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演唱教学中提升演唱技能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妍 《科技资讯》2014,12(22):252-252
流行音乐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演唱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唱和欣赏,是脍炙人口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发展到今天,其演唱方式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传播的社会大众性及广泛性不容小觑.这与流行音乐的新奇时尚、风格流派多样化、大众化特点息惠相关.流行唱法的入门较容易,但要获得较好的演唱功力必须要接受系统专业的训练.由于流行演唱教学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流行演唱教学是教学领域的全新内容.掌握并发扬科学的演唱技能,坚实的基本功固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基本技术灵活地运用到演唱当中去,在拥有完美音色的同时又更具特色,这才是流行演唱教学的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花腔女高音是指具有花腔演唱技巧的女高音,换言之,就是主要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她们具有繁花似锦的灿烂音色与令人咋舌的超高音,声乐技巧必须极为娴熟,它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又最具有难度的声乐演唱技巧。因此,对花腔女高音技巧训练方式的探索是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者重要的课题,也是艺术院校声乐专业重要的训练内容。对花腔女高音训练技巧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难题,也有助于更完美的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3.
周莹 《科技信息》2013,(18):298-298
花腔女高音是指具有花腔演唱技巧的女高音,换言之,就是主要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她们具有繁花似锦的灿烂音色与令人咋舌的超高音,声乐技巧必须极为娴熟,它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又最具有难度的声乐演唱技巧。因此,对花腔女高音技巧训练方式的探索是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者重要的课题,也是艺术院校声乐专业重要的训练内容。对花腔女高音训练技巧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难题,也有助于更完美的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4.
女高音独唱曲《黄河怨》出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是一首演唱级别较高、演唱难度较大的曲目。作者冼星海将女主人公悲痛的情感赋予了流畅而凝重的音乐,使该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到了高度的艺术统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笔者从曲式结构方面将其划分为三个段落,并将作品的内在情感与自身的实际演唱经验相集合,从演唱情绪和演唱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音乐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20世纪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特征及发展;分析了美国早期乡村音乐风格、80年代乡村音乐风格的演变、90年代乡村音乐的复兴以及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点;指出应准确学唱和掌握欧美乡村歌手的演唱技术,将歌唱的情感与声音完美结合,以提高我国流行音乐的演唱水平,创造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的新形式与新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歌曲演唱中,规范好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及归韵问题,掌握在演唱中的行腔走韵,重视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是演唱好中国歌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颜广秋 《科技信息》2009,(24):238-239
范唱即示范演唱,是声乐训练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范唱是通过教师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演唱方法,结合歌唱发声技术动作演示和演唱表现展示的教学示范行为,向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演唱提示。通过范唱,供学生学习,起示范性作用。教师可以进行正、误两种类型的技能技巧方法演示,通过对比演示活动,让学生更直观的弄清、弄懂歌唱技术要领,也可以通过实际歌唱发声艺术效果的演示,实施作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展示,向学生直观地传授声乐演唱技艺。  相似文献   

8.
