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多潘立酮-卡波姆胃内黏附微丸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制备多潘立酮胃内黏附型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及体外的黏附性能进行考察,以卡波姆、羟丙基纤维素和PVP为主要黏附材料,以30%(质量分数)的NaCl水溶液作为润湿剂制备软材,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释放度和体外的黏附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处方,并进行最佳处方的验证,卡波姆、羟丙基纤维素及PVP...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氯化钾-乙基纤维素骨架缓释片并优化处方.以乙基纤维素10(以下简称EC)为缓释骨架材料,并以氢化植物油为润滑剂,乙醇为黏合剂,流化床制粒并制备氯化钾-EC骨架缓释片.在处方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对缓释片释放行为影响较大的三个处方因素-EC微丸用量、氢化植物油用量、压片压力,以累计释放度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对缓释片进行优化,将自制的乙基纤维素-氯化钾缓释片与市售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3因素中压片的压力对氯化钾-乙基纤维素骨架缓释片的释放度影响最大,最佳处方组成为5%EC占比48.75%,6%EC占比48.75%,氢化植物油2.50%,压片压力设置为30kN.自制的氯化钾-乙基纤维素骨架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并优于市售产品.  相似文献   

3.
以80~90g淀粉丸芯为母核,120g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与30g盐酸美金刚混合均匀,以质量分数为3%、黏度为3×10-3 Pa·s的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黏合剂,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美金刚微丸。对制备的微丸进行了质量评价:微丸产率在80%以上,粒径均匀,圆整度和流动性符合要求,含药量符合要求。通过离心造粒法可以制备盐酸美金刚微丸,确定了处方和制备过程的操作参数,利用非水滴定法可以测定其含药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盐酸坦洛新(TSLS)缓释滴丸的处方工艺.采用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为速释性固体分散载体材料,硬脂酸及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缓释性骨架材料,熔融法制备缓释滴丸.以滴丸圆整度和丸重的RSD为指标,对TSLS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所得滴丸的圆整度好、丸重差异小,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可持续释药24 h.  相似文献   

5.
聚(D,L-乳酸)微球的制备与释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液缩聚法制得的聚(D,L-乳酸)(PDLLA)为载体材料,聚乙烯醇为乳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DLLA微球和PDLLA/吡虫啉、PDLLA/啶虫脒载药缓释微球。考察了油相PDLLA用量、水相聚乙烯醇用量以及水油相体积比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探讨了PDLLA/吡虫啉、PDLLA/啶虫脒缓释微球的释药性能。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有显著影响,当PDLLA用量为8%(质量分数),聚乙烯醇用量1%(质量分数),水油相体积比2∶1时,可得光滑完整的微球。  相似文献   

6.
为减轻盐酸二甲双胍对胃的刺激,实现其在肠道内的释放,以盐酸二甲双胍为主药,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复合载体,筛选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pH敏感性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利用扫描电镜进行结构表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转篮法研究释放度。结果表明,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优选处方如下: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总浓度为2%(质量体积比),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药物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5,氯化钙的交联浓度为3.5%(质量体积比);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在人工胃液中6 h累积释放度小于4%,在人工肠液中6 h累积释放度最大可达96.4%。所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处方工艺稳定可靠,水凝胶微球机械强度高,生物降解性和稳定性好,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盐酸二甲双胍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7.
双嘧达莫肠溶固体分散物及其缓释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嘧达莫溶解度具有较强的pH依赖性,在胃肠道内吸收不规则、生物利用度低且个体差异性大,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改善双嘧达莫的体外溶解性.以L-型肠溶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EC和PEG6000作为载体混合物.将药物与载体混和物的有机溶液喷洒于微晶纤维素(MCC)上制备成缓释微丸.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固体分散物中双嘧达莫的晶体性质,考察不同pH条件下缓释微丸的释放特性.表明缓释微丸中药物的晶型消失,药物体外释放呈pH非依赖型释放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双嘧达莫经固体分散技术处理及载体混合物的调节,制成pH非依赖型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过硫酸氢钾(KHSO5)的稳定性和减缓其有效成分的下降速度,以KHSO5复合盐为原料,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骨架丸芯,进一步包膜为缓释微球;以累计释放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进行工艺优化. 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6000质量分数为35%、KHSO5复合盐质量分数为30%、阻滞剂为0.05 g/mL、致孔剂为0.003 g/mL和脂溶性膜为7层时,微球成膜性良好,形态较圆整且具有明显的膜孔;12 h内累计释放率达95.39%,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释药机制以Fick扩散为主;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效杀菌质量浓度均为2.0 g/L.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标志物在消化道的显影清晰度,对高载药量硫酸钡微丸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以硫酸钡为模型药物,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硫酸钡微丸丸芯;其次,通过粉末层积法在丸芯外包裹硫酸钡药物层,得到硫酸钡微丸;最后,以丸芯或微丸的圆整度、脆碎度、收率等为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丸芯和微丸性能的影响,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所得硫酸钡微丸丸芯圆整度好,制备工艺可靠,载药量为80%,550~700 μm(24~30目)收率可达85.33%;粉末层积法供粉中硫酸钡质量分数为90%,830~1 180 μm(14~20目)收率可达90.33%;硫酸钡微丸呈白色球形,粒径分布均匀,脆碎度低,密度高,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作为中间产品用于下一步包衣过程。所研制的硫酸钡微丸达到预期设计目的,载药量高,可为硫酸钡微丸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为不透X线标志物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TS)为基础,采用成球-复合-交联的方法制备SA/CTS复合吸附微球.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方法,针对微球的铅离子吸附量和在水中的溶胀度,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设计实验来探究最佳的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确定主次影响因素,建立二次回归方程,通过模型优化获得复合吸附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SA质量分数2.68%、CTS质量分数0.94%、氯化钙质量分数1.43%.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SA/CTS复合吸附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量为31.48 mg·g~(-1),在水中溶胀度为93.7%,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方程可为SA/CTS复合吸附微球的制备提供指导.最后对制备的微球进行红外光谱和SEM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作为主要辅料,制备了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考察了重要的影响因素对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处方.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的制备配方为:羟丙甲基纤维素100 mg、甲基纤维素25 mg,制粒目数为16目,微粉硅胶2.5%,压片压力30 kN.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时,片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制备的盐酸文拉法辛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庆大霉素-聚酸酐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药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聚(二聚酸-癸二酸)共取物[P(DA-SA),wDA;WSA=50:50]为药物缓释材料,庆大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热熔法制备庆大霉素-聚酸酐缓释药棒,初步的制剂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室温干燥条件下,该缓释药棒具有良好的制剂稳定性,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在37度时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体系中,该缓释药棒的体外释药时间为25d,释药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体外释药程为:Y=9.1826+6.690lt-0.1272t2,R2=0.9874,上述结果表明庆大霉素-聚酸酐缓释药棒是一类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的释药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热熔法制备黄体酮缓释栓剂,转篮法考察栓剂的体外溶出效果,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体酮的含量,筛选栓剂基质以及优化释放速度调节剂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以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作为栓剂基质制备的黄体酮缓释栓剂能保留50 h的完整形态;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硬脂酸3种释放速度调节剂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0.5%、1%,其中,以1%的硬脂酸为释放速度调节剂制备的黄体酮缓释栓剂在48h时的药物溶出度为73.90%,其释药时间超过50 h,缓释效果优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相似文献   

