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assection,AD),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撕裂,在血流的冲击下逐渐剥离形成夹层[1].AD起病急,进展快,急性期病死率高,是少见的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动脉夹层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动脉破裂导致大出血而突然死亡[2].AD患者均以内科治疗开始[3],因此,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尤其重要.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并总结其临床的监护和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重叠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总结患者病历报告,并结合查阅文献,以进一步明确重叠综合征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结果重叠综合征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结论重叠综合征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显示主动脉内膜片及其分隔的真假腔,18例显示内膜破口和再破口,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11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结论 MRI对发现主动脉夹层内膜片及真假腔,判断病变部位、程度和主要血管分支的受累情况均有明显优势,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院心血管内科于2006年3月收治1例重度高血压合并降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并成功对其进行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ES),护理上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初次脑梗死患者426例,根据发病3个月后的认知情况分为血管性痴呆组146例,对照组28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CT或MRI、颈动脉彩超、心动图检查结果,合并慢性病情况,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后续治疗措施.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年龄、吸烟率、饮酒率、梗死面积、脑白质变性率、脑萎缩率、心肌缺血率、Hcy水平、高血压率、糖尿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文化程度、出院后康复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0岁)、较大梗死面积(5.67 cm2)、合并脑白质变性、合并脑萎缩、高Hcy水平(18.08μmol/L)、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出院后给予康复治疗是脑梗死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初次脑梗死患者中高龄、高Hcy水平、梗死灶面积大、合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增加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高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和康复治疗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孙某某,男,64岁。思高血压(?)13年,冠心病6年。因活动后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体检:(?)p16/12Kpa,(双侧胧动肿血压一致):口唇发(?),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底对称性细湿罗音,心(?)向左下扩大,心率98次/分,律整,S_1减弱,心尖部可闻及2/5(?)(?)风样,SM向左腋下传寻,主动脉瓣二区可闻及舒张叹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肝大,双下肢浮肿。心电图:冠脉供血不足。X线:主动脉影明显增宽,左心扩大。B超:心包积液,主动脉根部扩张。核磁共振:主动脉((?)主动脉—腹主动脉一双肾中郭水平)夹层动脉瘤形成,监床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Ⅰ型)、冠心病、心功能Ⅲ级、高血压病Ⅲ期。经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及扩血管药物治疗24天,心功能代偿出院。随访3年,病人坚持服药,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US.CDUS)对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价值。方法 :对15例以AD待诊(6例) ,胸痛待诊(4例) ,腹痛待诊—急性胰腺炎可能(5例)应用CDUS作连续扫查。结果 :15例CDUS均能显示AD的声像图特征。并分别经CT、MRI证实。结论 :应用CDUS能正确诊断AD及并发症。提高对AD表现多样性认识 ,对可疑病人仔细检查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教授景在平领衔的"升主动脉夹层腔内微创治疗疗效评估"研究成果。国际血管领域权威专家、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先驱Michael D.Dake教授专门为此论文在JACC作长篇述评。这标志着我国在主动脉疾病腔内微创治疗技术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累及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最为凶险的血管系统疾病之一,以体外循环为基础的开胸大手术一  相似文献   

9.
杨东霞  杨晓娟  李军 《甘肃科技》2010,26(23):145-146
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对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其他检查手段进行了对照比较。32例夹层动脉瘤患者中I型12例、Ⅱ型16例、Ⅲ型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CT与MRI都能较好地探测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率分别是90.6%、83.9%和84%。彩超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分型、区分真假腔、夹层范围的观察均优于其他检查,是无创性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AD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2004年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限分为第1组(1995~2000年)14例,第2组(2000—2004年)16例,比较两组的诊断时间及预后.结果AD病变范围变化太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以多部位的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26例,发病时血压升高23例,主动脉瓣区新出现的舒张期杂音7例,腹部血管杂音5例,29例经CT或磁共振确诊.第2组的24、72小时确诊率分别为38%、500&与第1组的7%、1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首诊到确诊的中位时间第2组2日,第1组8.5日.结论多部位剧烈疼痛伴高血压和主动脉瓣区新出现的舒张期杂音、腹部血管杂音应高度疑AD.确诊应充分依靠CT或磁共抿磁共振优于CT.镇静、止痛、控制血压、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是治疗的关键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开窗术结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经皮开窗术及内支架植入术,其中4例加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术前均并发内脏和(或)下肢缺血症状,术后采用CT血管造影(CTA)定期随访.结果:5例患者血管均成功重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25个月,平均14.5个月,5例患者仍存活,缺血症状消失,生活自理.结论:经皮开窗术结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方法,加行腔内修复术更能提高其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前注意要点.方法:回顾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资料.结果:10例患者带膜支架腔内隔绝破口封堵均一次成功.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适应于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注意手术时机及胸腹主动脉部成角及内径影响带膜支架的置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合并脑梗死的左心房黏液瘤的诊治经验.方法:3例合并脑梗死的左心房黏液瘤患者,给予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急诊手术1例,限期手术2例.术后予以康复治疗.结果:3例病人均存活,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合并脑梗死的左心房黏液瘤应尽早诊断及治疗;手术治疗最为关键,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腹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进展快,较容易被忽视,易误诊,病死率高,如果早期能给予正确的诊断与处理,可以使患者渡过急性期,为手术提供机会,降低病死率。腹主动脉夹层并巨大血栓形成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本院在2005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男,30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上腹疼痛5 h被送到当地医院诊治,腹痛不呈放射性,但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检查血淀粉酶502.9 U/L、尿淀粉酶701.6 U/L、白细胞增高为22.9×109/L、中性粒细胞为89%;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暗红色液体,腹腔穿刺液淀粉酶为507.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58例合并有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2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TC、LDL水平,提高HDL,降低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对象系在吉林省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除外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应用TCD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取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12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依据头部CT或头部MRI的表现,分为症状性梗死组、无症状性梗死组、单纯血管狭窄组、高血压不合并血管狭窄组(单纯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利用CO2屏气试验监测脑血管反应性,计数资料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P<0.05),在高血压组中,梗死组脑血管反应性降低的更为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高血压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进一步降低,更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主动脉壁中层发生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后,血液在动脉压力的作用下由内膜破口进入中层,形成血肿并向远端延伸扩展,使动脉壁呈现二层分离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的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严重者破裂大出血而死亡,疾病凶险,死亡率高。因病变范围广,病情进展快,病理位置特殊,且手术并发症严重,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难点。根据文献报道,近几年来开展腔内支架隔绝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分离,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疗效明显的优点。我院于近期收治了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并对其成功进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主动脉夹层,全部进行128层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研究在诊断大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患者,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加后续重建,观察主动脉夹层包括范围、破口位置、内膜病变,主动脉瘤及有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等,总结和归纳病灶的影像学表象及特征。结果:大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及并发的相关疾病、主动脉瘤及先天性疾病等)的影像表现在图像上显示清楚,能够确切显示微小病变结构,克服了搏动伪影等多种干扰因素。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大血管的搏动伪影,清晰显示血管壁、管腔以及病变波及的范围等,从而作出精准的诊断,对临床抢救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对90例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0例主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率100%,图像质量评价优为88.9%,良为11.1%.其中主动脉夹层58例,图像质量优为89.7%,良为10.3%;非夹层组32例,图像质量优为87.5%,良为12.5%.夹层组与非夹层组采用团注法获得的图像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x 2=0.0977,P>0.05.结论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监测平面的设定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使用,是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