性能,并获得备选的产品形态基因库。通过实际案例的验证表明,在产品的概念设计创新阶段,产品形态基因杂交技术为产品概念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产品形态设计提供新的技术,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东经济发展的高碳锁定现状,研究了碳交易机制下的金融产品创新问题,分析了国外碳排放的运行经验,并对广东省碳排放动态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广东发展低碳技术的金融产品和机制创新政策思路,根据政策思路提出了广东发展低碳技术、碳排放交易机制创新、碳排放管制策略创新、产业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成果保护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意义重大,也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本文将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成果保护机制划分为正式保护机制与非正式保护机制,并提出了影响其保护机制选择的研究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研究数据,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的可编码程度越高、创新类型属于产品创新、研发强度越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越健全、研发合作较强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正式保护机制来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探讨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时期跨越发展,近日,安徽省科技厅组织召开了部分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研讨会,参会企业围绕高水平研发中心建设、研发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及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等相关议题,交流探讨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在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关键和前瞻技术研发和重点项目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影响客户参与产品创新设计的因素,构造了以制造企业设计人员为枢纽的5层组织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客户集成创新模式的运行机理,阐述了个人、团队、组织、组织间4个层次的组织学习机制,基于知识创新、吸纳的多组织间螺旋式知识传播机制,以及基于技术激励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黄为群 《华东科技》1996,(5):45-46,42
本文就技术创新概念,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技术创新机制作一介绍,并对如何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出几点设想。 一、技术创新概念 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是美藉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他在191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从经济发展角度研究创新,认为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他为这种“新组合”列出五种形式,即新产品的开发(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的新产品或原有产品有了本质上的改进),新工艺的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或对原有生  相似文献   

16.
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成熟产品的过程常被称为"死亡之谷".制约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现市场化,不仅包括技术因素,也有体制机制瓶颈.区别于以往细分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功能型平台以成果转化落地为导向,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创新体制机制,聚焦政策资源,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具备技术溢出、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等综合性创新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考虑一个由制造商寡头组成的市场系统,研究非对称性假设下技术溢出和产品替代对系统成员两阶段合作创新博弈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合作方的技术溢出能够有效刺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而其产品替代效应则会抑制企业的创新与生产积极性;就单个企业而言,因为着眼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只有当合作方的技术溢出水平和产品替代程度足够高时,才会有参与全合作的动力,从而实现成员企业创新与生产活动的统一协调;而从系统利润的角度来看,在任何情形下创新与生产的两阶段全合作模式均优于单阶段半合作模式.因此,建立科学的系统收益分配机制,成员企业便愿意选择全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将产业链上的下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技术溢出的条件下,以政府进行成本补贴为前提,在无协调机制、有协调机制、合作博弈和社会福利最大化4种不同的协调机制作用下,采用博弈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下游企业创新研发合作的行为进行建模求解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进行不同机制下的研发合作行为对比,对企业在成本补贴下的行为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从传送带生产方式到单元生产模式。曾几何时佳能公司进行过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在新模式下,劳动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局部操作关系,劳动者本身也不再只是一个大机器上的“螺丝钉”,而是人人都有产品整体的概念,劳动者自身也成了整体产品的驾驭者。一个人人都关联产品整体、局部和技术的生产制度,促使企业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从而使企业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及产品的利润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0.
张怡  沈寅 《安徽科技》2011,(7):32-33
创新驿站最早起源于欧盟创新驿站,是以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为工作目标,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为工作内容,以创新的协同化、网络化结构为工作方式的新型组织。近年来,科技部组织制订并实施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推进中国创新驿站网络建设。如何建立长效的技术转移服务机制是创新驿站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创新驿站的服务联动机制、需求导向机制、跟踪服务机制和人才培育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