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仅是新形势下对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创新,也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 质量保护并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参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号),基于重庆市 荣昌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调研成果,针对丘陵区耕地资源的特殊性,对荣昌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基础条件进行 分析,结合国家下达给重庆市的34.67万hm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任务,进而从耕地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和 集中连片程度三个核心指标层面对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及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实例表明:丘陵区特定 耕地资源禀赋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应在国家建设要求基础上适当降低;选取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耕地集中 连片度、灌溉保证率以及农业产业规模5个影响因子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合潜力空间布局,划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示范片,并结合特色产业划分产业核心区,使划定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仅是新形势下对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创新,也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保护并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参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号),基于重庆市荣昌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调研成果,针对丘陵区耕地资源的特殊性,对荣昌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基础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下达给重庆市的34.67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任务,进而从耕地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和集中连片程度三个核心指标层面对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及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实例表明:丘陵区特定耕地资源禀赋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应在国家建设要求基础上适当降低;选取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耕地集中连片度、灌溉保证率以及农业产业规模5个影响因子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合潜力空间布局,划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示范片,并结合特色产业划分产业核心区,使划定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生态恢复政策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壤侵蚀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坡度、植被覆盖度等信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迁移特征,并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太仆寺旗土壤水蚀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2007年,农业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稍有下降,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不明显;与1975年相比,2007年各种土地类型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分布,土地利用重心发生了明显迁移;研究区主要受到微度和轻度水蚀的影响,农业用地更易受到强度和极强度水蚀.  相似文献   

4.
耕地质量主导因素分析有助于揭示耕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在河南省辉县市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两种方法,探讨影响辉县市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在影响耕地质量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耕地基本条件和社会经济五方面因素中,灌溉保证率、有效土层厚度和海拔是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本研究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与耕地质量提升措施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计算和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牧草生长的适宜度模型为依据,选取了9个生态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农牧交错带生态因子评定模型,并利用GIS技术对农牧交错带进行空间计算,模拟出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分布,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表述.结果表明:中国农牧交错带分布是沿胡焕庸所提出的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走向的一条狭长地带,涉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13个省(区)的234个县(市、旗),总面积813459.06 km2.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为研究区,以地类图斑为研究尺度,从立地条件等方面入手构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和局部自相关方法,揭示研究区耕地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鹤峰县耕地质量提升主导限制因素,划分限制因素类型区,最后综合之前分析成果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探讨不同分区下耕地质量的提升措施.结果表明:1) 鹤峰县整体耕地以中等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西南部高和西北、东南低的格局;2) 存在主导限制因素为灌溉能力、有效磷2类的共7种“主导限制因素-次要限制因素”类型分区;3) 将现有耕地分为耕地核心保护区、适度改良区和重点整治区3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针对各分区特点重点实施蓄水保土和养分提升等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鹤峰县乃至鄂西南山区耕地质量提升和耕地保护整治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茶树生长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母岩条件及河南省鲁山县在这些方面优劣势,发现:(1)鲁山县气候上能够满足茶树生长,但应选择耐寒耐旱茶种;(2)中低山区和丘陵区理论上适宜种茶,但陡峭的地形、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高海拔均不利于种茶;(3)酸性母岩和发育其上的酸性土利于种茶,非酸性母岩及发育其上的碱性土均不利于种茶;(4)网格状布点调查表明土壤厚度空间变化非常复杂,沟谷地区、平原地区、坡度较小地区和人为活动较弱地区的土层通常较厚,其他情况下土层通常较薄.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获得了鲁山县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母岩的宜茶区,通过叠加分析,得到鲁山县44.61%的中低山区和76.57%的丘陵区适宜栽培茶树,它们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和丘陵区中坡度较缓的坡面中下部和沟谷地带;平原区不适宜种茶.  相似文献   

8.
以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太仆寺旗为研究区,基于1995、2000和2008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结合太仆寺旗地形图,借助GIS提取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太仆寺旗13a来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景观格局和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上,林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景观格局上,耕地、草地和林地形状趋于复杂和不规则;空间变化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大量耕地转变为林地以及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之间的相互转变;空间分布上,随着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呈规律性分布.相关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晓峰 《甘肃科技》2009,25(19):58-61,93
利用长期定位小区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对黄土丘陵地区退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旨在弄清豆科牧草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与效果,对不同比重年限的沙打旺和紫花苜蓿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剖面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退耕地种植豆科牧草3年后,径流减少61.9%-70.6%,泥沙减少85.1%-89.2%,说明退耕地种植牧草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不仅好,而且见效快。所有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剖面1m深度范围内均呈典型的"s"形分布。两种豆科牧草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累积,紫花苜蓿的固氮能力强于沙打旺。提高种植密度可降低土壤磷输出比率,有利于土壤磷素的活化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选取巩义市为研究区,利用ArcGIS软件生成五个坡度等级的耕地景观格局,剖析各坡度内耕地的景观格局特征,探讨人类活动对其干扰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景观以水浇地和一般旱地为主,间作果木旱地镶嵌分布于两大景观要素中,且各坡度内耕地景观要素分布差异显著;水浇地主要分布在<15°坡度条件下,斑块大且连片分布;一般旱地集中分布于2°15°坡度内,人类干扰强度与频度较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间作果木旱地斑块有效面积小,正逐步向果木园地过渡;坡度2°15°坡度内,人类干扰强度与频度较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间作果木旱地斑块有效面积小,正逐步向果木园地过渡;坡度2°6°和6°6°和6°15°是耕地的两个主要分布坡度级,是实现研究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坡度>15°条件下,人类对耕地的干扰程度和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耕地景观要素正逐渐过渡到自然生态系统,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临汾市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技术,在分析水土流失敏感性影响因子机理的基础上,选取降水侵蚀力、土壤质地、坡度和植被类型等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对临汾市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综合分级分区评价,并针对各区提出相应的整治对策.结果表明,临汾市水土流失敏感性区域分布较广,中度以上敏感区占研究区面积的71.1%.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2016年GeoEye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ENVI软件提取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土壤侵蚀等级图,定量分析南方红壤侵蚀区朱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现状以及不同地形、土壤因子下土壤侵蚀面积的分布.结果表明: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东北和东南部,西南部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中,中度侵蚀面积最大,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2.87%,其次为轻度和强烈面积比例分别为21.61%、22.48%.水土流失面积均随着高程、坡度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容重在1.25~1.30 g·cm~(-3)之间时,主要表现为轻度、中度、强烈侵蚀.生产活动中,需合理开垦耕地,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植被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太湖流域山区水土资源,应因地制宜,强化水土流失防治的针对性,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治理效果。以太湖流域宜溧山区的江苏省溧阳市为例,在对87块模式样地影响该区水土流失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土壤剖面调查,利用比例尽为1:50000的地形图、土壤类型图与土地利用类型图,获取1214个样本点主因子(坡度、起伏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胶粒百分含量、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类型)数据,用类间平方和法对样本点进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类型区,同时对各类型区的分布、水土流失成因进行了分析概述。  相似文献   

