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利用家兔为实验对象。探讨腹部迷走神经在传导内脏痛中的作用及其原理。二、实验结果证明腹部迷走神经可能参与内脏痛的传导。内脏痛反应的强弱取决于迷走神经传入冲动的数量和当时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而迷走神经传入冲动的数量是取决于刺激强度。三、实验结果证明,不但在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中具有交感神经纤维。而在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中也含有交感神经纤维此纤维可能是迷走神经中传导内脏痛的成分。四、刺激膈下迷走神经中枢端引起的植物性反应和运动反应(内脏痛反应),是由于迷走神经中的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脑干网状结构,兴奋了该结构中的肾上腺素能纤维和5—HT神经元等有关核团,分泌NE和5—HT等体液因素的结果。是内脏器官受到强烈刺激的应激反应。五、动物处于低血压时,动物对刺激膈下迷走神经中枢端引起的痛疼反应比较敏感,其原因可能由于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系统失去对网状结构激动系统的抑制作用以及同时伴有乏O_2和CO_2增加,通过对网状结构的反射性和直接刺激作用,激活网状结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牵拉内脏器官和刺激(牵拉刺激和电刺激)内脏各神经所引起的躯体反射,是由于内脏器官或神经所产生的痛觉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的高级部分)而产生的。因此,可以把这个内脏——躯体反射做为内脏痛的客观指标。二因刺激性质、强度和部位不同,血压的变化有差异。因此,固定把加压反射做为痛反应的客观指标之一,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认为,人和动物在疼痛时,主要表现是加压反射。但根据刺激强度和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表现有减压反射和双相反应。三动物实验证明,迷走神经可能参于内脏痛觉的传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刺激家兔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胃前支慢性埋藏电极的方法,用国产硅橡胶薄膜及聚四乙烯绝缘的多股银质导线制成电极,以特制的枷具和马甲保护电极,并防止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刺激家兔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胃前支慢性埋藏电极的方法,用国产硅橡胶薄膜及聚四乙烯绝缘的多股银质导线制成电极,以特制的枷具和马甲保护电极,并防止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切断某些动物的迷走神经多引起心率(HR)增快。(1960)认为切断迷走神经引起HR增快的主要原因是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的解除。(1965)和(1965)指出,鱼类的迷走神经中枢有高度的紧张性,切断迷走神经之后,心脏收缩的频率显著的增快,是迷走神经抑制解除的结果,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没有联系,而切断哺乳动物的迷走神经导致HR增快是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有关。(1961,1975)、(1964)和(1975)等在实验中发现,消除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之后,切断动物的迷走神经时,动物的HR不再增快。因此得出切断迷  相似文献   

6.
许潇天 《科技信息》2007,(23):45-45,6
脑和免疫系统具有双向的相互调节作用。脑可以通过HPA轴和对免疫器官的直接神经支配来调节外周免疫功能;外周免疫活动的信息同样可由神经和体液的途径传入脑,如免疫细胞通过激活传入迷走神经或分泌细胞因子来影响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大脑皮层、基底前脑、中脑和脑干中的许多结构都与免疫有关,尤其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作为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中心,组成神经免疫调节的重要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观察了刺激中缝大核对大鼠胃酸排出量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实验表明:刺激中缝大核可增加胃酸排出量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干可以消除这种作用。去除腹腔交感神经节及肠系膜上交感神经节后,刺激中缝大核胃酸排出量不再增加,而血清胃泌素水平仍然增加.因此,中缝大核参与胃酸排出量及胃泌素释放的调节,并有可能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常的胃粘膜上皮细胞依赖新陈代谢的过程分泌GCO-3。它依赖于跨膜Na+梯度和Na+-K+-ATP酶的活性;也可伴随NaHCO3协同转运。粘膜损伤时,紧密连结被损害或上皮脱落,可增加粘膜渗透性,使HCO-3被动转运进入胃腔。酸可刺激依赖新陈代谢的HCO-3分泌,也可造成其被动转运.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调节胃HCO-3分泌,迷走神经促进其分泌,而交感神经抑制其分泌。HCO-3参与组成一个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免受损伤,促进粘膜自身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9.
朊病毒病是一类能够感染人和其他动物的神经退行性传染病,其致死率高达100%,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疾病直接威胁着人和动物的生命安全及健康。目前普遍认为该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结构异常的朊蛋白(PrPSc),其主要入侵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发现PrPSc主要通过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途径进行复制并传播,然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疾病发生。本文对PrPSc从外周组织器官入侵神经系统的途径进行综述,以理解朊病毒神经入侵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刺激大白鼠中脑中央灰质区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交界性节律、窦性心动过缓和J点下移等心电图变化。刺激大白鼠中脑中央灰质区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是由于交感神经的作用。交界性节律与窦性心动过缓是由于迷走神经的作用。J点下移可能是肾上腺素能α受休的作用。正常的心脏活动是在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相互对抗和相辅相成的作用下维持的,任何一方的减弱或亢进都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作者利用刺激、切断与药物阻断蟾蜍迷走神经的方法,探讨迷走神经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刺激迷走神经和注射Ach均使血液凝固加速,切断迷走神经与阿托品阻断时血液凝固延缓,交感神经对血液凝固无影响。提示蟾蜍的迷走神经对血液凝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家兔是生理学实验常用动物之一。其颈部的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是分别存在、相伴而独立行走的。其中减压神经在心血管系统的一些实验中,极为常用。为给家兔生理实验局部解剖提供资料,我们进行了一些家兔减压神经变异类型的分离观察。  相似文献   

