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研究了针-板电极高压脉冲放电对靛蓝二磺酸钠的脱色效能.试验表明,单纯高压脉冲放电对靛蓝二磺酸钠具有一定的氧化脱色效果,其脱色率随着电压上升、电极间距缩小、溶液电导率降低及pH值降低而升高.Fe2 对该过程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在0.1 mmol/L Fe2 的作用下,高压脉冲放电在20 m in内可以将5 mg/L靛蓝二磺酸钠脱色98.6%,比不加Fe2 相同条件下的脱色效率(11.9%)提高了7倍多.试验结果表明,脱色过程与该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以及Fe3 有关,由于Fe2 的投加,脱色过程中可能发生了Fenton反应.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杯[6]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求出了杯[6]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作用的形成常数,络合比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杯[6]芳烃磺酸钠在一定条件下能静态猝灭蛋白质的荧光,同时初步探讨了体系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肥料中含有杂质硝酸根,而硝酸根是铁路运输危险货物之一。用靛蓝二磺酸钠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肥料中的硝酸根,探讨不同因素对硝酸根测定的影响,确定最佳分析条件,610 nm波长处,硝酸根质量浓度在0~50μg时与靛蓝二磺酸钠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54x+0.3806,相关系数R~2=0.9994,加标回收率在95.8%~104%之间,可用于测定肥料中硝酸根含量,方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β-环糊精对新型药物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增敏作用建立一种测定其含量的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方法采用稳态荧光法在λex/λem=310 nm/480 nm处测定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相对荧光强度。结果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3′-磺酸钠在适当条件下产生包络作用,对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产生明显的增敏作用。所形成包络物的包结比为1∶1,包络常数为736。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在0~0.40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26 ng/mL。结论基于β-环糊精对大豆苷元-3′-磺酸钠荧光增敏作用而建立的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在测定其含量时,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以靛蓝和间甲基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了N-间甲基苯甲酰基靛蓝,溶剂为甲苯,缚酸剂为吡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IR1、HNMR、M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紫外、荧光性能测定,发现其荧光发射波长处于近红外光谱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靛蓝为原料,在吡啶存在下与乙酰氯反应值得的N-乙酰基靛蓝是一种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值的近红外荧光化合物,以此为探针采用光谱法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简称CTAB)的梯度浓度下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N-乙酰基靛蓝原发射峰位置发生了明显的荧光强度变化,在测试体系的荧光强度-浓度(I-C)图中有明显的突变点,此突变点对应的CTAB浓度值与其临界胶束浓度文献值0.80 mmol·L-1一致.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蛋白可产生λex,max=280 nm,λem,max=349 nm的自身荧光.杯[8]芳烃磺酸钠在一定条件下能静态猝灭蛋白质的荧光.求出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形成常数,络合比和结合位点数,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 7.5,0.1 mol.L-1NaCl用量1 mL,初步探讨了体系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8.
以异丁酰氯和靛蓝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化合物——异丁酰基靛蓝,通过质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谱图的测定,确定了此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能,发现此类化合物有较高的Stokes位移值,表明这是一类新型的具有荧光性能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圆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辛伐他汀(Sir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Sire对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6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Sim与BSA结合部位与色氨酸残基的距离r=1.8nm.利用标记药物进行了结合位点的定位,确定了Sim结合位置是BSA的siteI.由圆二、红外及三维光谱可知,Sim对BSA二级结构的改变主要在肛折叠区,在与Sire结合反应过程中,BSA的微环境与构象都发生了变化;同步荧光表明,Sim与BSA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色氨酸(Trp)残基周围.  相似文献   

10.
