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结了2008 年汶川地震前的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滑坡研究情况,可主要分为地震滑坡特征与分布规律、评价与预测2 个方面。对地震滑坡的特征与分布规律,介绍了总体特征研究结果,叙述了中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的地震滑坡研究,特别是一些重要震例。对地震滑坡评价与预测,按照专家知识驱动与地震滑坡真实数据驱动,将已有研究成果归纳为2 类。从地震震级与滑坡的定量对比关系、单次地震事件的滑坡分布数据和地震滑坡评价模型3 个方面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有必要对一些2008 年汶川地震之前的地震事件开展补充性滑坡研究。  相似文献   

2.
2008年汶川5.12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这些滑坡所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地震本身。系统的滑坡编目是进行滑坡研究的基础技术手段,能为滑坡量化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映秀极震区是地震滑坡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基于高精度卫星和航拍影像遥感和现场调查,获得映秀极震区约109.3km 2范围内共1948处地震滑坡的位置、类型及其基本几何特征,并利用GIS软件建立了地震滑坡编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地震滑坡编目数据同坡向、坡角、距山脊距离、地质单元与岩性、震中距、距发震断裂距离等环境因子进行叠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编目区内地震滑坡多分布在坡角为30°~50°的区域,其密度与坡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山脊附近区域的地震滑坡密度较大,说明这些区域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造成坡体破坏的重要原因;彭灌杂岩体区的地震滑坡发育程度比沉积岩区高;震中距、距发震断裂距离与地震滑坡密度呈单指数负相关关系,与已有研究成果具有较好吻合度,且发震断裂上盘地震滑坡发育程度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3.
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人的研究和龙陵地震滑坡的调查资料,选取了地层岩性、断裂、地震烈度、震中距、地形坡度、坡向、高程、水系等8个因子作为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结合滑坡确定性系数(CF)的方法,对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诸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该区域内各因子最利于地震滑坡发育的数值区间,为进一步区域地震滑坡稳定性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震区多为山盆交界地带的高山峡谷区,也由此触发大量山体滑坡。地震滑坡编录工作是区域地震滑坡研究的基础,地震滑坡编录的完整性决定了后续地震滑坡区域科学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前人的研究和龙陵地震滑坡的调查资料,选取了地层岩性、断裂、地震烈度、震中距、地形坡度、坡向、高程、水系等8个因子作为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结合滑坡确定性系数(CF)的方法,对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诸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该区域内各因子最利于地震滑坡发育的数值区间,为进一步区域地震滑坡稳定性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滑坡编录结果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触发了197481处滑坡,面积约为1160km2,大致分布在一个面积约1.1x105km2的区域内,是当前汶川地震滑坡最全面详细的编录成果,也是有记录以来单次地震事件触发滑坡数量最多的记录。其中196007处滑坡(占滑坡总数量的99.25%),面积为1150.622km2(占总滑坡面积的99.19%),分布在一个面积为44031km2、以映秀—北川地表破裂为近似中心的近椭圆形区域内。分析这196007处滑坡面积与滑坡数量的幂律关系,结果表明,面积在1x104—1x106m2之间的滑坡,滑坡面积与滑坡数量累加之间的幂律关系式可表示为lgN(A)=-2.0745A+13,判定系数R2=0.9931,表明该滑坡面积区间内滑坡面积与滑坡数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幂律关系。对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滑坡影响区面积略高于全球其他地震事件滑坡影响区面积的上包络线。汶川地震滑坡编录成果为后续汶川地震滑坡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海原地震Ⅸ度带内滑坡与地质地貌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海原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在极震区诱发了数千个大规模形态多样的黄土滑坡,对Ⅸ度烈度带内滑坡灾害密集的静宁县境内做了详细的调查,获取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与区域地质地貌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承接"2008 年汶川地震前的中国大陆地震滑坡研究"一文,对2008 年汶川地震前的典型单体地震滑坡或边坡地震动响应开展综述.包括:1)工程地质分析,包括真实地震滑坡分析和地震动条件下边坡分析;2)传统力学计算分析方法,包括New-mark 方法与极限平衡方法等;3)有限元分析,包括Geostudio 平台与FLAC 平台等;4)离散元分析,主要包括UDEC 等离散元程序在地震滑坡领域的应用;5)物理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9.
