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揭示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次生油藏的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通过油气来源对比、油藏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对南部斜坡次生油藏初次聚集及晚期改造调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南部斜坡晚中新世之前为西高东低形态,在西部披覆背斜圈闭中形成油气初次成藏,油水界面附近碎屑岩水化作用与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共同形成的“底钙层”为确定古油藏含油范围的有效标志。晚中新世晚期东沙运动使南部斜坡西部古油藏受到破坏,溢出油气向东部上倾方向挤压反转背斜构造中再次聚集形成次生油藏,南部斜坡东部角尾组、下洋组低幅背斜圈闭为下一步油气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斜坡带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构造条件、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输导条件、成藏史等方面,结合实际油藏解剖,明确了油气成藏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最近勘探研究表明,受构造运动影响,斜坡带广泛发育侏罗系层间小断层和少量沟通二叠系油源断层;三工河组储层内部为泛连通,隔夹层规模有限;断裂和泛连通砂体构成三工河组输导要素;受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藏类型可分为:原生油气藏、原生破坏型、调整再聚集型油藏。从实钻资料来看:小断裂控藏有利构造位置能够成藏。成藏模式为它源断层垂向运移、砂体侧向运移,低幅构造梁构造圈闭成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沙南凹陷新生代断裂活动特征以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研究区主要断裂的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开展研究,并对断裂活动对烃源岩、储层、圈闭及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研究区断裂可划分为三级及上、下两套断裂系统,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期是断裂活动高峰期;高活动速率主要同沉积断层下降盘为优质烃源岩发育区,凹陷北侧不同类型断层边界决定了多种类型砂体发育模式,断裂作用控制了构造及岩性圈闭的形成,断裂及断裂砂体耦合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发育凹陷内部中央隆起区南北两侧“断控”双通道近源成藏、凹陷北侧陡坡带“断-砂耦合”阶梯状网毯输导远源成藏、凹陷斜坡下部“断控”前缘砂体源内成藏三种断裂控藏模式;凹陷北侧深层岩性圈闭、凹陷北侧陡坡带中浅部构造圈闭是后续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震剖面解释,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在等时地层格架下进行涠西南凹陷构造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相控制作用的研究。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流一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湖相3种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断坡带、断阶带、挠曲坡折带3种构造坡折带。这些坡折带对涠西南凹陷层序样式、沉积体系的发育位置、沉积体系展布方向与展布规模、沉积体的储集物性等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其中,挠曲坡折带和断阶带控制研究区主要砂体的展布,特别是高位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砂体的发育和分布,坡折带附近有利于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及构造-岩性圈闭等多种圈闭类型,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
涠西南凹陷低凸起TY油田的块1构造为涠洲组的断块圈闭,高部位F2断层是成藏主控因素。从断层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入手,综合考虑岩石泥质含量及压实强度,建立了岩石排驱压力与深度和泥质含量的定量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分别计算目标储层和起封堵作用断层岩的排驱压力,对二者大小进行比较,实现定量评价断层封闭性。利用该方法对涠西南凹陷TY油田块1控圈断层F2的侧向封闭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1和H2两个目的层对接的断层岩的排驱压力大于储层的排驱压力,具有封闭能力; H3和H4两层对接的断层岩与储层的排驱压力差为负值,不具备封闭油气能力。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草湖地区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草湖地区构造、地层及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保存条件、圈源匹配关系、继承性的古隆起和古斜坡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三大主控因素.草湖地区油藏形成于海西期,天然气气藏形成于燕山末—喜山期,以垂向断裂和裂缝,以及横向不整合面和疏导砂体为运移通道.区内西斜坡储层直接与烃源岩接触,断层不发育,油气通过横向储层及少量垂向断层为运移通道向高部位地层、岩性圈闭中聚集,中下奥陶统、东河砂岩和三叠系均有油气成藏过程.凹陷的中心区域存在奥陶系上统泥岩和石炭系泥岩隔层,缺少风化壳型储层,但具备形成裂缝-孔隙性储层的条件.草湖地区东部中下奥陶统长期抬升,发育通天断层,生油高峰期仍处于暴露状态,无法成藏,生气高峰时缺乏有效的封盖层,难以形成规模性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泉四段-嫩一段可划分为6 个三级层序、18 个体系域。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
类型和油气输导与运移等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指出油气主要来自于中央凹陷区烃源岩,并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的特
点;储层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主,厚度大、物性好,属于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型储层;广泛发育的SQn1
泥岩是西斜坡的区域盖层;圈闭以构造圈闭、复合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为主;西斜坡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油气运移
转折带,油气在转折带以西以侧向运移为主,而在转折带以东以阶梯式运移为主。依据西斜坡地质条件差异与油气成
藏特点,划分出3 个有利区带,并总结了各自的成藏模式,分别为以“近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阶梯式成藏”模式为主
的SQy 三角洲前缘带与SQqn3 坡折带,及以“远源供烃、砂体侧向输导、有效圈闭成藏”模式为主的SQy 盆缘超覆带。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拐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成藏条件认识模糊的问题,以钻测井、地震、微观测试分析为手段,对百口泉组油藏的烃源岩、储层、盖层、运移条件以及圈闭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拐斜坡区百口泉组油藏存在多套烃源岩为其供烃,以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为主;存在物性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同百三段发育的大套泥岩形成的盖层相互匹配,组成有利储盖组合;断裂、高渗砂体、古地貌以及异常压力环境为油气运移创造条件,控制油气疏导路径;形成高部位构造-岩性圈闭以及斜坡带和低部位岩性圈闭两种圈闭类型;利用古地貌、沉积相、断裂平面图以及压力系数平面图进行叠合,划分出3个有利成藏区,为百口泉组勘探提供方向,指出成藏II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沉积岩最厚、面积最大的2个凹陷,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油气勘探风险较大.针对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的问题,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特征和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过程等方面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暗色泥岩厚度大、横向变化快,以大一段-南屯组最为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体,浊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是发育储集岩体的最重要相带;大一段是该区的区域性盖层,南一段和伊一段构成局部盖层,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型、自生自储型和上生下储型3种类型,油气主要沿断裂运移到小面积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预测出有利油气勘探区为苏仁诺尔断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南次凹、苏德尔特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敖瑙海次凹、贝西次凹和霍多莫尔构造带.