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尾松、黄山松及其杂种域球果形态和种子性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安徽黄山风景区不同海拔的松树球果、种子为研究材料,测定了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宽比、种子饱满度、发芽率和千粒质量6项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随海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球果长、球果宽、长宽比减小;杂种域个体种子的饱满度、发芽率、千粒质量指标均值小于黄山松和马尾松,杂种域的这种变化可能与马尾松和黄山松两个种存在种间生殖障碍有关。对3个种群球果和种子变异的F检验表明,这些指标的变异主要来自植株间,植株的多型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环境条件对马尾松和藜蒴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东南亚热带森林次生演替的先锋树种马尾松和次生演替过渡种藜蒴的种子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弱光照强度对马尾松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对其影响稍弱,关联度rij=0.6134:芒萁浸泡液和混交林凋落物浸泡液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较藜蒴种子萌发小,对藜蒴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萌发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7.3%和63.6%:而马尾松种子萌发的相应值分别是50%和75%;藜蒴种子萌发还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关联度rij=0.7039,较马尾松的相应值大,从而说明马尾松作为先锋树种优先占领荒坡芒箕草地在其种子萌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林大面积减少、选育程度提高以及遗传多样性减少,有必要开展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筛选遗传品质优良的马尾松家系和单株,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本文以74个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测定其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并将主坐标降维分析与遗传增益分析相结合筛选优良家系与单株。结果表明,马尾松桐棉种源各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化明显且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家系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材积(0.224 5)、胸径(0.107 5)、树高(0.091 0)。采用主坐标分析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42%、0.71%、6.68%;从8个优良家系中筛选出23株优良单株,各性状遗传增益分别为5.50%、1.88%、29.15%,选择效果显著。综上,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和单株可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极佳的种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马尾松优势木的解析木为基础,得出导向曲线.并分别利用标准差调整法和比例法即相对优势高法编制地位指数表.利用直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剩余标准差、剩余残差平方和计算指标对比两种编表方法的精度.最终确定利用比例法编制的马尾松地位指数表更适宜于在福建地区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临沧科技》2006,(4):42-45
一、建立核桃园 (一)选择适宜泡核桃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泡核桃适宜生长的海拔范围在1400-2500米之间,但以1700-2200米地区分布较好,年平均气温11.4-18℃,绝对最低气温-5.8℃,绝对最高气温3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700-1100mm,相对湿度40—70%,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马尾松群体和个体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尾松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用材树种。本文对马尾松的群体和个体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研究, 目的在于发掘当地树种的遗传资源,科学地制定马尾松的遗传改良程序,以及为当前林业生产中种子调拨和建立采种基地等工作提供依据。 1979年,共采集种子样本73份,包括全国不同产地、省内不同林分,同一林分不同家系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林分。1980年,于洋口,官庄林场作苗期比较。观测项目有种子大小,重量、发育程度、苗木高度,地径。封顶率和其它性状。根据试验结果,本文对各种变异类型做出了评价,并对福建省内马尾松的遗传改良程序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7.
应用RAPD标记构建马尾松单株树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崇义群体C-16号单株上40粒种子的胚乳为作图群体材料,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构建马尾松单株遗传连锁图谱,从被步筛选的80个引物中,得到16个具有多态性产物的引物,对这16种引物进行Mendelian1:1分离检测(卡方检验,P<0.05),我们得到符合Mendelian1:1分离比例的RAPDs标记49个.通过对49个标记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其中29个标记分布在12个连锁群上,总图距为483.3cM,平均图距为28.42cM,20个标记没有连锁到任何连锁群上,需要继续进行大量标记的连续分析,构建完善的高密度的遗传图谱,使之能够对数量性状位点QTLs进行定位,从而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  相似文献   

8.
湖南酃县的爬行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酃县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东邻江西省.境内多山,大都属罗霄山脉,以猴子岭、将军山、万洋山为湘赣分界,海拔高达1000米左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8.5-20℃,年温差在-6~40℃,无霜期约300天,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我们先后在1973年8月、1974年6月、1978年5月及1979年6~7月间,分别到十都、清塘坪、中村、龙坪、白面寺等地采集,一般在海拔200-400米左右,最高为白面寺约达800米.这些地点大部是林区,其中部分为人造针叶林(水木龙等附近),以马尾松为主,山势较宽矮,景观较简单;部分为保存较好的次生混交林,以阔叶树如泡桐、青杠、山毛榉樟、枫、木兰……等为主(清塘坪、红军桥),此处大都山高且陡,谷深涧急;有些山场树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0%,20%,30%,40%和50%)间伐后,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润楠(Machilus pingii)3个乡土阔叶树种,每种强度设3次重复,每个套种树种密度均为120株/hm^2,2013年8月对所有样地(共15个,每个样地面积为600m^2)的马尾松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和树高等。【结果】间伐处理8年后,不同间伐处理间林分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P〈0.001,树高:P=0.001,蓄积量:P=0.008);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促进了3个套种树种幼树的生长,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米老排在50%间伐林分下生长最优,而红锥和润楠以40%间伐林分较优,前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后者。间伐显著的提高了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林木株数,与对照处理(100±25株/hm^2)相比,20%,30%,40%和50%间伐林分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2倍、11.22倍、11.06倍和13.78倍;间伐显著提高了自然更新林木的树高生长,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从人工林木材生产、套种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情况分析,采用30%或40%的间伐强度和套种优质乡土阔叶树是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汽蒸及干燥温度对马尾松锯材脱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温度为100℃、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分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锯材汽蒸处理2,2.5,3h,其脱脂率逐渐增加,分别为46.24%、48.80%和55.04%。