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水资源丰富,条件优越,有“黄金水道”之称。但在航运、沿江河港的崩坍与淤积、水土保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作为地质环境之一的“矶”,是河流的边界条件,与古长江发育与现代长江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对它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矶”对长江曲流摆动、河床(江岸)崩淤的规律,对长江中、下游的综合治理,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料。并可以总结葛洲坝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河床的影响,为预测今后三峡工程对中游河道长期影响提供依据和参考。笔者在研究南京附近古砾石层时,涉及有关矶的问题。[6]本文拟从“矶”的功能与长江综合整治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农,牧,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区农田、草洲、血吸虫病及鄱阳湖鱼类资源、泥沙淤积和长江江岸崩塌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江苏段区域供水水源地可利用江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势稳定性、岸线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选取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稳定性江段,建立了平面水流、水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模型,采用同步遥感、水量、水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在沿江污染源调查基础上进行污染源概化;对各概化的污染源计算出在设计条件下的污染带分布图,并计算出污染带长、宽随排污量变化曲线.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长江江苏段的岸线资源稳定性江段进行水质可达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的河床纵剖面演变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测长江中下游河床纵剖面的演变趋势,利用最小能耗率理论计算了该江段的平衡河床纵剖面,研究了这些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及其未来的变化。分析了长江水库拦沙、河道采砂、近期水沙变化、未来引水及需水量增长等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河床纵剖面还未达到动态平衡,大部分江段以淤积为主。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下,达到动态平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引水和需水量的增长,未来长江中下游达到动态平衡需要淤积更多的泥沙。  相似文献   

5.
镇江城地处长江运河之交,其江岸区域的发展深受长江、运河物流格局的影响。唐宋以后,江岸区域逐渐形成"东港西渡"的空间分布格局,东面作为运河入江口的大、小京口主要用以停泊漕艘商船,西津渡则主要用以摆渡商民渡江。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极大改变了镇江江岸既有的空间格局及其原有职能。《天津条约》签订后,镇江作为上海之外长江流域的另一个开放口岸,其江岸区域的职能与空间格局迎来了一个重塑的契机,"东港西渡"的旧有格局被一体化的江岸发展趋势所取代。在有限的江岸空间内,华洋、官民之间冲突不断,进而导致江岸区域社会秩序的重组。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长江新济洲汊道段河床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对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结合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整治原则,认为长江新济洲汊道段的整治采用中汊封堵方案,虽然对新生洲、新济洲左右汊分流条件稍有影响,但有利于新济洲河段向稳定的双分汊河道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江江苏河段嘶马弯道崩岸与护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江苏河段把弯道来水来沙,河床边界组成,弯道横向环流情况下的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嘶马弯道崩岸坍江的原因,特点和工程防护措施,对弯道的稳定性运用钱宁公式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合嘶马河段护岸工程实践,对丁坝,沉排,平顺抛石等护岸形式进行总结比较,探求最佳护岸类型,进一步对长江扬中河段特别是嘶马弯道作出系统的整治规则。  相似文献   

8.
以TM和SPOT卫星数据为基础信息源,结合卫星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新技术手段,对山西全省范围的土地资源进行了遥感调查及研究。  相似文献   

