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assection,AD),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撕裂,在血流的冲击下逐渐剥离形成夹层[1].AD起病急,进展快,急性期病死率高,是少见的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动脉夹层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动脉破裂导致大出血而突然死亡[2].AD患者均以内科治疗开始[3],因此,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尤其重要.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并总结其临床的监护和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三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MRI检查结果的分析,认为MRI可以发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病理变化,即主动脉扩张、双腔形成,剥离的内膜片及假腔内血栓等。通过MRI多方位成像可以显示病变的类型、范围及部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重叠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总结患者病历报告,并结合查阅文献,以进一步明确重叠综合征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结果重叠综合征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结论重叠综合征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东霞  杨晓娟  李军 《甘肃科技》2010,26(23):145-146
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对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其他检查手段进行了对照比较。32例夹层动脉瘤患者中I型12例、Ⅱ型16例、Ⅲ型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CT与MRI都能较好地探测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率分别是90.6%、83.9%和84%。彩超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分型、区分真假腔、夹层范围的观察均优于其他检查,是无创性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主动脉壁中层发生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后,血液在动脉压力的作用下由内膜破口进入中层,形成血肿并向远端延伸扩展,使动脉壁呈现二层分离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的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严重者破裂大出血而死亡,疾病凶险,死亡率高。因病变范围广,病情进展快,病理位置特殊,且手术并发症严重,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难点。根据文献报道,近几年来开展腔内支架隔绝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分离,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疗效明显的优点。我院于近期收治了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并对其成功进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2/3~3/4的AD患者合并有高血压,但脑梗死合并无痛性、无高血压病史的主动脉夹层并一直撕至颈总动脉的病例是非常少见的,是否主动脉夹层是脑梗死的病因尚不能明确,治疗也比较棘手,应首选外科或介入治疗处理夹层,再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主动脉夹层,全部进行128层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显示主动脉内膜片及其分隔的真假腔,18例显示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11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结论 MRI对发现主动脉夹层内膜片及真假腔,判断病变部位、程度和主要血管分支的受累情况均有明显优势,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雷  侯春林 《河南科学》2005,23(6):874-876
对大量的震害资料调查研究发现,发震断层上覆土层中含有软硬土层时,对整个上覆土层的破裂过程及最终破坏状态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发震断层上覆土层中含有软夹层的基础上,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模拟了发震断层错动时,含有硬夹层的上覆土层的破裂过程.对其破裂过程及破裂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以往的研究成果对比,可以看出硬夹层的存在对上覆土层的破裂过程和最终破裂状态影响较小,与有软夹层的情况相比,当硬夹层的厚度小于、等于5 m时,可以忽略上覆土层中硬夹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前注意要点.方法:回顾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资料.结果:10例患者带膜支架腔内隔绝破口封堵均一次成功.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适应于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注意手术时机及胸腹主动脉部成角及内径影响带膜支架的置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对90例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0例主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率100%,图像质量评价优为88.9%,良为11.1%.其中主动脉夹层58例,图像质量优为89.7%,良为10.3%;非夹层组32例,图像质量优为87.5%,良为12.5%.夹层组与非夹层组采用团注法获得的图像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x 2=0.0977,P>0.05.结论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监测平面的设定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使用,是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探究责任制护理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且行介入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环境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责任制护理可有效提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教授景在平领衔的"升主动脉夹层腔内微创治疗疗效评估"研究成果。国际血管领域权威专家、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先驱Michael D.Dake教授专门为此论文在JACC作长篇述评。这标志着我国在主动脉疾病腔内微创治疗技术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累及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最为凶险的血管系统疾病之一,以体外循环为基础的开胸大手术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15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资料,分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针对性改良护理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后死亡率。结果 施行针对性护理策略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术后ICU监护时间与感染后死亡率均明显减少。结论 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吸烟、术前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太长、中大量输血,术后呼吸机相关感染有关。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皮开窗术结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经皮开窗术及内支架植入术,其中4例加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术前均并发内脏和(或)下肢缺血症状,术后采用CT血管造影(CTA)定期随访.结果:5例患者血管均成功重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25个月,平均14.5个月,5例患者仍存活,缺血症状消失,生活自理.结论:经皮开窗术结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方法,加行腔内修复术更能提高其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丁叮 《甘肃科技》2022,38(2):93-95+128
文章探析行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奥伦护理模式干预效果,了解护理对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入的8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入组,入选后均自愿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以随机原则划分为两组,以对照组命名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以观察组命名的40例患者,接受奥伦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介入成功率,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介入成功率、各项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可见明显统计差异(P<0.0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期间采用奥伦护理进行配合,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介入成功率,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技》2005,(10):52
日本科学家最近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通过抑制一种酶的作用,可以使变薄的血管壁得到修复,从而使大动脉瘤缩小。大动脉血管壁的薄弱处可能被高速流动的血液撕破,血液进入血管夹层形成膨胀的大动脉瘤。这种瘤有破裂危险,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R-22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6例为研究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26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术中采集边长约0.5 cm的主动脉壁组织标本.应用RT-PCR法检测血清和主动脉壁组织中miR-2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壁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IL-18、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16(MMP-16)的浓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突发性撕裂样胸痛、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冠状动脉受累、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外周血血清及主动脉组织中miR-2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主动脉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外周血IL-1β、IL-6、IL-10、IL-18、NF-κB、MMP-1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22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可通过NLRP3基因靶向诱发Caspase-1、Caspase-3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研究在诊断大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患者,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加后续重建,观察主动脉夹层包括范围、破口位置、内膜病变,主动脉瘤及有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等,总结和归纳病灶的影像学表象及特征。结果:大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及并发的相关疾病、主动脉瘤及先天性疾病等)的影像表现在图像上显示清楚,能够确切显示微小病变结构,克服了搏动伪影等多种干扰因素。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大血管的搏动伪影,清晰显示血管壁、管腔以及病变波及的范围等,从而作出精准的诊断,对临床抢救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某某,男,64岁。思高血压(?)13年,冠心病6年。因活动后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体检:(?)p16/12Kpa,(双侧胧动肿血压一致):口唇发(?),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底对称性细湿罗音,心(?)向左下扩大,心率98次/分,律整,S_1减弱,心尖部可闻及2/5(?)(?)风样,SM向左腋下传寻,主动脉瓣二区可闻及舒张叹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肝大,双下肢浮肿。心电图:冠脉供血不足。X线:主动脉影明显增宽,左心扩大。B超:心包积液,主动脉根部扩张。核磁共振:主动脉((?)主动脉—腹主动脉一双肾中郭水平)夹层动脉瘤形成,监床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Ⅰ型)、冠心病、心功能Ⅲ级、高血压病Ⅲ期。经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及扩血管药物治疗24天,心功能代偿出院。随访3年,病人坚持服药,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