13.
41只家兔在麻醉状态下胆流速度均匀,平均3.4毫升/公斤/时。对其中35只兔的膈下迷走神经施以电刺激,7只无反应,28只胆流有不同程度抑制。在这28只中,当膈下腹、背两侧迷走神经分别受到刺激时,都出现反应的有9只(32%);仅对刺激腹侧神经有反应的15只(53.6%);仅对刺激背侧神经有反应的4只(14.3%)。本工作揭示:支配家兔胆管活动的迷走神经并非仅仅是膈下腹侧支,而背侧支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关于家兔胆汁分泌的研究曾有一些报道~[1.2.3];梅懋华等~[1]将家兔膈下双侧迷走神置于一个电极下,使两者同时受到刺激,绝大多数动物的胆汁流出速度发生变化.并证明这一效应的作用环节在于神经的兴奋引起胆管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阻碍了胆汁流出,而不是改变肝的分泌或胆囊活动.根据现有知识,家兔膈下腹侧迷走神经形成胃前神经丛,后者再发出纤维分布到肝~[4];至于膈下背侧迷走神经是否有纤维分布到肝和胆管,以及对胆汁流出是否产生影响,均未见报道,我们在实验中,注意到,若单独对家兔膈下腹侧或前侧迷走神经分别施以电刺激,各侧神经对胆汁排出能否产生影响,这在不同个体并不一致.于是导出了这样的问题;家兔膈下背侧迷走神经,是否也能借缩胆管机制影响胆汁的排出速度?如果能够,那么这两侧神经表现此种作用的场合各占多大比  相似文献   

14.
牵拉增加肌梭传入放电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牵拉刺激(刺激强度)及其它实验因素对肌梭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制备蟾蜍离体坐骨神经-缝匠肌标本,用BL-420生物机能系统记录牵拉刺激及实验因素对肌梭传入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牵拉刺激增强,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增加;牵拉力度相同时,快速牵拉较缓慢牵拉引发更多的肌梭放电。结论肌梭是肌肉长度感受器,有快适应和慢适应两种现象,其敏感性受肌肉长度及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你的心跳快吗?一般成人的心跳平均是72次/分钟,专业运动员则能低于60次/分钟。原来,人体心脏神经由两条神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控制,分别起兴奋和抑制的作用。运动时大脑兴奋,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控制占了上风,所以心跳加快。运动后交感神经平静,迷走神经占了优势,心跳就逐渐减弱!所以经常锻炼的人,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控制力日益加强,心跳就变慢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慢性实验方法,以胃肠电活动作指标,观察了氟哌啶对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用双极电极缝于胃及十二指肠浆膜,引导胃肠电。在胃贲门部肌层埋植牵拉环,作牵拉内脏用。结果表明,注射氟哌啶后牵拉胃,引起胃的基本电节律紊乱时间缩短,胃及十二指肠快波恢复受到抑制。结果提示,氟哌啶对内脏牵拉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7.
实验选用体重1.5~2.5kg的健康家兔,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在体记录胃内压变化.观察了弱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对刺激兔迷走神经导致胃内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刺激兔迷走神经可使胃内压升高,弱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后,能明显减弱迷走神经引起的胃内压升高现象,且这种抑制效应与照射时间呈正相关.(2)纳络酮可加强激光的作用.(3)静脉注射脑啡肽,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对刺激完整迷走神经引起的胃内压变化无显著影响,但对切断迷走神经后刺激其外周端引起的胃内压上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酚妥拉明和心得宁对刺激迷走神经和弱激光照射引起的胃内压变化均无显著影响.由此推断,脑啡肽经中枢途径可减弱激光的作用,经外周途径与激光作用相协同,去甲肾上腺素类可能不参与弱激光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在22只大白鼠上,研究了刺激杏仁核对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一定强度的电刺激杏仁核后,胃电慢波振幅增大,同时快波振幅和频率也相应增加.这种效应在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显暑减弱.因此,可以认为杏仁核参与了胃电的中枢性调节.推测其途径为杏仁核─—逃走神经背核和/或杏仁核─—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多个神经元接替通路,再由迷走传出而调节胃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心脏活动的调节,经典的观点是交感神经中枢与副交感神经中枢的互相作用通过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调节心脏活动,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搏加强加速,迷走神经兴奋时使心搏减慢减弱.但是近年来有丰富的资料证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不但有负性效应,也有正性效应.交感神经兴奋时不能减弱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效应,反而有  相似文献   

20.
观察在Wistar大鼠给予利美尼定对基础和反射激活肾交感神经活动(renal sympathetic nerveactivity,RSNA)的影响.记录并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在基础状态以及在动物前肢神经给予0.8Hz和1.6Hz(15V,0.2ms)的电刺激时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和肾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给利美尼定后可见不仅存在着与剂量相关的血压、心率和肾神经活动幅值的下降(P<0.05),而且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电刺激同样改变了实验组大鼠肾神经活动能量的分布.肾神经活动的功率谱特征的改变虽然提示了利美尼定对肾交感神经活动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影响,但是它不通过体感系统影响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