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产生了农村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的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子女”的成长、教育、心理和监护等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艳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6):116-119
近年来,伴随着农民工出现的农村留守子女已发展为一个数目庞大的人群.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他们面临家庭教育严重不足甚至缺失等问题;同时,留守子女所在地大多是贫困落后地区,其学校教育水平也相对比较低下,这些必将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成才.我们应对农村留守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积极研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大量民工纷纷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大多都留在家乡,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将来的人口素质,思考并探寻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人进行监护抚养和教育的学生。“留守学生”目前已成为农村普通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学生”同时成为“问题学生”的重要来源,因此,建立“留守学生”的教育监控体系,已成为目前农村普通高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越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了城市,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子女也随之出现。在劳动力转移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子女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该文阐了述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即: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障碍、行为习惯偏差、安全出现隐患等。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家庭幸福和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个体层面看,农村流动父母在城市中职业特征和就业状态,以及他们较低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中很多人的子女的留守状态.  相似文献   

8.
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附属品”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近几年来逐渐受到各界关注。多方学者对此开展了研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大多是推断和思辩性的,难免和实际相悖。在问卷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分类、定量、个案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并视之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晴雨表”。结论为:父母打工对其留守子女的学习影响具有一币两面性,留守儿童并不都是“学习问题”学生。这对于克服对留守儿童的统计歧视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了三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我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留守家庭”问题,剩下只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他们守住寂寞的农村。其中“留守妇女”是职业教育巨大的潜在市场。本文从如何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出发,使留守妇女能自立、自强。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从而真正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子女任留在农村,构成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递增.这些儿童正值生长发展、接受义务教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其成长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小学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其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结合自己在农村教学多年的经验,对小学教师如何教育留守儿童的问题上进行总结探究.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4.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