14.
硅热法炼镁预制球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硅热法炼镁物料预处理过程中,白云石煅烧时经常会损失大约5%的细粉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将白云石先造球再进行煅烧处理的新工艺.主要研究了白云石球团进行分步煅烧后,球团内白云石的烧损率、煅白的灼减量及水化活度.结果表明:白云石制团后经过分步煅烧,球团内煅白的质量完全达到硅热法炼镁的要求,并有效地缩短了白云石煅烧时间.当煅烧1h时,球团内白云石的烧损率为45%,煅白的灼减量为189%左右,水化活度为35%,球团的吸湿远远小于白云石常规烧结.  相似文献   

15.
模拟研究了不同富氧率条件下钛磁铁矿氧化球团的还原过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钒钛磁铁矿球团还原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结合能谱仪研究分析了还原过程中产物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富氧率的提高对还原度和还原速率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还原过程中钛铁分离伴随着Al元素向高钛矿中迁移富集,最终Al与Ti原子数比为1∶3,Al很可能与钛铁氧化物固溶,形成某种复合化合物并导致球团矿还原难度增加.运用三种不同模型对球团矿还原过程对比分析,发现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球团矿不同阶段的还原过程.利用混合模型计算得出球团矿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富氧率的升高,球团矿还原活化能逐渐降低,从不富氧到富氧79%条件下,活化能由26.5 k J/mol降低到19.68 k J/mol,活化能的降低增加了相同条件下活化分子的数量,提高了反应速率,有利于球团矿在较低还原温度条件下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6.
顺式-2-甲氧亚胺基-2-呋喃乙酸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 呋喃甲酸为起始原料,经氯代、氰代、水解、肟化合成了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改进了氰代反应方法,其主要反应条件为n(2 呋喃甲酸)∶n(氯化亚砜)=1∶2 5,n(2 呋喃甲酰氯)∶n(氰化亚酮)=1∶2,n(2 氧代 2 呋喃乙酸)∶n(甲氧基胺盐酸盐)1∶1 2,水解温度为0℃,肟化介质pH值为5~6。顺式 2 甲氧亚胺基 2 呋喃乙酸的总收率达45 9%。用元素分析、1H NMR证明了目标化合物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17.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要载体制备了丹皮酚(PN)的缓释骨架片。在载体中添加不同的释放调节剂,比较了对药物释放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黏度的HPMC及其用量对释放的影响;通过对体外释放数据进行零级方程、Higuchi和Peppas方程拟合,探讨了药物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以微晶纤维素为释放调节剂所制备的骨架片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2 h释放31%,6 h释放66%,12 h释放99%。药物释放数据可以用Peppas方程(Q=Ktn)进行很好拟合,并且有0.45n0.89(n=0.6685),提示药物的释放机制为非Fichian扩散,即药物是通过凝胶层扩散和骨架溶蚀控制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利用PLGA-PEG嵌段聚合物的两亲性质制备了3种不同PEG分子量的内部包载药物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胶束APRPG-PEG-M。通过对制剂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等方面的考察,确定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制备的靶向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109.7~119.9nm、包封率89.2%~91.5%,在体外释药试验中48h累积释放量为47.8%~60.0%,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效果。制备的紫杉醇靶向胶束在体外对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