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为生态诗歌描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唱尊重自然规律、合理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主题提供了审美视角;“仁民爱物”、珍惜生命的生态价值观,为诗歌表现珍爱生命、体爱万物的人文情怀提供了思想资源;“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宁俭勿奢,惠而不费”的生态消费观,为诗歌提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的简单生活提供了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2.
描绘和想象生态的和谐,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和回归自然的浪漫情怀;描绘生态被破坏的现实或想象生态恶化的后果,反映生态失衡的内容;揭示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弘扬生态忧惠意识和生态责任,昭示生态危机下人的精神生态的失衡,传递充实精神生态的强烈诉求。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生态诗歌的主题特征。生态诗歌与山水诗歌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朗费罗在西方备受冷遇,中国的朗费罗研究几乎无人问津。为朗费罗一辩,以求展现朗费罗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神韵,恢复朗费罗诗歌的真实面貌,对这位诗人予以应有的肯定。客观地考察朗费罗的诗歌,朗费罗可以定性为美国文学的拓荒者、耕耘者,世界文学的播种者,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是最受欢迎的民众诗人。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 ,应该有适合学生的艺术欣赏 ,不能一味强调机械背诵。艺术欣赏的途径主要是 :一、以感知为基础 ,以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方式 ,去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 ,理解语言材料。二、调动审美主体———学生的生活体验 ,将诗歌的元素化为自身情感活动的基础 ,步入诗歌的境界。三、加大审美主体的情感投入 ,调动全部感情蓄积 ,实现审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徐樾诗歌想象奇特,同时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巧构佳境,蕴含一种奇伟之气,体现了奇豪的诗风。徐樾善于对现实作典型艺术概括,同时将主观态度寓于客观叙述之中,运用细节状物表情,他的诗是对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徐樾将他的感情寄于诗中,注重炼字遣词,其诗歌语言自然而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鉴赏与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典诗歌具有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的特点,要鉴赏古典诗歌,必须把握好诗歌自身的规律,进行科学的训练,走一条健康的鉴赏诗歌之路。诗歌鉴赏的课堂教学是授人以渔的重要阵地,因此,我尝试以课本安排为媒介,直观而形象地对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向学生进行演示与练习,从朗读诗歌、解读内容、品评意象、再创意境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以此来带领学生初扣诗歌鉴赏的大门并逐渐养成好的鉴赏习惯。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应该有适合学生的艺术欣赏,不能一味强调机械背诵。艺术欣赏的途径主要是:一、以感知为基础,以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方式,去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理解语言材料。二、调动审美主体-学生的生活体验,将诗歌的元素化为自身情感活动的基础,步入诗歌的境界。三、加大审美主体的情感投入,调动全部感情蓄积,实现审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诗歌除了"爱国"这一基本精神或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和个人性特征.就情感性特征而言,闻一多诗歌在形态各异的情感表达背后,隐伏着两大情感之源--孤独和失落.现实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孤独感、失落感,凝结成了闻一多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至于闻一多诗歌的个人性特征,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闻一多诗歌可以看作他同时期个人生活和情绪的忠实纪录;闻一多总以个人的情绪体验和存在状态来看取现实世界并构筑起诗歌中的精神世界;闻一多诗歌十分突出强调抒情主体--"我"并注重营造极富个人性、主观性的意象.闻一多诗歌中这两大特征的形成,主要决定于闻一多自身的个性、自我意识,闻一多对诗歌主体性的认知和对诗歌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向来是文学翻译中被谈论最多、亦最难琢磨的领域。通过自建微型语料库,以唐诗《春晓》的五个英译本为语料,使用 Wordsmith4软件,对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三美”论,即“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进行客观量化分析,以期对诗歌对比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柏铭久诗歌“奇崛、沉静、遥辽”,他的诗歌体系立足三峡的基础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尤其是对诗歌的终极理喻。