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分析北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针对飞来峡水库流域洪水的特点和复杂性,采用水文学和水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飞来峡水库入库洪水计算的耦合模型,整个模型由区间洪水计算的流域水文模型和河网水力学数学模型组成,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洪水模拟与实测过程拟合较好,精度较高.其成果可作为飞来峡水库入库洪水分析和水库动库调洪计算的基础,为水库防洪调度的设计提供依据.在流域洪水模拟的过程中,采用了移用邻近参证流域资料进行水文参数率定和降雨径流模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对无资料区间的洪水计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小型水库设计洪水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采用瞬时单位线法,编制Excel程序计算宜昌市法官泉水库设计洪水,对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并阐述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洪水成果合理,计算简单,精度高,可供湖北省小型水库设计洪水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库洪水实际调度中影响因素众多复杂,易造成优化调度结果偏离理论计算结果,甚至会完全脱离实际而无法应用。泄洪设施的最优控制问题是水库调度研究的难点之一。尝试将泄洪设施运用引入水库洪水优化调度中,建立了考虑泄洪设施运用的水库洪水优化调度模型;并比较了几种不同防洪优化调度方式的优劣。计算结果表明,对泄水设施运用直接进行优化的方法更符合实际,结果易于应用,可为水库洪水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道型水库动库容在实时洪水调度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动力学方法建立河道型水库库区洪水演进模型,解决实时洪水调度中的动库容问题.引入动态边界条件的概念,将计算过程分为模拟计算阶段与实时预报调度阶段,在实时洪水调度过程中根据计算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边界条件.利用河道型水库的实际库容(动库容)按静库容曲线反推求得水库的代表水位,根据代表水位准确地计算出水库的动库容.最后以水口水库为例,分析了水库动库容对实时洪水调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十里河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洪水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里河水库的防洪标准未达到国家要求,该流域属于无资料地区。利用《山西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对十里河水库进行了设计洪水计算。  相似文献   

6.
廖杰林 《科技信息》2011,(21):290-290
现阶段我国设计洪水过程体现了一种风险水平,设计洪水具有风险的内容但不等同于风险。同时,设计洪水标准所体现的风险水平仍然是极度不确定的,尤其是低频率洪水事件,目前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给出的结果甚至只能作为制定应急预案的参考,不能作为工程运行的确定性标准。因此,从风险角度考虑,我国现阶段水库工程管理实践中把设计洪水所确定的水库运行参数作为一种长期固定的运行依据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张峰水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方法对张峰水库设计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对计算成果的分析比较。较为合理地确定了张峰水库的设计洪水。  相似文献   

8.
周晓峰 《科技资讯》2014,(15):41-43
针对笔架水库无实测水文资料的情况,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和《四川省水文手册》推求了设计暴雨,分别采用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推求了设计洪水,并对设计洪水成果进行了简单地分析。通过对设计洪水的计算、分析与研究,本文为该类型小型水库的无实测资料的洪水过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水库洪水风险图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文学方法、水库溃坝洪水计算模型及二维水力学数学模型分别对水库库区洪水风险和水库溃坝洪水风险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对ArcGIS进行二次开发,将风险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自动显示在地图上,从而实现了水库洪水风险图的自动编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江苏省石梁河水库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编制的水库洪水风险图可以为当地防汛部门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洪调度方案和抗洪救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十里河水库流域及工程概况,分析计算了水库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并对其现状防洪能力进行了复核。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BP网络对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分布存储和容错性,适合解决非线性问题.在分析了汛期、非汛期水库泥沙冲淤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BP网络模型对水库泥沙冲淤量进行计算.网络训练时,非汛期采用动量法和学习律自适应调整策略,拟合误差较小,平均相对误差约为0.10;汛期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方法,由于非线性关系复杂及人为因素多。误差相对较大,利用该模型预测不同水库运行条件下泥沙淤积量,计算量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时册田水库的洪水调节计算,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洪水的分形特征及可预报时间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淮河流域代表性测站蚌埠站的多年逐日流量资料建立了洪水时间序列,在计算洪水序列的分维,定量证明洪水系统分形性和混沌性的基础上,对该序列作R/S分析,计算了序列的Hurst指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表明:淮河流域洪水序列是分式布朗运动,具有明显的Hurst效应,H值的时间变化反映了洪水系统的演化特征。通过计算反映洪水相空间特征的参数Lyapunov指数和Kolmogorov熵。分析了洪水变化的可预报时间。淮河流域洪水具有短期可预报性,其可预报时间尺度为4~7年,平均可预报时间为5年。  相似文献   