包琼  叶伟林  王旭  马学宁 《甘肃科技》2011,27(24):44-46,100
2008年5月12日,武都三家地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基于滑坡区地质环境,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扫描电镜(SEM)分析滑带土微观结构等手段,对该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家地老滑坡在历史上已发生多次滑动,地震是诱发该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采用折线滑动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和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地震滑坡敏感性分析是地震次生灾害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数据量大且致灾因素复杂是研究地震滑坡问题的难点。在对已有敏感性分析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芦山地震为例,选取地面高程、坡度、坡向、地层、斜坡形态、斜坡结构、距断层平均距离、距水系平均距离、地震峰值加速度9个地震滑坡评价因子,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相关向量机(GA-RVM)敏感性分析模型,生成地震滑坡敏感性区划图,统计结果显示滑坡正确率为99.74%,滑坡密度在极高敏感区达到27.4057个/km2。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GA-RVM获得了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为进一步完成地震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带的弹性滑动中产生滑动弧和静弧原因的分析,给出了一个带的滑动率计算公式,为需要考虑滑动率时的带传动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研制的新型滑板进行了载流磨耗试验。室内磨耗试验造成滑板和接触导线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粘着磨损,工业运行试验中造成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冲击磨损;受电弓滑板与接触导线的磨损是机械作用和强电流作用的综合结果,并相互影响和激化。在铜基滑板中加入固体润滑剂石墨和铅,以及采取外部双侧用高强石墨加强润滑起到了较好的润滑效果;由于粘着磨损和冲击磨损在滑板总磨损中占有相当比重,提高抗粘着性和提高机械强度是减小滑板磨损的有效途径,改善润滑效果是减磨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作用在滑阀上的稳态液动力的消除补偿技术对于改善某些液压元件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环形槽补偿作用在滑阀阀芯上的稳态液动力新技术;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都表明,在滑阀阀芯上加工一个简单的环形槽,能补偿80%左右的稳态液动力;将这项新技术应用于直动式溢流阀上,大幅度地改善了溢流阀的启闭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土体滑坡治理的合理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我国滑坡治理设计现状 ,提出了在设计与计算中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此外 ,在对某滑坡实例治理成功的经验基础上 ,讨论了抗滑桩的设计方法 ,并编写了设计计算程序 .结果表明 :在充分考虑有关因素的前提下 ,能确保滑坡治理经济而有效 ,从而提高了滑坡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四川宝兴河流域地质灾害及其成灾性实地踏勘和重点测绘资料,对该流域内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宝兴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小流域系统,所发育的地质灾害的背景、类型、特征及成灾性在龙门山区河流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在时间序列经典滑动预测基础上,给出了模糊滑动预测方法,并举例说明了它比传统的滑动预测有更强的修匀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给出用恒速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熔体挤出畸变时,计算熔体壁滑速率和外推滑移长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2种聚合物样品HDPE(高密度聚乙烯)和EPDM(三元乙丙橡胶)验证计算方法。求得样品的壁滑速率在每秒几厘米的量级,临界外推滑移长度在毫米数量级。由此进一步探讨壁滑的分子机理和界面机理,指出发生显著熔体壁滑、压力振荡和挤出物表面畸变的前提条件是,熔体具有线形分子链且发生强缠结以及熔体/模壁间具有强吸附边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岳阳楼因楼体基础大范围严重沉陷与隆起,挡墙被拉裂,并产生滑移,部分楼体基础已出现明显的滑坡,在分析和探讨岳阳楼病害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抗滑桩为主体的综合加固方案,此项工程于1994年5月竣工,经过近两年的考验,加固工程有效地抑制了病害的进一步发展,达到了保护文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应用单片机实现幻灯机随意定时换片控制的硬件电路、工作原理及软件。  相似文献   

20.
试刀山隧道洞口山体滑坡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刀山隧道洞口山体滑坡进行了较详尽的勘探分析 ,确定该滑坡为推移式滑坡 ,滑坡体内存在软弱夹层 ;利用坡体内存在软弱夹层的平面滑动理论进行了滑动稳定计算分析 ,并将理论计算成果同实际情况作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其成果对隧道洞口山体的防护工程设计及抗滑措施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同时对该防护工程的施工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