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重型车辆自动变速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变速操纵自动化是重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介绍了几种型式的自动变速系统原理与特点,国外重型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在重型车辆上的应用,并提出了对国内发展重型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的思考,分析了重型车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开发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曹东冬 《科技信息》2012,(3):204-205
随着汽车变速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传感器过去单纯用于发动机上,现在已经扩展到底盘、车身和灯光电气系统上。汽车传统的手动变速换挡已被自动换挡逐步替代,在汽车自动换档的整个控制系统中,汽车在换挡过程中要实现动力性换挡和经济性换挡,传感器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手动变速器在汽车上的使用垄断了近百年,自从汽车的问世,汽车变速器一直是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又称机械式变速器,即必须用手拨动变速杆才能改变变速器内的齿轮啮合位置,改变传动比,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轿车手动变速器大多为四档或五档有级式齿轮传动变速器,并且通常带同步器,换档方便,噪音小.手动变速在操纵时必须踩下离合,方可拨得动变速杆.一般来说,手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要比自动变速器的高,因此驾驶者技术好,手动变速的汽车在加速、超车时比自动变速车快,也省油.行星齿轮变速器与定轴式齿轮变速器相比,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齿轮负荷小,结构刚度好,输入、输出轴同轴以便实现自动换档等优点.多排行星齿轮机构由多个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几组离合器和制动器组成,通过对离合器.制动器的操纵,得到不同行星齿轮系的运动状态组合形成来获得不同档位速比,增加了传动比.  相似文献   

4.
越野车辆的自动变速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CAN总线通信,利用机、电、液、气一体化控制技术,为一种越野车辆研制了机械自动变速系统. 根据车辆传动系统的特点,设计了自动变速操纵机构、系统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自动变速操纵机构的设计保留了车辆应急状态下的人工干预功能,电控系统的设计实现了系统与其它车载系统的车辆信息共享,在优化车辆整体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实现了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 实车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各项设计达到了实际运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液力变矩器在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级自动变速传动作为理想的传动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污染,用液力变矩器作为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起步装置具有良好的起步性能,且控制简单。在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及锁止离合器闭锁动态过程仿真的基础上,根据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共同工作特性进行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评价,提出了液力变矩器闭锁控制规律以及用液力变矩器仟民步装置的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起步控制策略。经汽车起步、加速过程的仿真结果表明,与装备五档手动变速器的汽车相比,装备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汽车具有良好的起步和加速性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MCVT)的控制要求和台架试验的特点,在对HMCVT的段内无级变速原理和同步换段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手动控制的硬件系统,制定了控制策略和控制流程,编写了HMCVT的手动控制程序。台架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及时平稳地实现变速器的连续无级变速并自动完成换段动作,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7.
汽车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车辆自动传动装置的类型,介绍了液力机械式、机械无级变速器和电控机械式3种自动变速器的原理、特点、关键技术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在中国的市场前景。明确指出自动变速器是汽车动力传动装置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有巨大的需求潜力;所以,要尽快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8.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开发及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车辆起步、换档品质的主要因素.以长安之星微型汽车为载体,开发了电控液压式机械自动变速系统,制定了综合换档控制策略和离合器接合控制策略,并对影响离合器接合规律的相关因素进行补偿.提出了车辆起步、换档过程中发动机转速控制目标,采用电子节气门进行发动机转速控制,实现了起步、换档时对发动机转速的自动控制.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样车起步、换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自动变速系统具备了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信息处理技术是实现车辆起步的关键.对于转速脉冲信号,因包含高速过零脉冲信息,故其滤波技术十分困难.为此,引入人工智能推理方法,利用模糊逻辑技术和专家经验分别为车辆发动机和变速箱中间轴转速信号设计了模糊自适应滤波器,并在AM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车辆)上进行了试验.对于高频转速信号,由于干扰脉冲频率与有用信号的频率接近,采用常规滤波技术,滤波后的信号严重失真,采用本文设计的模糊自适应滤波器,其滤波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轿车用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液力变矩器性能计算机测控试验台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搭建的液力变矩器试验台上,对无级自动变速车辆液力变矩器进行了性能台架试验研究,建立了液力变矩器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设计基于液力变矩器装置自动变速汽车传动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汽车诞生时起,汽车变速器在汽车传动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章阐述了汽车变速器的发展历程,由起初的手动变速器经过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发展至无限变速式机械无级变速器。  相似文献   

12.
实现铁路运输高速、重载的目标,车辆制动技术是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介绍了绝大多数货车采用人工手动调整,往往疏漏未调,因而研制出了货车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这对我国铁路货车的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发展及要求制动装置性能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新手开车上路要特别注意换挡时的正确操作。在行车中换挡时,操纵离合器踏板应迅速踩下并抬起,不要出现半联动现象,否则,会加速离合器的磨损。另外,操作时要注意与油门配合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主为了方便都选择了自动挡的车,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省去了离合踏板使得操控变得简单、轻松。虽然自动挡的车开起来省力、操作简单,但自动变速系统和手动变速系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两者除了最终的工作目的相同之外,其动作原理和表现方式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设计及匹配研究中,系统的建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耗时较长,给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建模与仿真可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利用仿真软件ADVISOR,进行了手动变速传动系统建模仿真分析,应用该软件建立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具有方便、简单、容易调试、直观性强等特点,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而且便于用户分析和研究仿真结果以及修正参数,从而快速完成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CRUISE的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设计及匹配研究中,系统的建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耗时较长,给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建模与仿真可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在分析CRUISE仿真软件功能特点基础上,进行了手动变速传动系统建模仿真分析.应用该软件建立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具有方便、简单、容易调试、直观性强等特点,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而且便于用户分析和研究仿真结果以及修正参数,从而快速完成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工程易于实现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基于ARM7的叉车自动变速电子控制单元设计。软件设计中移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采用多任务程序的设计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电子控制单元对某国产5~10t叉车装车并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叉车自动变速电子控制单元可自动识别载荷和运行工况,采用相应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改善了换挡平顺性和车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欧盟和中国在近年探索道路车辆安全系统的新手段。重点介绍了欧盟的eCall-112,即车辆自动应急报警系统,它可以在车辆遇到突发事故时,自动或手动向应急中心报警以及发送卫星定位等信号;欧盟为推广这一系统,不断研究制定标准,且政策也逐步完善。我国与其类似的车辆嵌入式系统是车联网,但目前的功能、技术标准、管理政策都在起步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8.
王新军 《科技信息》2009,(5):80-80,100
离合器是手动变速汽车必备的一个重要总成。本文试图通过讨论轿车离合器的故障分析,研究离合器故障现象、原因、探索离合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离合器的维修工艺。  相似文献   

19.
离合器是手动变速汽车的重要总成,它的好坏关系着汽车能否顺利起步和平稳换挡。本文主要研究离合器常见故障,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对使用和维护汽车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装载机自动变速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装载机节能换挡规律及其智能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装载机自动变速智能换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在装载机电控系统试验台上对所开发的装载机自动变速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节能换挡规律智能控制算法所开发的自动变速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工况的变化调整换挡策略,实现自动换挡,并能使液力变矩器经常保持在高效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