杜国馨 《科技资讯》2013,(28):234-234,236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想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给观众和听众留下美好和深刻的印象,必须具备很高的艺术造诣,尤其在演唱技巧等方面要有深厚的文艺功底、艺术修养以及对音符、音准和节拍、节奏把握的精准度.但大家常常忽略了一点,就是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中起到的作用,尤其情绪、性格等方面对于演唱的影响可以说不客小视.因此,本文共分两部分,一部分就心理因素会对声乐演唱造成哪些干扰进行分析,一部分就人们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演唱中易出现的心理困惑,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歌曲《大自然的声音》选自《圣.塞西莉亚日颂》里的一首颂歌,此曲不仅具有很高的创作价值,作为"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的指定曲目,更具有极高的演唱价值,笔者通过对其曲式、声乐旋律、钢琴伴奏手法的分析,进而管窥出作品的创作特征,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在音乐教学中和实践演唱中诠释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曲是由词、曲作者共同创作而成.演唱必须在充分尊重歌曲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和理解,然后再准确处理和表现.歌曲的处理是手段,歌曲的表现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对歌曲的处理与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的演唱有其内在的声音技术和情感因素。如何利用声音技术、肢体语言、情感表现来完整把握歌曲演唱风格,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做到声音技术与情感的统一、融合,使演唱者在舞台上的演唱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我住长江头》是青主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较高的演唱价值,而且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其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分析,进而揭示其创作特征,并就演唱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女高音花腔的演唱,在世界声乐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极富特色的艺术表现力。演唱者所具备的良好的嗓音条件、歌唱气息的运作能力、花腔特殊演唱技巧的把握与运用,是支撑其精美绝伦演唱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就不同风格类型花腔女高音的共性与个性、女高音花腔演唱技术的教学相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声乐演唱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双重特点,对于演唱者的要求也极为苛刻,要求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需要灵活地运用演唱技巧,将个人的思想情感融入歌唱作品中,这样才可以使得声乐演唱更加精彩完善。所以为了提高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内涵,演唱者需要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背景以及作品风格和作者本身想要体现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全位地去了解作品内容,使得在表演过程中个人情感和演唱技巧得以灵活运用,这样才可以将演唱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该文将对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可对声乐演唱表演者提供新的演唱思路和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5.
山东梆子是流传于山东菏泽等地的地方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桂松是菏泽市山东梆子的传承人,她的演唱充分体现了山东梆子的艺术特色。刘桂松的唱腔高亢、嘹亮、粗犷、豪放、音色优美、气息通畅、刚柔相济,具有独特的风格韵味,表现力极强,可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典。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刘桂松的唱腔美学特征:演唱方法的科学性,情感把握的细腻性,韵味处理的独特性。这三个特征中,演唱方法的科学性是基础,有了科学的发声,才能更好地演绎剧中人物及体现演唱风格。刘桂松先生的演唱在山东梆子的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推动山东梆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西林 《科技信息》2010,(27):I0254-I0254,I0405
声乐演唱除做好理解作品、领会作家创作意图外,还要从音色变化、力度变化、咬字吐字等技术层面进行揣摩、体验和实践,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歌声动人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本文在全面论述声乐演唱情感表现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声乐演唱中如何把握音色变化、力度变化及咬字吐字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谈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17.
琴歌与闽南语吟诵都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琴歌来源于吟诵,二者都是以诗文为对象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闽南语吟诵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中古汉语语音元素,与唐代中古音一脉相承。结合闽南语吟诵音对《渔翁》《竹枝词》《阳关三叠》三首唐代代表性琴歌进行演唱处理的案例分析发现,用闽南语吟诵的文读音演唱琴歌相较现代普通话演唱琴歌更接近唐代琴歌原貌,能更好地表现唐代琴歌韵味。表明用闽南语吟诵音演唱琴歌具有合理性,将闽南语吟诵音与唐代琴歌演唱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活化传承闽南语吟诵与唐代琴歌。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我国声乐艺术在原有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划分的基础上,出现了艺术歌曲流行化、流行歌曲艺术化、民族唱法美声化和美声演唱民族化的新趋势,这给我国声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正视现状,破除瓶颈,解放思想,树立演唱方法为演唱作品服务的思想,技术服从艺术;打牢声乐演唱的基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中国唱法是基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技巧;勤于思考,刻苦学习,努力将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新形势、演唱技能全面、优秀的"跨界"歌手。  相似文献   

19.
夏艳萍 《甘肃科技》2011,27(8):187-188
歌唱演员和声乐教师进行演唱和教学时,是通过熟练地运用声乐的发声、呼吸、共鸣、演唱等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好的音乐语言.如何处理好气息支点、发声支点和共鸣焦点的关系,本研究用具体明确的概念显示出来,在理性的指导下,在声乐实践中,以便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演唱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歌曲演唱是一门技巧性、科学性强的艺术,歌唱气息控制是歌唱的基本技术,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气息控制能力,决定歌唱者的演唱能力。本文从呼吸的重要性和原理,气息控制的特性等方面,对气息在歌唱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