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强大、法律脆弱的虚拟世界,重构具有普世价值的信息道德与伦理为一切信息活动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对于保证虚拟世界的有序发展意义重大。然而,面对信息社会中存在的信息道德失范现象,在图书馆范围内,图书馆员有其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伦理规范;读者在充分享受读者权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应尽的信息道德与伦理义务,即每个人实现自身的读者权利应当以不损害他人的读者权利为道德边界。因此,只有区分图书馆员和读者各自的义务才能准确把握信息道德与伦理的界限。介绍了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信息道德和伦理的基本内涵及界限,提出了信息伦理与道德义务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把握现代中国伦理建构的理论定位,需要研究马克恩主义伦理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坚持与发展,研究现代中国伦理与传统伦理化及道德资源、外来化及道德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道德整合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整合唱团指社会对不同道德意识观念、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理念进行整合而形成一种统一、开放、内洽的道德的过程。它既是对道德的整合,又是对社会伦理秩序的追求。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道德整合成为多元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它的实现来看,道德整合应以社会化环境系统为“母体”,以具有道德合理性的社会基本制度系统为支撑,以道德主体性的发挥为依托。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客观上给教育者提出了"教什么?"及"怎样教?"的问题。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文本以及道德价值的特点,可以提炼出善、公正、责任、关怀、高尚等价值作为基本的道德价值群。其接受途径有传授、叙事伦理、道德经验的体验等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之后,寻求“普遍伦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全球化的今日世界,寻求“普遍伦理”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寻求“普遍伦理”应从现实的人出发,把商品经济关系作为寻求“普遍伦理”的基础,并正确把握价值规律和道德的关系。普遍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在人与人之间,诚实劳动、平等互利。在人与社会之间,两者兼顾。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普遍伦理是个人道德行为的理论前提,也应当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7.
道德,作为人类精神的自律形式,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关系并随其变化而变化的.道德与经济的关系构成了我们把握社会的一条基本线索.道德经济化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传媒的道德责任是来自传媒伦理关系的客观规定,应以基于公众的传媒获取权与使用权的公共利益目标为其首要和根本;传媒道德责任是一种具有多重性的角色—身份性责任,是制度、规范和美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马玲玲  窦正斌 《科技资讯》2007,(29):239-240
公共管理者在社会中拥有双重角色,即作为"公民"的基本角色和作为"公共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公共管理者伦理角色的定位不同,为其提供了不同的履行角色伦理期待,由此影响甚至会决定着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责任.完善对公共行政人员道德责任实现的制度建设,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对建立责任政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传统西方道德能力的研究大体有道德理性主义、道德经验主义(主要是情感主义)和各种伦理自然主义三种基本类型。每一种类型的研究对道德能力的理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固有局限。对这些研究的分析和整理,可以为道德能力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恰当的逻辑起点,推进我们对道德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以及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和法理性,要求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法律的力量。但在长期的道德建设中,由于缺乏法律的基础和忽视法律手段的辅助作用,以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出现软弱的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强化道德建设的法律基础,从而提高道德的他律意识、增强道德规范的他律作用和优化道德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人的关系,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存在片面强调道德的规范性、崇高性而忽视个人的发展、个人的价值的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德建设的进程。我国的道德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重视个人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3.
准确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是讲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前提。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整合,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统领,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法律为保障;在实现路径上,应该体现"道德"与"法律"在育人目标上的一致性、行为规范上的相通性、运行过程上的渗透性和发展过程上的渐变性。离开道德的法律是无根的,离开法律的道德是脆弱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的分析,归纳了美国道德教育的四个主要特点。同时,结合我国道德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四点“洋为中用”的借鉴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应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道德的基础上,并重视理论基础的多学科性、坚实性、系统性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光靠法律"硬件"是不够的,还得运用道德"软件",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道德具有独特的"杀毒"功能,加强道德建设可以有效清除人们头脑中的"病毒",保障劳动关系"系统"良性运行,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16.
品德“底线”,是保证受教育者品德健康发展的最低品德水准,道德情境中自觉恪守的无法再降的最低原则要求,也是危困情境中抵抗诱惑克制欲望无路再退的最后价值信念与道德防线。人的品德发生的应然逻辑起点、家庭伦理起点、社会现实起点,是“底线”模型建构的起点路径;在内在多层多维因素复合作用、外在多重多维条件综合制约的基础上,融通、整合而形成了品德“底线”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型;现实情境中师范生的品德“底线”具体生成、发展有四个阶段。如此,构成了品德探讨不可或缺的“底线”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7.
道德体现了人作为"应当"的规范化存在状态中,对"人应当怎样"的认识和持续追问。道德也因为人的这种"当为"的社会化存在的必要性,而具有了更多的内在拘束力。在法律成为社会的主导规范之后,仍不可完全取代道德规范,而是与之密切关联。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联,康德式的解说在围绕法律与道德关系而分野成的法学各派之中最具代表性。透过对这种解说的细致解读,探求的是社会规范整体视角下对法律与道德相关性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功能要求把道德和价值的客体扩大到自然界,调节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和谐;消解市场经济的物本原则与人本原则之间的张力,使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同步增值,实现人与社会的价值和谐;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实现人身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中永恒的话题。近几年,许多学者都论述了道德法律化的相关问题。道德法律化就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的事实和过程。本文通过对道德法律化的概念及表现形式;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在于道德功能的局限;道德法律化的可能性在于道德与法律的共性;道德法律化的现实性在于人类社会的需要的分析来揭示了道德法律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