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与仫佬族杂居的客家人长期以来与仫佬族相互通婚,互通有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族交往的深入,客家人与仫佬族在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出现文化融合的现象,这与两个族群的人口情况和族群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广西仫佬族依饭节文化主要通过心意传播、口语传播、行为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方式流传至今,其文化品牌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仫佬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当地政府应利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加强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加快民族民俗文化教育,以培养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最终形成仫佬族群的"文化自觉"。同时,通过建设民族文化阵地、宣传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延伸依饭节民俗文化品牌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日益现代化势必造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异。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分析 ,仫佬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危机 ,传统文化保存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在实现社会、文化转型 ,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又能保持优秀的文化传统 ,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桂西北仫佬族村落体育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发展.文章拟通过对桂西北地区仫佬族村落体育活动的研析,揭示桂西北仫佬族村落体育文化特色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民族学、社会语言学视角,通过田野调查,以单语、双语、多语、母语能力和使用等指标逐步勾勒出广西罗城县仫佬族自治县民族语言使用基本面貌,结合当地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探讨上述因素和仫佬族语言特别是民族母语使用、传承特点之间的关系,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重要遗产之一的民族语言的传承发展提供具体的数据考量和一定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仫佬族依饭节的仪式由梅山教法师操作,依饭节文化的传承过程也是梅山教文化传承的过程。依饭节的传承有赖于内在机制,其过程至少经历三个阶段,即仫佬族民间教与瑶族梅山教的结合、汉族与仫佬族实现文化共享、官方与民间共识中的传承,而依饭节自身在传承中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中石村银姓、东门镇横岸村吴姓、四把镇新村谢姓、龙岸镇马寨村罗姓民间依饭节及大规模的政府承办的2009中国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仫佬族传统体育在仫佬族依饭节中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仫佬族依饭节举办频率、组织机构、经费来源、活动的规模、活动内容、活动禁忌等都有变迁。研究发现:依饭节的变迁凸显了仫佬族传统体育在依饭节中的重要地位,拓展了仫佬族传统体育依饭节中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了仫佬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仫佬族民歌的分类与民歌本身的内涵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在以往仫佬族民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约定俗成”为基本原则,辅以概括性与兼容性操作准则,可将仫佬族民歌划分/统归为“古条”、“随口答”、“口风”三大类。不同类型仫佬民歌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功能:“古条”蕴藏着仫佬族杂糅的历史观念、成熟的伦理观念和朴素的自然观念,“随口答”反映了仫佬族丰富的民俗礼仪和真实的情感思绪,“口风”折射了仫佬族鲜明的褒贬观念和积极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9.
"依饭节"是广西仫佬族人民最喜爱的宗教节日,是仫佬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象征。本文试图通对"依饭节"及其历史渊源的考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研究,探索仫佬族饮食、宗教信仰、宗族制度、文娱、音乐等民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石敢当是汉族的信仰习俗,但已跨族际流传。在广西罗城,石敢当至今仍见于汉族和仫佬族中。汉族石敢当是在“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时立的,用于镇宅辟禳;而仫佬族石敢当是在环村空间存在缺口时立的,用于镇村辟禳。石敢当在仫佬族中的流传和改变,有其文化基础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李月  王海燕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12):803-809
国家实验室是未来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关键引擎,是体现国家意志、满足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且成熟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埃姆斯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之一,分析埃姆斯实验室在建设过程、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机制中的主要特点,剖析其运行经验,为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备,国家赔偿法律制度必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通过对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情况以及现行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分析,可以从国家赔偿的宗旨和原则、国家赔偿规则的设计、国家赔偿保障体系的确立三大方面来探讨我国国家赔偿制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动员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支撑技术体系,提出建立国民经济动员技术体系的决策。方法 通过对国民经济动员特点的分析,阐述当代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要求,据此确立国民经济动损技术体系的总体构成,以及建立国民经济动员技术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结构和行为方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性格,但是这种性格特征的形成却受上古神话影响颇深,可以说,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性格形成的内在基因,时过千年却割不断两者之间延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布依族文化生存状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布依族化的生存状态和其他少数民族化的生存状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正消亡的化,它的特点是:(1)依靠地理的偏僻、封闭得以保存;(2)依靠顽强的民族精神得以生存;(3)物质发展的速度和化消亡的速度成正比。因此,建立民族化生态村,有重点地保护布依族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在促进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同时,可能对民族文学多元文化属性的固守及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抵抗性特质就具有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宗教文学在对民族精神与人类存在意义及其远景的终极思考中蕴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性,它在民族文学保持民族文化品格、增强自身文化免疫力以及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建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宗教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由此具有了重新评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播媒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传播是建立民族传播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传播现象和规律对于建立中国的民族传播学意义重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把民俗节日视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文本,运用当代传播学的知识分析民俗节日中的文化传播媒介及其特性,在分析众多民俗节日的基础上,把民俗节日文化传播中的传播媒介分为音乐歌舞符号群、物体语言符号群和民俗文化传播中的终极媒介——人,希望有助于民族文化信息传播规律的把握和民族传播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由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或组织构成的系统网络。其核心机构是企业,主要功能是组织科技攻关力量创新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因为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企业主体缺位、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技术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府职能发挥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文化是我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因此,需要切实巩固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源与知识库的作用,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技术创新的基础服务设施,建立和优化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抵御和防范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的侵蚀,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代厢军对国家安全有着重大作用:一方面,它吸纳了大量的社会不稳定群体,通过军队阶级之法,使这些人能够上下相维难以生乱,有利于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它通过履行其所固有的对内、对外军事职能,直接为国家安全出力效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