14.
滞洪区二维洪水演进及洪灾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二维洪水演进的隐式差分模型,用以进行君山滞洪区的洪水模拟计算,在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支持下,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不同时刻洪水淹没图、洪水演进不同时刻的水深分布图、流速分布图及洪灾风险图。此结果可为当地防洪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梯级尾矿库、截河尾矿库中,存在独立防洪和联合合并防洪两种情况。联合合并排洪系统水力计算目前主要采用无压流,有压流状态下的水力计算尚未形成理论公式。针对这种现状,对独立排洪与联合合并排洪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隧洞及覆盖层较薄的排水管,联合合并排洪系统投资低。根据实际液体的恒定总流能量方程与水流的连续性条件,推导了联合合并排洪有压流状态下的水力计算公式,提出合并点位置的选择要求,给出了截河尾矿库联合合并排洪系统有压流状态下的调洪演算算例。成果可以应用于现有梯级尾矿库、截河尾矿库联合合并防洪安全分析与复核,也可以用于新建梯级尾矿库、截河尾矿库联合合并排洪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16.
泄洪雾化实际上是水气两相流体混合运动的过程。笔者从描述流体运动的质量守恒以及动量守恒方程出发,建立描述泄洪雾化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模型。求解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非线性项求解策略,解决了求解过程中的数值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通过与传统的方腔驱动流动算例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根据水布垭电站溢洪道及河谷地形地貌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网格,并对其泄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泄洪实测数据对比发现,该数值方法对泄洪雾化过程中的风场、雨场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道洪水演算原理,建立符合河流水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流量和水位演算模型,利用实测洪水和防洪堤资料进行洪水演算,经洪水水文要素变化变化规律及其合理性的综合分析,确定防洪堤对洪水的归槽影响。应用实例的多方案演算成果表明:保护区滞洪容积占次洪水总量最大比重为9.50%的浔江防洪堤对西江中下游洪水过程的归槽影响大于对洪峰的归槽影响,而且洪水类型和干支流组合不同,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对流量过程、洪峰流量影响的最大归槽流量、最大归槽流量比重为36 200 m3/s、9.50%,2 600 m3/s、5.78%,对水位过程、洪峰水位影响的最大水位变幅为0.58 m、0.21 m;洪水归槽并未显著改变西江中下游洪水特性,干支流洪水遭遇、区间降雨和雨洪重叠仍然是形成西江中下游大洪水的主要因素;多方案演算成果相互参证,可减少误差、提高成果精度。大江大河洪水频繁并非归槽影响的结果,应结合气候和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水文循环影响的研究,探索流域变化环境下的洪水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方法,对汛情虚拟场景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联想记忆网络FAM的汛情场景演进模型EFSM.EFSM采用多层模糊联想记忆网络,避免了大规模复杂数学计算,有效解决了防汛减灾VR-GIS平台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马斯京根法在河道洪水演算中未考虑河道断面特征和水力特性的变化问题,在淮河中游吴家渡至小柳巷河段、滹沱河中游黄壁庄至北中山河段采用考虑河道断面几何形状和水力学糙率的Muskingum-Cunge-Todini可变参数法和非线性水库法进行河道洪水演算研究,探讨考虑河道断面特征和水力特性的演算方法在湿润区淮河中游及半干旱区滹沱河中游的适用性,并将模拟结果与马斯京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uskingum-Cunge-Todini可变参数法和非线性水库法在研究河道上模拟精度较高,洪峰合格率均在86%以上,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8,可应用于河道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