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相互作用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关中地区为例,采用回归分析和钱纳里模型,分析了1949—2009年间关中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的时序关系、相关关系和协调关系。结果关中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时序关系,可划分为快速起步、缓慢发展、稳步上升和快速发展4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产业与城市化的相关关系不同;并且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的不协调程度在加剧。结论低工业化水平和低劳动吸纳力是导致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不协调的根本原因。因此,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水平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发展差异实质上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地区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工业化发展阶段四个方面比较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工业化发展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促进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基于1949-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运用SPSS17.0社会统计软件,从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模型预测三个方面对韶关市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韶关城市化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诺瑟姆“S”曲线的第二个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韶关城市化受到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增长因素和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于以韶关市区和以县城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对于韶关未来城市化进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24年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的时空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看,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2)从空间上看,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分布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度都较低。中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地区分布还似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省区协调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苏北的经济严重的落后于苏南,成为了江苏经济的软肋,可以说是拖了江苏发展的后腿,整体的看苏北的落后主要还是在工业方面,工业化的落后使得苏北的经济于苏南的差距在不断的扩大。工业化的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苏北经济发展的命脉就是在于加快苏北的工业化进程。文章分析了苏北落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发展苏北工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应有不同特征.以河南省为例,基于2005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参照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将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工业化阶段、前期工业化阶段(初级、中级)、传统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结果显示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从西北向东南的梯次递减,并对其区域间经济特征和城乡差距做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城乡统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的天津产业定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是经济高增长率和结构高变动率。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区域经济结构变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变动既体现在三次产业份额的相对变化上,也体现在各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上。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的一极,环渤海地区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有的子区域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并开始迈向后工业化时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在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产业定位的条件与机遇,提出天津产业定位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水平即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已成为反映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由此从该区域的城市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区域协调与合作、投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参考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人均收入状况、三次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多项指标的考察与分析,试图对“现阶段广州市工业化经济发展究竟处于何种阶段”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以期为广州市制定相应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李蓉  赵敏 《科技与经济》2010,23(5):92-96
水利的发展不仅与其内部的结构有关,而且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进程。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多个方面,构建了水利需求框架结构,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2008—2020年南京市水资源需求量。据此,提出了南京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模式,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该加强引入客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缓解用水紧张。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动力机制、产业结构特点也各不相同。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及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产业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城市化的前提,而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重庆城市化与经济结构转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结构转化的关系。认为,重庆城市化发展处于快速起步发展阶段,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工业化质量、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同时还提出了新的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复合人口指标,认为1998年重庆城市化水平应该是31.12%。  相似文献   

13.
重庆城市化与经济结构转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结构转化的关系.认为,重庆城市化发展处于快速起步发展阶段,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域市化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工业化质量、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同时还提出了新的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复合人口指标,认为1998年重庆城市化水平应该是31.12%.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城市经济发展潮流,所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京津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块重点区域,其人口结构,城市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协调都对该地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讨论环北京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提升对升级北京市产业结构和缓解北京人口过密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海云 《广东科技》2012,21(17):56-56,58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重型化的特征下使得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和环境带来极大挑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成为应对能源供应压力的关键因素。从我国交通、城市化、能源、环保等多方面统一、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出发,建议应大力发展节油洁净的电气化交通。通过量化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我国及国外发达国家电气化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强度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电气化水平可有效推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偏差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研究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人均GDP工业化、非农化、就业结构4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偏差度,并从制度、经济、社会3个层面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水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对于研究工业化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工业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以东部、中部和西部为代表的区域在工业化阶段上存在明显差异。为此,如何在全国工业化的大局下统筹区域工业化发展,是未来我国工业化健康发展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选取江苏、河南和新疆分别作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代表省份,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等六个方面来综合比较,最终得出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区域统筹、循序渐进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城乡一体、区域互动、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结构转变与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的两个方面,产业结构服务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两者互动模型表明的政策含义是:先发展地区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并以此提高城镇化质量,发展中地区要积极借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经济圈规划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武汉城市经济圈的现状:圈内经济总量占湖北省的一半以上,但与沿海地区三大城市经济圈的差距较大;中心城市武汉市已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但圈内工业化水平在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但城市体系的发育尚不成熟;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强。圈内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弱,且职能特色不鲜明,缺乏互补性;城市地域结构较为合理,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出了武汉城市经济圈的规划、建设初步构想,包括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和具体目标.论述了武汉城市经济圈规划、建设的措施与建议:成立武汉城市经济协调组织,实行经济协调制度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空间联系网络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层次化;加快市场建设,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完善城市体系,逐步做到区域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超过50%,但城市化水平却只有35%。中国经济要持续长远发展,"三农"问题要彻底解决,城市化是必由之路。国内研究中国城市化问题的学者一般倾向于认为约束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以及产业结构等问题,这也是多年来城市化速度一直低于工业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