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清代(1644~1911年)是广西农业开发的重要时期,也是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时期。通过对清代广西水旱灾害史料的量化统计和史料分析,发现清代广西水旱灾害频发,对农业损害极大,水旱灾害多发生于漓江、浔江、桂江、黔江等广西传统农业开发地区,连年灾害促进了人口向广西西部的转移,山区的土地开发和种植耐旱耐瘠的杂粮作物成为清代灾害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西部大开发需要新的开发观和资源观,分析了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力,提出了西部人力资源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和培训,进而提出建立健全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体制,加强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  相似文献   

3.
清代对西部地区的经营,通过消除割据各地的对手或其他少数民族的政治势力,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或势力与中原王朝对立存在的基本政治格局,第一次真正明晰了中国的疆域范围,其政治上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清王朝依旧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其对西部地区的经营,是对历代王朝经营西部成就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并未能突破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窠臼。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地形和气候复杂多要,环境异质性大,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生境脆弱,环境容量小,且破坏严重。西部开发对西部生态平衡是一个重大威胁,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与保护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传统意识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意识对西部大开发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少数民族传统意识对西部大开发有适应与不适应的二重性,其消极因素对西部大开发有不良影响。因此,西部少数民族需要在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下,改变落后观念,树立现代意识,共同促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贫困,实施西部大开发,要优先发展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适合西部大开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而西部大开发又推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长期以来,资金短缺、资金流失、资本形成困难一直困扰着西部,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障碍之一。仅靠现有资金来源渠道和投融资方式,将很难满足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特别需要以资本流动为引导,发展西部资本市场,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西部开发一直是热门话题。西部的自然资源丰富,这为西部开发提供了可能条件,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西部要开发,还需有一个必要条件,即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樊垚堤  范灵  王志平  杨宗高 《科技信息》2012,(3):114-114,117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大思路、大战略。西部水电资源开发有着巨大的社会综合效益和显著的区域经济效益,坚持西部水电大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0.
宋平 《凉山大学学报》2003,5(1):72-73,78
软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首先对西部软环境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西部大开发中软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制度“。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也!”清初藏传佛教治策对于怀柔蒙古产生了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云南儒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云南文昌、魁星祠庙修缮、修建的重要时期。《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对云南各府的文昌、魁星祠庙地理分布及数量作了详细的记载。以《古今图书集成》中相关记载为依据,探讨清代云南儒学的发展状况,认为文昌、魁星祠庙在清代的大量修缮、修建,反映出云南儒学的大发展,而这些祠庙分布的不均匀,又反映了儒学在云南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在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民初乃至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王朝虽然灭亡了,但它所推行的新政措施并未因此而夭折,而是继续延伸下去,中国的现代化由此真正起航。  相似文献   

15.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好饮食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很早就有关于饮食方面的书籍,清代中前期饮食文献是我国古代饮食文献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对前代饮食进行了总结,使饮食文献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对近现代饮食文献的发展和完善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数目众多的清代饮食文献中,饮食专著文献不仅是清代饮食文献的主体,而且最能体现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目前学术界对于清代中前期饮食专著文献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专门对清代中前期饮食文献方面的研究,虽然有对于某一本著作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是缺少从总体上进行分析探讨。因此,从历史文献学角度研究清代中前期饮食专著文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与以往相比,宋元明清诸王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特点。两宋奉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方略,在具体的边疆政策上,体现为明显的消极“守势政策”,然其传统夷狄观念甚为强烈。元朝尤其是前期秉承草原游牧民族的习性,对开疆拓土十分积极,同时,元朝对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较为淡薄,但其民族政策开明与落后并存。明朝治边方略核心是“守在四夷”,其重点是防范北部边疆的蒙古势力,在南方地区,其策略则是守境安民,达到稳定的目的。清代前期的治边方略仍是“守中治边”,但对边疆地区持有积极态度,后期治边思想与方略的局限性逐步明显。  相似文献   

17.
周融冰 《西藏大学学报》2005,20(3):40-44,39
雍正朝基本上继承了康熙末年的治藏政策,在推行政教分离制扶持西藏地方世俗贵族掌政方面保持了延续性。雍正帝借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之机,取得了对西藏外围地区的直接控制权,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直接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西藏局势,雍正一朝又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有政策进行了调整,从而把清朝的治藏事业不断地推向了前进。在以往的有关清朝治藏政策的研究中,对雍正时期的治藏政策多有涉及,但缺乏对雍正朝治藏政策的深入探讨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私家刻书现象蜂起,以刻书为荣的官宦学者比比皆是。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仿宋元影刻之风盛行;刊刻经史著作和名儒著述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大宗;丛书辑刻此起彼伏;力刻乡贤著述,编纂、刊刻乡邦文献;延请精工良匠写刻雕版;以写刻为主流。清代两湖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清统治者振兴文教的政策和官员、士绅、文人学士的倡行,清代两湖地区学术繁荣,学术人才辈出和良好藏书风气的传承以及教育事业的兴盛和家学的发展,则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昌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 ,发育于秦汉魏晋 ,形成于唐宋年间 ,稳定于元明及清初 ,“改土归流”后进入同化发展期。其形成因素 ,除自然属性外 ,主要是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20.
周燕 《西藏大学学报》2012,(4):113-117,153
西藏是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宗教政策也是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重要政策。清朝乾隆年间,廓尔喀人曾经两次入侵中国西藏边境,乾隆皇帝都给予很高的关注。除了在军事方面指导外,乾隆皇帝对西藏的宗教政策也特别重视。文章从四个方面列举了乾隆皇帝在两次廓尔喀战争中的宗教政策,从中凸显其通过宗教政策来实现西藏进行长治久安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