14.
土地覆盖作为影响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对改善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西省太谷县为研究区,基于最新的国产高分1号(GF-1)和传统的陆地卫星TM数据通过预处理和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5年的土地覆盖类型图。最后运用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总体变化和不同环境因子土地覆盖类型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之间草地大幅度减少且主要转换为林地和耕地,其他类型土地都有所增加,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林地;2通过不同环境因子下的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16年来林地和草地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上,坡度在6°以上,地理位置主要是在侯城乡,范村镇和阳邑乡;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坡度15°以下的地区,地理位置上各个乡镇都有所分布,耕地以胡村镇和范村镇分布面积最大,建设用地以胡村镇和明星镇分布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以地处内蒙古阴山北麓丘陵区农牧交错带的商都县为研究区,采用标桩法,在3个年度监测不同覆盖度牧草地土壤风蚀量,对比分析不同覆盖度牧草地年土壤风蚀量及其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牧草地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年风蚀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覆盖度越大,土壤抗风蚀能力越强.冬春季降水量是影响土壤风蚀量的重要因素,降水量较多可有效减少土壤风蚀.近10余年京津风沙源治理成效显著,土壤风蚀量减少.今后应加强草原建设,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采取围封禁牧、休牧、轮牧、改良牧草场、人工种草等措施,提高牧草地质量,增加其覆盖度;同时应限养牲畜,实现草畜平衡,促进当地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7.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取四川省"金土工程"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以坡度、地面岩石露头、灌溉保证、排水条件、土壤构型、有效土层厚度、土壤酸碱度和土壤有机质作为与水稻平均产量相关的因子进行多因素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排水条件与其产量具有最大的关联度.这说明在四川地区水稻地排水条件的优劣最大程度地决定着水稻的产量.通过各要素权重值的计算得到该地区土地等级划分范围.表明在土地评价中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可减少人为的经验误差,同时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太湖流域影响水土流失的气候、土壤、地质 地形、植被和人为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归纳了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时空规律。并在影响水土流失单因素分析、评价基础上,选取坡位、地形、坡度、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植被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七个指标为自变量,年土壤侵蚀模数为因变量,利用数量化模型Ⅰ对87块模式样地回行回归分析,获得形如:Yk=B0+Σ^」1+1m1Σj=1i=1B(j,i)ψk(j,i)+Σpj=p1+1B(j)Xkj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运用该模型可以预测太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土壤侵蚀模数,达到及时准确地掌握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动态,为水土流失的分区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都有特定的发生发展规律。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破碎,起伏大。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气候和土壤的垂直分布和区域分布都很明显。这一优越的自然资源特点为立体农业和林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致使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地力下降,耕地后备资源短缺。为了防止土地的严重损失、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我们通过多年来的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研究,找出了限制贵州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四大因素:即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基岩裸露程度,温度状况等。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社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区枣林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黄土丘陵区枣林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特征可保证土壤水分监测和预报的精确度,同时为优化枣林灌溉措施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帮助.利用累积概率分布、相对偏差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黄土丘陵区枣林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0~10cm和10~30cm土层下土壤含水量与变异系数(CV)间均呈现出显著递减的指数函数关系(y=0.4932e-0.1116x,R2=0.9521),且基本表现出中等变异.随着测定时段的变化,研究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一定的时间稳定性特征.10~30cm土壤含水量时间稳定性较0~10cm好,其平均相对偏差(MRD)变化范围为-21.32%~34.23%,MRD的标准偏差(SDRD)变化范围为6.02%~47.58%.通过时间稳定性特征分析可以确定区域土壤水分均值的代表性测点(点18),该代表性测点土壤含水量和区域水分均值相关性高、误差小(R20.98,RMSE0.8).研究区0~30cm土壤含水量spearman秩相关系数较低,其值小于0.72,不同时段下土壤含水量大部分都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