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以丙烯酸类单体为主要原料,通过半连续聚合工艺,合成了聚丙烯薄膜用高耐水白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考察了聚合型乳化剂、引发剂、种子乳液及内外交联单体用量乳液及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综合乳液性能及压敏胶性能得出:当反应型乳化剂SR-10/X-209=1:1用量为2.5%、引发剂用量为0.6%、种子乳液用量为3%,内交联单体为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用量(占总单体总量)为0.5%、外交联单体为Silok627用量(下同)不超0.5%时所制备的压敏胶在聚丙烯薄膜上的粘结性能适中且具有优异的耐水白性。  相似文献   

2.
杨明成  朱军等 《河南科学》2001,19(4):366-368
以丙烯酸酯为主单体,以醋酸乙烯酯和丙烯腈为共聚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的多元共聚乳液型压敏胶,该压敏胶具有优良的压敏特性。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研制及单体的配比对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软硬单体的合适配比,交联剂的合适用量是制得粘接性好、稳定性高的乳液压敏胶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一款性能良好用于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主要研究了链转移剂硫醇和极性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羟丙酯(HPA)用量及链转移试剂和极性单体(AA、HPA)的不同加入方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醇用量为0.5%,AA用量(占总单体量,下同)为5.6%,HPA为5.1%,HEA为4.2%,其中硫醇部分分批加入,AA和HPA以方式3加入时,可显著提高压敏胶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酯为主单体 ,以醋酸乙烯酯和丙烯腈为共聚单体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 ,制备了的多元共聚乳液型压敏胶。该压敏胶具有优良的压敏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水为分散相,用即可作溶剂又可作共聚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SBS在开放体系下进行悬浮接枝共聚反应.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技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最佳合成工-g:MMA/SBS为11.6:1(质量比),BPO用量为SBS的0.5%,在温度为75℃条件下反应4.0h,可得到接枝率为86.3%的SBS-g-MMA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降解天然胶乳与萜烯树脂乳液组成的水乳型橡胶压敏胶成膜过程中,烘干温度和时间对胶膜微观结构及宏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橡胶与萜烯树脂达到或接近分子水平的扩散平衡时,可能获得性能优良的压敏胶制品;烘干温度是影响扩散平衡的重要因素。对于所研究体系,于90~100℃,5~3min的条件下干燥,可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胶膜。  相似文献   

8.
研究甲基丙烯酸辛酯(OMA)接枝聚丙烯(PP)的固相反应工艺.探讨在氮气保护下,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等对固相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P—g-OMA具有较高的接枝率.通过实验可确定,当BPO质量分数0.002,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80℃。单体甲基丙烯酸辛酯用量为1.0mL,其接枝率为7.46%配方为最佳配方.最后,通过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接枝物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制了性能优良的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并对影响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将丙烯酸聚醚磷酸酯与丙烯酸酯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得具有本征阻燃性能的结合磷型丙烯酸酯共聚物溶液,然后将该溶液与油性聚磷酸铵浆料共混制得结合磷型丙烯酸酯阻燃压敏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丙烯酸聚醚磷酸酯用量、聚磷酸铵用量等因素对压敏胶的压敏性和阻燃性的影响规律,并用IR和TG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和丙烯酸聚醚磷酸酯(PAM 300)的质量比为56.0∶4.2∶23.7∶14.0:2.1∶10.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6%,聚磷酸铵质量分数为24%时,可制得阻燃性和压敏性均佳的压敏胶,所得压敏胶阻燃性能和常规性能均与进口阻燃压敏胶BMS5-133D的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溶液和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乙酸乙烯酯(PVAc)及聚乙酸乙烯酯(PVAc)与丙烯酸羟乙酯(HEA)的共聚物,用凝胶色谱(GPC)、核磁共振谱(1HNMR)和红外光谱(IR)等表征了所得聚合物;研究了它们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固化反应,详细考察了HEA和MDI的比例对PVAc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HEA加入后剥离强度有所提高,固化时间略延长;加入固化剂MDI后剥离强度大幅度提高,且随MDI比例增加而增大.提出水、聚乙烯醇和HEA中的不同羟基与MDI反应存在活性梯度是本实验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石器时代复合工具的出现和进步,与其匹配的连接技术也出现了,粘接是其中使用最早也是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就其材质的来源看大体可分为动物胶、植物胶和矿物胶。由文献资料和出土实物来看,其应用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新型含硅常温固化胶粘剂,并试验了其各种性能。内容包括:配方研究、胶接强度测试、耐热老化性能测验、耐盐雾实验、耐介质性能、偶联剂影响、填料作用、空气泡的产生、消除及对粘接性能的影响等。研究表明:该胶粘剂具有强度高、粘接性能好、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可适用于同种材料及不同种材料的粘接,尤其适合于汽车工业中灯具的密封粘接。同时也对胶粘剂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了讨论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了用不同牌号的聚氨酯胶黏剂将PU弹性体与金属黏结在一起,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即180°剥离强度实验方法和90°剥离强度实验方法,测定其剥离强度,比较得出了不同胶黏剂的黏合强度。  相似文献   

15.
对碳钢表面分别进行硅烷和磷化处理,然后用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 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的胶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了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对胶粘剂/金属界面疲劳性能的影响. 在胶接接头施加疲劳载荷,测量了胶接接头疲劳前后的强度-位移曲线. 对比疲劳前后界面剪切强度的变化,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界面裂纹扩展过程. 结果表明:表面经硅烷处理后,界面粘接强度最大,耐疲劳性能最好. 胶接接头的失效通常在界面发生,能量可以通过裂尖扩展释放,也可以通过粘接层的塑性变形释放.  相似文献   

16.
相比于传统机械连接,如铆接、焊接和螺栓连接,结构胶接技术有着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很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胶黏剂本身具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特性,使得胶接接头的环境耐久性成为关乎工程结构连接可行性和长期服役可靠性的关键问题。在概述结构胶接接头湿热环境耐久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别从影响胶接结构性能的环境湿度、温度及其耦合作用等角度展开讨论,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结合多种观测尺度下的环境老化试验和数值仿真方法,探究胶层吸湿、蠕变、热膨胀和吸湿膨胀等环境老化行为,利用模型预测方法模拟其在多场耦合工况下的多种力学性能退化行为,从而为胶接结构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建模和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流向附着企业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在现有经济体制下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天然淀粉为原料制备速溶胶粉的方法。将该胶粉调配成胶液后,可作为建筑和纸箱等行业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19.
本针对淀粉粘合剂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包括氧化反应速度不稳定、纸板干燥速度、纸板挺度、粘合剂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SIS接枝改性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丙烯酸为单体对SIS进行接枝共聚制备溶剂型胶粘剂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同时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适宜的单体用量为SIS总质量的20%左右.引发剂用量为SIS的0.8%~1.0%之间。反应温度78~80℃,反应时间3.5~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