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野燕麦在新疆兵团垦区内的分布与危害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观察,证明野燕麦对小麦和油菜等作物的产量有严重的影响,轻者减产20~30%,重者达60%以上,最严重的甚至“放荒收草”或翻耕改种其它作物。在防除方法研究中,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除为主体”的综合防除措施,是控制和消灭野燕麦的有效方法。化学除草剂中肯定了作为土壤处理剂的燕麦畏,在小麦田中亩用药量200~250克,防效达78~95%,在油菜田中亩用药量180~220克,防效达70.7~95.6%。作为叶面处理剂的禾草灵、野燕枯和新燕灵,在小麦田中亩用药量分别为150毫升、104毫升、250~350毫升,防效分别达到83.4~98%,70~98.3%,70.8~91.8%;在油菜田中使用拿捕净,稳杀得和禾草克时,亩用药量分别为100~133克,80~100克,56~70克,防效分别达到77.7~97.6%,91~97.9%,98.2~99.8%。而且经济效益显著,亩净收入一般为6.24~31.42元,个别可达1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冬季作物,小麦条锈病是冬作小麦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1999-2002年我省条锈病已连续四年大发生,发病面积分别为1999-1000万亩、2000年700万亩、2001年900万亩,2002年是发病最重的一年,全省发病面积超过1500万亩,造成10%左右的田块基本绝收,20%左右的田块产量损失在30%以上。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防治技术,确保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野燕麦(AVena SPP·)是一种分布广、密度大、适应性强、繁殖率高、严重危害禾谷类作物的世界性草害之一。我国,地处温带地区,野燕麦的分布极为广泛。据中国农林科学院不完全统计,我国遭受野燕麦危害的达十四个省、区,受害面积四千多万亩,每年造成粮食减产20亿斤,仅甘肃省受害面积就有一千三百多万亩,每年粮食减产约伍亿斤。因此,防除野燕麦化学除草剂的研究,对支援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兵团农牧团场种植结构的调整,148团2009年种植滴灌春小麦面积2万亩,单产一般在550~700kg/667m2。为了促进垦区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现将148团春小麦单产  相似文献   

5.
前言野燕麦草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一种恶性杂草,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仅甘肃省受害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五亿斤。“燕麦敌一号”为防除野燕麦高效低毒化学除草剂,它具有药效高,残效期长等优点,经甘肃省小面积试用结果,防除野燕麦效果在95%以上,1.2.3—三氯丙烯为燕麦敌一号主要中间体。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迅速改变甘肃农业生产面貌,使农业大上快上,我省已在西固农药厂建立了生产、“燕麦敌一号”装置,即将试车投产,将为农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该厂系以无锡环氧氯丙烷下脚料三氯丙烷为原料,经消  相似文献   

6.
野燕麦草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一种恶性杂草,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仅甘肃省受害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亩,每年粮食减产约五亿斤。“燕麦敌一号”为防除野燕麦高效低毒化学除草剂,经甘肃省小面积试用结果,防除野燕麦效果在95%以上,1.2.3-三氯丙烯为“燕麦敌一号”主要中间体。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迅速改变甘肃农业生产面貌,使农业大上快上,我省已在西固农药厂建立“燕麦敌一号”生产车间,即将试车生产。该厂系以无锡环氧氯丙烷下脚料三氯丙烷为原料,经消除,低温氯化,再消除等三步反  相似文献   

7.
野燕麦是麦田主要杂草之一,由于它繁殖快、生命力强,又难于人工防除等因素,故发展、蔓延迅速。我国共有19个省区发生,面积在6000万亩以上,每年损失粮食约20亿斤,如陕西省1980年野燕麦发生面积仅310万亩,到1985年就扩大到980万亩。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轻则减产2——3成,重则颗粒无收,因此对野燕麦的化学防除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众多的防除野燕麦的药剂中,野燕枯是较好的药剂之一。我们由1976年开始进行了新型高效,低毒,芽后茎叶除草剂——野燕枯的开发研究、先后进行了4条合成路线的小试,经仔细分析对比,采用适合我们国情的硫磺脱氢法合成野燕  相似文献   

