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谈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模施工技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首选施工方案,具有速度快、砼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施工安全等优点。本文对滑模施工技术作了粗浅的探讨。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及其施工技术发展,其次分析了滑模施工技术的特点,同时对滑模施工技术方案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秀梅 《科技信息》2011,(27):256-256
根据莱钢冷轧薄板轧机基础施工实例,介绍了施工缝的设置原则及方法,阐述了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施工结果显示其效果良好,总结了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浇筑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3.
用于上跨铁路旧桥维修封闭式施工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铁路桥梁防撞护栏维修施工中,利用封闭施工平台进行桥梁防撞护栏维修施工,有效解决了铁路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杜绝了施工过程中物体坠落、触电的可能,缓解了铁路运输与施工天窗之间的矛盾,施工效率大幅提高,安全保障得到加强.施工平台稳定性较好,操作方便,易于施工.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模施工技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首选施工方案,具有速度快、砼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施工安全等优点。本文对滑模施工技术作了粗浅的探讨。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及其施工技术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滑模施工技术的特点,同时对滑模施工技术控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跨度连续箱梁桥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施工控制方法,施工控制原则及施工办法。并给出了工程实例的施工控制结果,说明施工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李茂儒  徐忠 《科技资讯》2011,(23):90-90
结合施工,对目前基础处理采用的水泥搅拌桩施工工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其提出了施工技术控制方法,方便了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跨度连续箱梁桥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施工控制方法,施工控制原则及施工办法。并给出了工程实例的施工控制结果,说明施工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了施工新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从防水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钢筋连接、屋面施工、金刚砂耐磨地坪等几个常见施工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新施工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多线站场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导坑法,介绍了施工流程图、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要点,提出了施工质量措施与施工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6):192-193,196
阐述了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施工组织设计与三大控制的关系,论述了如何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缘环境解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缘环境理论,构建了地缘环境解析框架,从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地缘结构和地缘空间4个层次对美国地缘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解析。地理环境赋予美国有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条件、绝对的地缘优势和拥有世界权力的可能。美国的地缘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对抗、竞争、合作、同盟等多种形式。地缘结构具有重要功能,倒三角结构、多极结构、两极结构、一超多强结构带给美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方面的地位、权力和利益,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地缘理念结构亟需更新。美国主要的地缘空间横跨北美洲、亚洲及欧洲,可划分为腹地、核心地缘空间、海洋地缘空间和外围地缘支点。进入21世纪,美国的国内、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对外关系与地缘战略也呈现出新一轮的变动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地缘环境。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潜在的印度洋通道、构建互利共赢的“朋友圈”、制定自身发展的地缘战略等手段积极塑造自身的地缘环境,破解错综复杂的地缘环境问题,维护中国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12.
 声学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成本低、易于携带、无辐射、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在木材领域内广泛应用。阐述了基于声学的常见6种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冲击应力波法、超声波速法、共振法、声发射、声-超声和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介绍了这些方法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对木材的物理力学特性的评估、木材内部缺陷的检测。综述了提高检测精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声学的木材无损检测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展望了木材无损检测设备在信号源、信号传输机理、信号分析与处理、便携性与实时性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小渠子地区勘探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渠子地区构造形态落实不清楚的问题,在以往构造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震、钻井、地面地质等资料,重新解释该区地震剖面。研究认为,西马庄背斜不存在,是妖魔山背斜向西南倾伏的鼻状构造;北小渠子背斜圈闭面积和闭合度明显增加,是有利勘探目标。综合分析该区烃源条件、构造演化、油气热演化、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认为构造成因是控制油气藏的关键因素。燕山期,南部掀斜作用使小渠子南部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拗陷转变为隆起区,乌鲁木齐向斜中的相当一部分油气持续向南运移,其中的一部分通过断裂运移至南小渠子背斜带,是该区至今末获得较大突破的重要原因。南小渠子背斜具有形成早、发育时间长、圈闭面积大、闭合度高、储层物性较好的优越性,二叠系红雁池组、芦草沟组自生自储组合是下一步的勘探目标。北小渠子背斜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虽然上仓房沟群、小泉沟群储层物性条件差,对成藏不利,但下仓房沟群中下部及以下地层未钻揭,其储层条件及成藏条件是下步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路网密度的增加和气候环境恶化,使得低能见度雾环境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影响日趋严重。从高速公路雾环境行车致危机理、雾区能见度监测预测、雾区管控与安全保障等方面对高速公路雾区行车管控与保障技术的中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表明:高速公路雾环境行车安全研究已经从早期的气象角度研究雾的生消和物理化学特征,发展为材料、光学、交通、气候、电子、视觉心理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涉及范围更广、研究领域细分度更高;雾的致危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雾区危险性分级、驾驶视觉心理、驾驶行为、车辆行驶状态变化规律和能见度与交通事故的相关性分析等方面,但尚不够系统全面;雨雾、冰雾等共生性气候的危险等级判定研究还相对缺乏;雾区监测预测理论、监测手段等都有了显著进步,但气象和交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微路段和微区域精细化监测预报;特别是团雾路段的实时监测预警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中国研发的雾区智能诱导警示系统设计理念较国外更先进,与我国国情结合更紧密,但依然存在系统使用耐久性差,安装维护成本高,缺乏国家和行业标准,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建议今后努力方向:加强从气象、交通、控制等领域对高速公路雾区行车安全,尤其是多气候耦合路段行车致危机理研究;倡导气象部门和交通部门进行深入协同联动;强化微路段微气候分级分段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深入分析雾区诱导机理;加速研发低成本、耐用的雾区诱导设备;从系统论与控制论角度,构建雾区路段分级诱导联动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16.
潍坊是一个蔬菜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地区,现在已成为中国江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销售基地,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对潍坊的种植历史、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城市和人口的变化、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水平、政府的决策水平以及加入WTO后经济环境的变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分析,提出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种植传统是潍坊蔬菜业发展的基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潍坊蔬菜业发展的前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是推动潍坊蔬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涂料干燥是重要的工业过程,但其过程受温度、湿厚、基材与涂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且薄膜开裂机理复杂,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有必要研究涂料干燥成膜过程、薄膜开裂机理及抑制开裂的措施。总结分析了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涂料干燥成膜及开裂的相关文献。阐述了涂料在垂直、横向、混合干燥模式下的干燥成膜过程;探究了涂层的开裂机理,总结了临界无裂纹内应力、临界无裂纹膜厚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薄膜开裂的因素,包括干燥环境的温度、涂层湿厚、基材性质、溶液性质;探索了单条裂纹的形态特性、裂纹的分布规律;探明了裂纹的种类,从四个方面对抑制开裂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各自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分、“科学→技术→生产”过程的产生以及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生产三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一些学术界有争议的深层理论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教育工作者、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方法功效等方面提出了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创新,不仅观念上要创新,而且在内容、方法上也要创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脚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汉英成语的比较、分析说明中西文化及地理历史条件的不同,在成语形成方面有很大区别,但作为人类的语言在很多方面又是相通的。他们具有相同结构、相同喻义、相同修辞。尽管有不同喻体形象、不同修辞方式,但是经过形象保留、形象移植、形象转换、形象舍弃、形象增添、形象注释等处理手段,汉语成语的翻译是能够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