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我国的人口总数仍持续增高,老龄化进程加速从而导致的抚养比不断提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加大,并影响到社会代际关系的和谐,根据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给出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关于中国人口预测的模型.该模型对未来我国总人口的变化趋势和老龄化结构做出了较好的分析,并对中短期内我国的城、镇、乡人口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我国城、镇、乡人人口、总人口以及老龄化比例进行了中短期的预测,后又利用函数拟合方法对中国总人口和老龄化比例进行长期的预测.使用了Mathematica数学软件、EXCEL表格并辅以灰色系统软件进行计算求解验证,很好地实现了编程和一些数据的处理,得到了较高的准确度,并结合预测出的数据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控制人口数量,改善老龄化问题,乡村城镇化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偏微分方程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机理分析和数据拟合的一般原理分别建立了城市、城镇、乡村人口分布和密度函数的模型,最终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的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拟合优度检验法,预测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市、城镇、乡村未来10年各年的人口数量,并对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人口变换的中短期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直至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不断减少,从2010年全国实行全面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数又开始逐渐增长,2020年达到12 536.57万人基本趋于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3.
就我国现阶段而言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已经很低,显然Logistic模型中r(z)为z的简单线性函数已很难准确预测未来人口.为了更准确地预测中国未来人口,文章对r(z)与z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得到了一个新的模型:面dx=r(x0)ea--bxX,X(O)=x0.并根据1990年到2010年山西人口的数据对山西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人口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以偏微分方程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机理分析和数据拟合的一般原理分别建立了城市、城镇、乡村人口分布和密度函数的模型,最终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的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拟合优度检验法,预测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城市、城镇、乡村未来10年各年的人口数量,并对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人口变换的中短期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直至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不断减少,从2010年全国实行全面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数又开始逐渐增长,2020年达到12 536.57万人基本趋于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准确的破裂压力预测值,本文引入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对煤层破裂压力进行解释。通过对收集的200余层资料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破裂压力,优选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对其中150层资料进行拟合,得到拟合精度达到92.01%,同时利用训练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对剩余井层中的20层资料进行了预测,预测精度达到89.85%,解决了传统方法预测效果误差大的问题,该结果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预测煤层气井的破裂压力准确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40年人口数据为基础,建立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双指数衰减模型,由数据拟合得到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演化规律,对中国未来40年的人口变化趋势作了较为科学的预测,期望为人口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自组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和我国人口分布、演化的特点,建立了描述我国各省(海南省、台湾省除外)城镇人口演化的自组织模型,对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特点进行了讨论,拟合了1980~1984年的人口空间分布,并预测了未来城镇人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地区而言,科学合理的人口数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口阻滞增长模型的基本理论,结合河南省1979-2011年历年人口数据分别用一般的非线性拟合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拟合运用MATLAB软件估计相关参数,得到阻滞函数,然后用2012-2014年的实际数据作为检验标准,比较分析这两种解法的预测结果,得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拟合的预测结果更为理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数据信息有限约束下碳排放的模型构建与策略选择,在系统分析人口因素及其导致社会环境与物质水平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从人口自然增长、受到环境等条件约束的阻滞性人口变化、考虑年龄结构的人口变化,以及偏微分方程形式的人口发展角度探究不同人口模型演化蕴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拓扑学中同伦变换思想得到一个等效替代函数,使问题能够统一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扩展的STIRPAT模型拟合效果更优,利用Markov过程对人口演化模型预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反向误差调节与修正,得到更精准的预测结果,基于人口变化解析碳排放问题的思想也为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预测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以我国近10年来人口数据为依据,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绝对分布的马尔可夫链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建立了基于模糊权马尔可夫链人口预测模型,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人口总数进行了预测,同时检验了这些预测模型的可靠性。最后讨论了基于平稳分布的人口结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在人口的主要矛盾是人口红利消失,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等。该文基于一次线性拟合,得出我国人口在2040年将会出现负增长状态。通过对我国31省市开放二胎的迫切程度进行预测分析,按迫切程度分别在2014、2023、2032年各开放一些地区。该模型简单且拟合精确,对未来人口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福州市三环以内及周边范围的户籍人口数据为样本,探讨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建模方法与相关的数据处理流程.运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实际人口分布状况的可视表达;采用可能出现的7种函数表达式拟合实际的人口分布曲线、对比各函数表达式的拟合误差.结果表明,利用指数函数与加幂指数函数建立的福州市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具有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陈国林  许艳  叶智群 《江西科学》2020,38(4):450-454
主要研究了在二孩政策背景下我国人口发展趋势问题。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灰色预测与时间序列对数据进行校正,再对现行二孩政策下中国未来5年新生人口和总人口进行了合理预测并对我国未来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省公共体育投入的资金数量与云南省的GDP年度值进行函数拟合,分析得到的函数及曲线,得出云南省公共体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预测未来几年云南省公共体育投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满足港口决策的需求,对传统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将未来三年的吞吐量作为输出层参数,以tansig函数和logsig函数为传递函数,建立了改进型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trainlm函数训练神经网络,预测未来三年的港口吞吐量。对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型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模型泛化能力更强,拟合精度更高,且避免了传统预测模型循环预测产生的误差叠加,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对结构进行评估时,常需要利用模型的内插与外推结果,且模型的不确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模型参数空间的内插外推问题,本文基于确定性计算模型并联合多次试验结果,计算得到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接着对预测误差的均值与标准差进行函数拟合,并且考虑函数拟合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双层抽样分析得到预测误差的置信区间,再叠加上预测点确定性计算结果进而得到预测结果的置信区间。最后通过不同拧紧力矩下某根部柔性悬臂梁的内插与外推应用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SVM的非线性回归预测基本原理, 分别选用不同的核函数进行拟合训练预测.然后利用LIBSVM软件求解,利用Python和Gnuplot对核函数的参数寻优.把1975年到2006年全国的客运量数据和其他相关指标作为学习样本,验证寻优参数得到训练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经济预测中的各类模型表示为一个统一的函数关系,用回归法求得统计形式的拟合曲线,进而向前延伸这些拟合曲线,预测未来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自学习功能,以有限的实验数据为训练样本,建立了描述风速、粒径与沙粒起跳初速度分布函数之间映射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此网络可以预测得到实验尚未给出的沙粒初速度分布函数中的拟合参数,可快捷、有效地弥补实验数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变差函数拟合方法的不足,采用改进算法对变差函数进行拟合,进而用于储层非均质性预测。利用柯西变异能快速跳出局部极小值的优点,采用线性变化的收缩扩张因子对量子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将改进的算法应用于变差函数球状模型的拟合,最后利用该方法对某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实现了参数的自动拟合,拟合的变差函数较传统的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方向上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差异。基于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拟合的变差函数可以应用于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