对经汽蒸处理2.5h的马尾松锯材,分别在140、160和180℃的条件下进行热压干燥,发现其脱脂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气干材相比,其累计脱脂率分别为63.82%、66.76%和67.8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尾静脉抽血法对斜带髭鲷厦门网箱养殖群体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核型公式为2n=46=4m 8sm 6st 28t,染色体总臂数NF=58,与喻子牛等对青岛近海斜带髭鲷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厦门斜带髭鲷染色体2倍体数2n=46比青岛的少1对,但大型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数目又比青岛海域群体多出一对.从而推断斜带髭鲷厦门网箱养殖群体的染色体核型2n=46=4m 8sm 6st 28t可能是从核型2n=48=2m 8sm 2st 36t通过一对非同源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经罗伯逊易位,着丝点融合形成了一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而形成的,进而造成斜带髭鲷不同地理种群间染色体的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云南大理产的中国雨蛙的核型,并分析了4个地理居群中国雨蛙的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模式,即为2n=24,NF=48,核模式6+6,但中国雨蛙不同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都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云斑车蝗核型和C-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斑车蝗 (Gastrimargusmaroratusthunberg 1815 )的核型和C一带。结果表明 :云斑车蝗的染色体数目 :2n(♂ ) =2 2 +xO =2 3,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核型公式 :2n(♂ ) =2x =2 3t,NF =2 3。按相对长度云斑车蝗染色体可分成L、M、S3组。除所有染色体均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外 ,X染色体还有端带。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 3 81∶1,臂比大于 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比例为 1。云斑车蝗的核型属“4B”核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自建的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和用该细胞建成的高转移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癌模型(NSMO)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两株细胞均属超二倍体核型,众数为54条。1、3、15和22号染色体常见缺失,10、16、19和22号染色体常见增加,部分核型中X染色体有1条缺失,同时发现由1、3、13、14和15号染色体异常而形成的4个标记染色体。HO-8910核型不同的特征是除了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标记染色体外,还可见一些其他异常染色体,而NSMO核型中只出现与HO-8910同样的4个标记染色体,很少见有其他异常的染色体,这4个标记染色体可能是高转移卵巢癌独特的遗传特征,这对深入探讨卵巢癌病因和癌变机理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Quasipaa boulengeri,a spiny frog,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 mountain regions,around Sichuan Basin.Our previous study revealed five karyotypes,caused by a translocation,that are random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different populations.5S rDNA and telomere sequence(TTAGGG) n are potential good markers for chromosome identification and karyological evolution.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sequences of 14 populations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to detect if there is any variation between karyologically normal and translocated populations.5S rDNA loci were located at the same position on chromosomes 1 in 7 translocated populations.In two of the seven normal populations,5S rDNA also occurred on chromosome 5 in addition to chromosome 1.Our findings further indicate that the 5S rDNA on No.1 most likely represents the ancestral condition,while the minor loci represent the derived state.Signal density variations of the 5S rDNA were observed beteween homologous chromosomes or sister chromatids of pair 1 in both normal and translocated populations.Telomere sequences were identically located on all ends of the 26 chromosomes in seven rearranged populations,however,no ITSs were observed on the translocated chromosomes 1 and 6.Two of the six normal populations were found to contain ITSs which indicates that populations with translocation events diverged prior to those with ITSs rearrangements.In the KKS and BF populations,the ITSs of chromosome 3 are not always found on both homologues.Inter-chromosomal signal strength of telomeric sequences commonly differs within al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6.
紫斑百合居群核型变异式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云南3个紫斑百合居群核型变异,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巢式分析方法,在常规染色体水平上探讨紫斑百合居群间、个体间、细胞间和同源染色体间的变异式样。用巢式方差等级分析表明,紫斑百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有4.5%左右来源于居群间,有95.5%左右来源于居群内个体间、细胞间和同源染色体间。  相似文献   

17.
三种国外冷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3种国外冷杉的核型。AbiescephalonicaLoud。有9对中部着丝粒和3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A.numidicaDeLannonexCarr.文中还讨论了3种冷杉及其氯不组的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18.
短角外斑腿蝗核型和C-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短角外斑腿蝗(Xenocatantopshumilisbrachycerus)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短角外斑腿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XO=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为2n()=2x=23t。中期染色体绝对长度为7001±270μm,按相对长度可分为三组;除所有染色体都具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外,L2,M3,M4,M5,M9还有明显的端带;染色体组中C带带纹总长与染色体总长的比值百分数为2600±220%;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378∶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比例为零,短角外斑腿蝗的核型属“1B”核型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中国起源的松属三个种的胰酶—吉姆萨C—带核型.马尾松、油松、黄山松的中间带分别为34,24,24条,着丝粒带分别为18,20,20条,而对于一条染色体臂来说,最多出现一条或二条中间带.所有带纹的形态相似.而大小各异.在同一有丝分裂相中,中间带到着丝粒的距离相等(在仅出现一条带的臂上).三个种C—带在分布上的主要区别是:马尾松有一条染色体不显任何带,而油松和黄山松所有染色体均显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四川产的米贝母、瓦布贝母、浓密贝母、槽鳞贝母等4种贝母进行了核型研究,现报道其核型公式、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和核型。该4种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