9.
长江芜湖大拐河段,上起三山河,下迄广福矶,全长35公里。它是长江中下游河段河床变形甚为剧烈的地段之一。我们把地貌、水利两个专业结合起来,针对芜湖大拐河段河床演变的特点,在侧重探讨该河段河床自然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长江芜湖大拐河段河道整治和防护工程的设想,为进行长江流域规划和发展航运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遥感判释理论,结合调查区内的地质构造、地貌及岩性等基本情况、建立滑坡判读标志通过村屯堡-龙马地带的遥感调查,解译出巨型滑坡2处,中小型滑坡16处.结果表明,应用大比例尺航片判释滑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生态系统多样复杂并存。历史上,生息在该流域内的各民族生计方式都能确保地表相关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环境一直良好。其后随着西南及西藏局势的变化,中央王朝加强了这一地区的统治,由于开发方式失当,部分地段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当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不断扩大,不但影响了金沙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进而还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荆江河道变迁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现代河流沉积一直是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水力学家的研究重点,目前对渭河时间尺度上河流形态变化现象的相关研究并不缺乏,但对于曲流河不同河段的河型对比及河型转化控制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曲流河低弯度到高弯度的转化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对渭河流域地区现代河流的Google卫星影像、实地勘察、样品采集以及相关遥感水文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了两种河型的现代沉积特征及河型转换因素,最终绘制了渭河下游河型转化模式,实现了渭河下游现代河流沉积体的岩性、沉积相类型、河型转化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河型转化的主控因素为河床坡度、河流流量和含砂量。对进一步研究古河道变迁、沉积模式及其蕴藏的油气、地下水、矿产等资源分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历史地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类地理考察成果、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实地考察,采用历史地理学溯源法、地名学分析法、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解读等方法,对一直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天山北坡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的历史变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研究,提出了近300年来玛纳斯湖群的历史变迁与三屯河、呼图壁河水系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复原了近300年来三屯河与呼图壁河水系河道变迁、水流空间分布过程及其与玛纳斯湖群历史变迁的密切关系,并且结合新疆近350年来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变化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时间阶段河流水系变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长江历年来的洪涝情况,运用控制论,把长江流域作为受控对象,运用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其气候、水文、土壤等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控,然后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一个闭环控制模式,从而实行对长江洪涝灾害的管理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选取南通地区长江淤泥、内河淤泥和黏土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原材料化学成分分析、原材料矿物成分分析,并对3种材料烧制的陶粒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及内河淤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均能满足酸碱氧化物率值(F/SA)控制及Reily相图对陶粒烧制的性能要求;通过合理的工艺过程,由长江淤泥可制得性能更好的淤泥陶粒.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流域尼沙演变过程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沙江集水面积48.51万Km^2,多年平均流量1429亿m^3,输沙量2.47亿t/a,与长江上游的其它支流相比,是流域面积最大,产水,产沙最多的河流,是三峡水库和长江上游最大沙源。研究金沙江泥沙演变过程和趋势,不仅关系到金沙江水资源开发战略,而且对控制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开发长江水资源亦具有重要意义。对金沙江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屏山站的流量,输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非参数统计的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ell秩次相关控制站-屏山站的流量,输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参数统计的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ell秩序相关检验,线性回归检验等方法,对屏山站的水沙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检验,得出了水沙演变无明显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的物质来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的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和孢粉以及沉积结构、构造的分析研究,并与苏北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古长江水下三角洲、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以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物的对比分析,指出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的沉积物主要是晚更新世冰期古长江入海的物质。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长江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峡水库是特大型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水库上、下河段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对环境产生如下冲击和影响:①基准面抬高,流入水库各条支流在入库河口区及以下区域迅速产生水下淤积,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②水库上游河道发生变形.水库蓄水后引起库岸变形,这种库岸变形可能延续几十年的时间,影响到库岸的稳定性、水库库区附近淹没浸没以及水库渗漏等.水库运营时清水下泄,引起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以及下游河道变形,受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及其以上荆江河段.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影响最大、最应该立项和进行综合研究的问题有3个方面:第一,入库河流河口地区的水下淤积问题;第二,水库运营过程中引起的库岸变形及库岸的稳定性问题;第三,水库下游清水下泄河床重新调整时,对下游荆江等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GIS手段,遴选了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和后方陆域场地条件四项评价,对无为县长江岸线分单元进行评价.经过综合评价得出安徽无为县岸线资源的基本情况是Ⅰ、Ⅱ级优良岸线比例高,适合建港和发展工业、仓储的岸线资源量大.并依据评价结果,对无为县长江岸线资源分段提出开发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