8.
蜗牛是一种食性很杂的软体动物,在棉区不仅危害棉花,且还危害豆类、大小麦、玉米、蔬菜等多种作物。近年来随着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的推广,减少了锄草松土的次数,有利于蜗牛存活和繁殖,加之缺少有效防治药剂,田间蜗牛密度不断增加,危害逐年加重。尤遇春秋两季多雨年份蜗牛密度一般每亩达2~5万头,严重发生地块高达30万头以上,棉苗株被害率一般达30%~50%,严重地块达80%以上。大小麦、蚕豆等春花作物苗受害后重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堆草诱杀和人工捕捉为主,费工大,效果也不佳。本试验采用上虞无机盐厂生产的诱蜗毒杀剂——蜗克灵,以江苏铜山农药厂生产的除蜗特为对照,开展诱杀蜗牛田间试验,以探讨蜗克灵的应用前景及其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甜菜潜叶蝇是甜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乃门莫墩乡和协比乃尔布呼乡是和静县以种植甜菜为主的两个乡,亩产量能达到4—5吨,含糖量高。2003年在我县此虫中度发生,主要品种以华丹2号和德国KWS--5075品种为主。在KWS--5075品种上危害较重,尤其是在协比乃尔布呼乡协米尔村7组甜菜田块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大。合计发生面积达1860亩,种植偏晚的田块危害严重,有的田块甚至绝收,从而制约着甜菜的产量和品质,对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确立引起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无性型菌物新属种——禾生指葡孢霉近年来,甘肃省中、西、南部及相邻的高海拔地区(海拔2400~3200 m)的青稞、栽培燕麦和野燕麦上发生了一种新病害——鞘腐病。这种病害一般田块零星发生,少数重病田病穗率达20%~30%,已成为甘肃及邻省高海拔地区燕麦和青稞生产的潜在威胁。甘肃农  相似文献   

11.
猪殃殃在新疆部分地区农田危害,与薄蒴草、卷茎蓼等杂草,组成新的群落危害作物,所占比例不超过33%,是密植作物(如春小麦、春大麦、青稞、豌豆和油菜等)的大敌,面积在扩大,密度在增加,危害在加重;前期生长速度慢于作物,中后期生长速度超过作物,因枝多叶茂,将作物覆盖于下,不能通风透光、增加湿度、病害严重、降低作物品质、降低产量.在出苗后或蕾期用除草剂防除效果好,可用排草丹、百草敌、阔叶散及其混剂防除,防效85%以上,可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1,(Z1):19-21
一、课题实施背景安徽位于我国北纬33度附近的小麦生产潜力区,小麦种植面积已达3600余万亩,小麦是安徽第一大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小麦生产在淮北乃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各项鼓励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下,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安徽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2010年全省小麦单产达到340公斤/亩,比全国平均单产高18.6公斤/亩.然而,安徽省小麦生产与邻近的河南、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小麦生产稳定性差,尤其是高产田块年际波动大.究其原因,除了受南北过渡性气候影响外,品种的选用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严重滞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随着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未来安徽将是我国小麦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不结实的现象,在我省过去就不断发生。1957年“甘肃96”小麦品种就出现过不结实问题。1959年原八五四农场种植八千亩“甘肃96”因不实而绝产,故群众又称该品种为“甘死96”。兵团四师1959年以来的十四年间,就有七年发生,而且1970年以后的四年每年都有。严重的1973年竟达近十八万亩,占其小麦面积的17.6%,成为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障碍(见表)。  相似文献   

14.
吴家美 《安徽科技》2005,(11):23-24
斜纹夜蛾原为一种间隙暴发为害的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在安徽省沿江等地发生频率和发生程度明显加大,全省每年发生面积均在30万公顷以上,在为害高峰期,大豆、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上平均百株幼虫虫口数有几百甚至上千头,高的田块百株幼虫虫口数量超万头,尤其是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BT棉)地区,棉田斜纹夜蛾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其发生为害水平远超过棉铃虫,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兼抗性抗源的选育、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 ,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 ,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 ,而且容易稳定 ,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16.
张庆勤 《贵州科学》2000,18(2):108-11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数种病害同时发生,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而且容易稳定,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兼抗性抗源的选育,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勤 《贵州科学》2000,18(1):108-111
在同一小麦生态区往往中病害同时发生,用兼抗性小麦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减少环境污染。用小麦近缘种属与野燕麦的不同种杂交、具有普通小麦不同染色体的近缘属间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不要进行回交,而且容易稳定,育成系列兼抗性普通小麦型的优质、高产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18.
“白粒二号”是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和四川农业大学采用弄地联合育种的形式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经1994~1999年试验示范及较大面积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产品丰产性好,一般可比西辐5号增产10%以上,抗条锈病的能力明显优于绵阳20、26等系列品种.分蘖成穗率高,适应性强,籽粒品质好,是一个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的新品种。在适宜地区肥水条件稍好的田块种植,因地制宜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优化施肥并加强田间管理,一般亩产可达400kg 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玉米茎基腐病(俗称青枯病)是目前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新病害之一,分布较广。我省自七十年代以来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为害,一般田块,株发病率为20~30%,重病田可达50~60%。据测定,每亩产量损失在2成以上,此病属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的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锈病重新抬头,白粉病发病面积扩大,赤霉病在不少地方流行,麦蚜发生量加大,这“四病一虫”已成为小麦增产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夺取小麦丰收,就要把握关键时机,加强有效防治。 纹枯病。掌握分蘖末期株率达5%,拔节期病株率达20~30%时,亩用5%井岗霉素150毫升,或用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兑水70~100公斤喷施茎杆基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