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了确定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在油藏精细解剖基础上分析了油气分布与源岩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开展了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输导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主要有2种,一种是油源断裂的垂向输导通道,将沙三段或沙一段---东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运移至东一段。另一种是砂体的侧向输导通道,将侧向分流至东一段的油气侧向运移至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上聚集成藏。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对油成藏与分布有3个主要的控制作用:①油源断裂垂向输导为东一段油气运移成藏提供了油源;②砂地比大于20%的区域是东一段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③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为东一段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石油处理剂的发展情况和分类、作用机理,着重论述了石油处理剂的组成及各成分的选择条件,并对处理剂的使用方法给出了建议,展望了该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地球上石油资源的逐渐短缺,生物技术和石油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其向石油工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入。生物技术在石油勘探、石油开采、石油工业环保、石油化工、开发绿色大油田等方面都十分有效。本文综述了目前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石油工业各环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株具有石油烃降解性能的交替假单胞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连近岸海域筛选出了1株石油降解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D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该菌株属于交替假单胞菌属。该菌株接种后,前4 d种群数量增长迅速,为对数增长期,4~11 d为稳定期,11 d后细菌密度下降。在22℃、120 r/min的条件下培养7 d,对柴油降解率可达到41.2%。  相似文献   

14.
周口拗陷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周口拗陷是由多个次级凹陷、多套烃源岩层、多套目的层系组成的一个复式拗陷,认识其地质特征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方法 运用地震资料解释、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层序地层、圈闭评价等方法,对生、储、盖、圈、运、保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 认为该区油气资源丰富,有4个主要圈闭形成期和油气运移期,形成3种油气聚集类型;综合评价指出谭庄-沈丘凹陷、倪丘集凹陷为Ⅰ类勘探有利区,舞阳、襄城、鹿邑凹陷为Ⅱ类勘探有利区。结论 周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应围绕该有利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There we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origin of petroleum property variations in the Lunnan Low Uplift of the Tarim Basin. In this paper, a software PVTsim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petroleum fluid inclusions in different sets of reservoir rocks from this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phases of petroleum inclusions in the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s and two types of petroleum inclusions in the Carboniferous and Tri-assic sandstone reservoirs. The three phases of the petroleum inclusions from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 rocks have similar compositions with the type 1 petroleum inclusion from the carboniferous and Triassic reservoir rocks, but the type 2 petroleum inclusion from the carboniferous and Triassic reservoirs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content of C1 and higher GOR valu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it was inferred that the current petroleum pools in the Lunnan Low Uplift were formed mainly by two phases of petroleum charges, one is normal oils and another light oils, and both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Tertiary. The light oils came from eastern-south direction, and migrated and charged into the reservoirs upward and toward northern west directions.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multiphases of the petroleum charges and some composition dissipation caused by the preserved condition changes would be the main reason of the petroleum property variations in the petroleum pool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几种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技术,简述了其优缺点,对各种原位修复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对比,并探讨了集中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原油(以下简称俄罗斯原油)属含硫中间基原油,具有黏度小、酸值较低、硫含量高、凝点低、胶质、沥青质含量较低等特点.通过对俄罗斯原油及其实沸点蒸馏各窄馏分油性质的综合评价分析,为炼油厂生产加工提供基础数据,也为优化加工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进行了评述,其中包括地幔脱气论、中地壳与费-托合成说、板块构造与费-托合成说.沥青、原油、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原油及沥青中高含量的微量元素以及原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均揭示了原油无机生成的科学依据,这是中国科学家对石油地质学的重大贡献.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并以辽宁义县-北票地区、苏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四川松潘-甘孜褶皱带、柴达木盆地为例讨论了寻找大油气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石油焦灰分中金属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石油焦中的多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说明了石油焦灰分的主要来源,方法准确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石油烃总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生物样品经氢氧化钠皂化,采用二氯甲烷萃取,残留物用石油醚溶解,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于激发波长310 nm,发射波长360 nm处进行总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检测下限值为1.89μg/L,重复性较好.样品分析结果精密度,其相对误差不超出8%,准确度内控样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在86%~10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