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陀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源自新疆并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少数民族,但是沙陀早期是一个处于西突厥统治之下的弱小民族,作为夷狄其本身并无文字传记,这为我们系统了解沙陀早期历史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较全面地复原沙陀早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沙陀是唐太宗贞观年间见于史书记载的一个西域小民族,从北庭内迁,在唐末逐渐强大。10世纪初,沙陀在中原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王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沙陀原为西北边陲一弱小部族,内迁之后历经四代之奋斗,终崛起河东,定鼎中原,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笔者认为,沙陀崛起河东的主要原因有三:依托河东自然、人文之优势;积极拓展统治阶层;广与地方大姓通婚。  相似文献   

4.
沙陀骑兵是唐末五代拥有赫赫威名、战功卓著的骑兵部队。他们败朱温、克幽燕、破契丹,最终沙陀族得以问鼎中原,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北方局部统一政权。他们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因其战斗力强悍,还因为这支军队长期作为中央禁军,服役数代。后唐、后晋、后汉的禁军统帅、节度使、刺史近乎皆出于此,直至北宋初年仍有沙陀骑将拼杀于沙场之上,可谓五代军事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沙陀人内迁的路线和原因作了陈述,说明各民族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互相融合,共同创造历史。正是有了少数民族的内迁,中华民族才不断得以融合、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6.
沙陀水电站转轮上冠的连轴孔加工错位,采用气体保护焊的方法对错位孔进行补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其补焊工艺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晚唐时期,出身于沙陀族的李克用凭借战功得以成为河东节度使.在其征战的过程中,河东幕府逐渐形成,并成为李克用的河东集团向外扩张的有力工具.河东幕府中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沙陀族中的同姓宗室;二是李克用收养的“义儿”;三是代北地区的“北边劲兵”.这些河东幕府的早期成员,后来成为推动后唐建立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自杀现象与陀氏小说的美学性质——幻想中的生存美学密切相关。通过对自杀现象的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形成其美学特质:美因死而生。这种美的特质是超越生命本体的精神信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美的意象及美的思想在自杀者自杀过程中所产生的幻想里诞生。其中主要的自杀人物在自杀过程中都围绕着爱与美的话题跟自己对话,并上升到对人类所处的美、爱等状态进行思辨。  相似文献   

9.
语言软件汉化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大都采用修改软件内部系统实现全部汉化或部分汉化的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完全保留原版软件系统功能,不对其软件内部系统作任何修改,实现了Turbo系列语言软件(Turbo C、Turbo pascal、Turbo prolog和TurboBasic等)的汉化方法与实现过程。并都已在IBM PC/XT及其兼容机上调试通过。  相似文献   

10.
儿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其毕生哲学思考的总结,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本文以《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作品为例,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形象分成三类:早熟儿童形象、受苦受难的儿童形象、美好的儿童形象,并对其进行解读。陀氏对人性的审察包括对儿童天性及其成长环境的关注,是其深度人道主义的体现,其引发的思考在当代社会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沙陀“朱邪”姓氏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消失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重现,足足157年。姓氏的变化折射出一个弱小的西域部族的兴衰过程。说明周边少数民族的“心仪华夏”以及改从汉姓,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河北地区在安史之乱后便达到了“全是胡化”的高潮,这在各镇镇帅出身和日常生活中,在军事组织的军事民主中,在整个社会中,都表现得极为明显。此后河北地区又逐步开始汉化,汉化原因有内地汉人大量入仕河北,各镇帅力行汉化等,最根本原因是先进文明对后进野蛮的吸引力。河北地区在汉化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区汉化进度不一,汉化总势中伴随胡化逆流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多用户操作系统的汉化过程中,Spooling打印系统(SPS)的汉化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分析SPS原理,说明其汉化的目标、技术和环境要求。通过介绍一个实例,给出了汉化工作要点和实现技巧。  相似文献   

14.
明清以来畲族汉化的两种典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以来,散居各地的畲族纷纷走上了汉化的道路。原居赣闽粤边的畲族,是在畲、客长期互动以及共同反抗封建统治的民族大起义之后逐渐汉化的。其中王守仁在平乱中剿抚并用,重在教化,对畲民融入客家起了促进作用——这是畲民汉化的一种典型。而漳浦蓝氏家族的汉化,则是在周围汉族发达的经济、化影响下,族人攻习武,离开山区,住进城邑,告别了耕山种畲的生活,成为讲究礼乐教化的官宦人家或书香人家,因而走上了彻底汉化的道路。由于他们是通过福佬化的中介接受汉化的,所以他们汉化后演变成了福佬人——这是畲族汉化的又一种典型。  相似文献   

15.
在瑶族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里,有一种"汉化"的心理倾向,他们已经把汉文化的许多因素如汉字、汉地道教等等,吸收进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直到把它们作为一个瑶族的文化客体再度出现.千百年来,瑶族的"汉化"心理,一直影响着瑶族的教育.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广南县那洪村这个蓝靛瑶村社的定点调查,考察瑶族的"汉化"心理与教育的互动关系,考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宋代女真与白蛮社会经济情况、汉化程度及对汉文化态度的分析与比较,来探究二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汉化程度及对汉文化态度在宋与金、宋与大理关系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外来语是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具有语言的二重性,一方面保留着外来语言文化的某些特点,一方面又具有本民族语言的特点。这两种语言属性中汉化从总体上占着上风:而外来语身上的外来语言文化的特性也时时抬头,间或举起反汉化的大旗。本文着重分析汉语外来语在语音、语形、语义结构和构词方式四方面的反汉化表现,进而挖掘其反汉化的原因,阐释正是外来语反汉化的一面,使汉语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中提出了"复调"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狂欢化理论",而《地下室手记》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走向"复调小说"的开端。"复调"并不单是指文中的多种思想并存,还包括这些思想的碰撞、冲突和转换。地下人疯癫的言语中充斥着自我否定的激烈对话,这种对话实则是对文明代表的理性的对抗。当疯癫表象撞上理性之墙,在狂欢世界的转换与交替中,地下人实现了自我的复活。在这种对撞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向我们展示了地下人对理性的反抗。正是这种反抗,而不是非理性,使地下人成为这个世界独特而尖锐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鲁迅曾大量接触过陀氏的作品及研究资料,对国内陀氏的介绍与研究工作给予过热情的帮助与支持,鲁迅许多文章与译作中都有过对陀氏的专门评论,他对陀氏风格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鲁迅对陀氏有独到而深刻的体悟,后期态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布洛陀神话就得到搜集整理.本世纪初,敢壮山被确认为布洛陀生活过的地方,在政府主导下,每年举行祭祀及相关活动.随着各种力量的参与,布洛陀文化研究掀起高潮.布洛陀神话和布洛陀麽经成为研究重点.学者们从宗教学、文化人类学视角切入研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在研究领域和视角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