三峡是其诗歌物象中重要而突出的一个.诗人之笔挖掘着三峡表层下的人类心灵史,用平凡、巨大的意象体现历史与现实的深厚内蕴。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中国当代生态诗歌而言,河南当代生态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它所具有的生命意识、批判意识和包容精神,准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更接近生态文学的精神内核,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诗派对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承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主流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一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何其芳、废名、卞之琳以自己的诗歌创作诠释了中国诗歌中的新旧关系问题 ,从不同的方向承传了古典诗歌的艺术精神 ,并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考察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处理创新与传统的关系 ,能够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唐宋以后,中国古典诗学在范古问题上形成了“诗法”与“妙悟”两条路线的对立与纠结。严羽“妙悟”说对后期诗学形成主导性影响,但这并没有抵消“诗法”论存在的必要性。李梦阳等人推崇严羽却又大谈“法式”的矛盾现象,说明“诗法”是研习创作的客观要求;而“妙悟”作为一种鉴赏感悟活动,固然有指向独创性的积极意义,而其对于“诗法”论的渗透,导致后期“诗法”论过分注重对格调意趣的感悟式表述,远离了“诗法”本有的创作论主旨。这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诗法”和“妙悟”各有不同的适用方面。而“诗法”对于创作的研习尤其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诗之美,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英诗之美,也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同样道理,汉诗英译之美,也多在于译诗的语言之美.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应将汉诗的语言之美,转变为英诗的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之美,主要包括典雅之美、通俗之美、简隽之美、借鉴之美、和谐之美、精当之美等.  相似文献   

15.
潘岳是西晋太康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文风格以善为哀诔而著称。潘岳悼亡诗现存仅四首,然而单凭这四篇诗歌,潘岳就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别——悼亡诗。总览后世论家在历代诗话中对其悼亡诗的接受,主要体现出其感情深挚、延续汉魏风及嫌其繁冗费词等方面的评价。然对于其悼亡诗以其情深取胜这一点,自古以来没有异议,并籍此一点对后世悼亡类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言志"、"诗缘情"和"诗达义"三个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体系框架。古代既有"言志"之诗,又有"缘情"之诗,而"言志"诗和"缘情"诗又都包蕴着思想意义,"志"、"情"、"义"是构成古代诗歌本体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命题显示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多元化特点,共同诠释了古代诗歌的本质属性,建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外诗汉译的研究常常需要与现代汉诗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回顾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有两条线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现代汉诗在中外诗学的对话与融合中发展;二是现代汉诗在外诗汉译的影响中发展。如果在外诗汉译中就有意识地展开中外诗学的对话与融合,现代汉诗的发展将不仅从中直接受益,而且能少受其负面影响。余光中的英诗汉译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即他的译诗实践浸透着中英诗学的对话与融合意识,这不仅决定了他的译诗品质,也直接助益了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诗是对西方现代诗的引入 ,同时又与汉语相融合 ,是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现代诗意境的探索 ,是从一种新的也是传统的角度研究现代诗的。现代诗是诗人个体生命体验与独特意象的融合 ,它是在个体隐秘的背后的深远广阔的具有深刻生命意义的意境 ,比古典诗歌的意境更具个性  相似文献   

19.
张炎是一位历经宋亡元兴历史巨变的遗民词人。面对元军入侵、宋室崩塌,他先是挣扎在功名理想与“守节”意识之间,进退两难,身心两痛;仕途无望后,他失意南归,辗转飘零,尝遍辛酸悲苦,最后潦倒而终。他的词作饱含遗民的愁苦,丰富发展了遗民词的内容,表达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眷恋。历来学者偏重于评价张炎词“清空”的艺术风格,而忽视了张炎词在“闲愁”的表象下,所表达出一种浓郁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词坛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词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二是自是一家,开创了豪放一派。这种词学观念无疑具有开放的革新的意识,把词从艳科小道的品质和地位提高到诗的地位上来,使豪放与婉约并存,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