一、酸性区浮选的提出根据“烷基磺酸钠浮选冀东司家营赤铁矿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提出在不同pH值下烷基磺酸钠与赤铁矿之间的吸附机理,以及与矿物可浮性的关系。如图一、图二所示。从图一看出烷基磺酸钠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赤铁矿的吸附量出现了三个高峰。从图二亦能看出,烷基磺酸钠在不同PH值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在pH 3.51~4.49的介质中对有机染料次甲基蓝(MB)的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提出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并对介质酸度、离子强度、DNA热变性、共存物质干扰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绘制了工作曲线,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 440 ng.mL-1,检出限可达14.1ng.mL-1,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通过研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离子强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MB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MB可能是通过静电作用等以DNA为模板在DNA分子表面进行聚集和长距组装,这种聚集导致MB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增强,这也是该方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图G称为分数(k,m)-消去图,若从G中删除任意m条边的剩余子图依然存在分数k-因子.称G是一个独立集可去的分数(k,m)-消去图,如果对G中任意独立集I,G-,是分数(k,m)-消去图.本文给出独立集可去的分数(k,m)-消去图的最小度条件,并说明结论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ID卡(Identification Card)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考勤、门禁、身份识别、停车场等领域中,而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则较为少见。研究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结合ID卡技术,给出一套可大大提高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化学及光谱方法研究环丙沙星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环丙沙星在单壁碳纳米管(SWN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环丙沙星只出现一个氧化峰,峰电位为1.439 V.与其在裸玻碳电极相比,环丙沙星在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峰电流有明显增强;若底液中存在DNA时,环丙沙星峰电流减小,峰电位正移.另外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DNA与环丙沙星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其紫外吸收强度减弱,吸收峰红移,相对荧光强度减弱.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与DNA之间形成新的加合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Ni(Ⅱ)配合物{[Ni3(dcp)2(phen)2(H2O)6]·4H2O}(H3dcp=吡唑-3,5-二羧酸).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及UV-Vis-NIR吸收光谱,IR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性质测定.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核Ni(Ⅱ)配合物,其中2个Ni(Ⅱ)离子[Ni2(Ⅱ)、Ni2A(Ⅱ)]是晶体学等效的,另外1个Ni1(Ⅱ)离子与它们是不等效的.每个Ni(Ⅱ)离子均为6配位[Ni1(Ⅱ)离子配位模式为N2O4,Ni2(Ⅱ)和Ni2A(Ⅱ)离子配位模式为N3O3],配位构型均为畸变的八面体.配合物最终由氢键网联成具有2D结构的超分子.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它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和IR光谱进行了分析和指认.  相似文献   

16.
通过4烷氧基苯甲醛和9,10二磷脂基蒽的Witting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可溶性的9,10-二(对烷氧基苯乙烯基)蒽(DSA-OCn)(n=1~10,12,14,16)衍生物.溶液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随着末端烷基链长的改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其在V(THF)/V(水)=1/9混合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当DSA-OCn系列衍生物的末端烷基链长度较长(n≥7)时它们的荧光光谱峰值在550 nm左右,而末端烷基链较短(n≤6)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峰值出现在500 nm左右.此外,具有较长末端烷基链的化合物其溶液荧光量子效率(鳓较低.结果表明,改变末端烷基链的长度可以有效地调控化合物的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以氯化铕、氯化铽与亚甲基双膦酸四异丙基酯(L)和邻菲哕啉(phen)反应,合成了四种稀土配合物:EuL1.5Cl3(H2O)4.5I,TbL1.5Cl3(H2O)4Ⅱ,EuL(phen)Cl3(H2O)3Ⅲ和TbL1.5(phen)Cl3(H2O)4Ⅳ.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1H NMR、^31P NMR、红外和荧光光谱等推测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荧光分析显示:四种配合物均具有强的荧光性,配合物Ⅰ和Ⅲ发射谱带出现在590和591 nm,显示Eu^3+的特征发射光谱;配合物Ⅱ和Ⅳ的发射谱带出现在490、544、583和619 nm,显示Tb^3+的特征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8.
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瑞利信道中,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迭代译码(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with iterative decoding,BICM—ID)技术具有良好的误码率性能,但它的迭代过程增加了计算复杂度和接收端的译码时延。目前,已经提出了各种停止准则来减少不必要的迭代计算。在交叉熵停止准则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化的交叉熵停止准则。该准则对于不同的信噪比(SNR)设置了一个自适应门限来决定在译码器的接收端是否继续计算交叉熵。简化的交叉熵停止准则与传统的交叉熵停止准则相比,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并且对于判断是否到达译码地板值有更高的灵敏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BICM—ID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的交叉熵停止准则相比,简化的交叉熵停止准则的平均迭代次数减少了约12.2%。当SNR处于2.75dB至3.35dB时,其性能要优于传统的交叉熵停止准则。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1种Mn(Ⅱ)的配位超分子[Mn(phen)2(H2O)2].(ssal).4H2O(H2ssal=磺基水杨酸,phen=邻菲啰啉).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可确定该配位超分子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位超分子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07 32(14)nm,b=1.225 49(17)nm,c=1.393 87(19)nm;α=97.005(2)°,β=101.404(2)°,γ=98.866(2)°,V=1.645 8(4)nm3.在分子中,中心Mn(Ⅱ)离子是六配位,配位模型式为:MnN4O2,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分子间由氢键将其连接成具有2D结构的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技术,研究了该配位超分子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显示,该配位超分子在300~600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化能力.将该配位超分子的SPS谱与它们的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指认,发现两者具有密切的关联.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和IR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20.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系列钌多吡啶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DNA键合倾向进行研究,分析这些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性质,合理地解释这三个配合物与DNA键合倾向性质.另外,用TDDFT方法,对三个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进行计算和模拟,计算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并研究配合物的主配体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