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硫醇枯草杆菌蛋白酶(Th—Subt)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Cys)残基与底物乙酸乙酯的转乙酰基反应,并与甲醇分子辅助的乙酰基转移过程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协同反应和分步反应.后者在竞争中占优势,是势能面上的最低能量反应通道.当甲醇分子辅助反应时,反应路径的优先次序并未发生改变,但活化势垒大大降低,降幅为38.1—85.9kJ/mol.此结果证实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醇、酮的催化胺化反应的研究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醇与伯、仲胺的分子内催化胺化反应的研究,分别建立了分子内醇与伯胺的催化反应的平台技术、分子内醇与仲胺的催化反应及分子间酮与伯胺的催化胺化反应的平台技术,开发出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并成功地用于工业化生产,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内禀反应坐标法在 RHF/3—21G 水平上对乙炔—氢化锂分子复合物与氢化锂的加成反应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此加成反应的势能曲线上存在一个由乙炔一氢化锂分子复合物与氢化锂进一步缔合而成的亚稳定的分子复合物状态,并且这个新的分子复合物经单分子重排生成产物的基元过程构成了该反应的定速步骤。根据 RRKM 理论还估算出相应于分子内重排过程的A 因子和活化熵值。前线分子轨道分析表明此加成反应途径上存在着两种三体相互作用形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正构烷烃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异构化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正构烷烃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反应规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总结了正构烷烃,尤其是长链正构烷烃在催化剂上的择形裂化和择形异构化机理及其反应网络。讨论了分子筛基择形异构催化剂与润滑油基础油的异构脱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870年,V.Richter发现硝基苯与氰化钾在乙醇的水溶液中加热转变为苯甲酸[1],该反应称为Richter反应。KcN当时,Kekule刚提出苯的环状结构式不久,关于本环上取代基的排列问题仍然是争论的焦点。然而Richter用对硝基澳苯的反应证明俊基不直接取代硝基所在的位置,而是进入其邻位。LIJtLj显然这里不是简单的取出反应。R!chter解释为在反应中山HCN对苯环加成产生(1),(二)失去亚硝酸得到(2),(2)再水解成政酸。由于该反应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75年后,Bunnett又开始研究这个反应问‘…  相似文献   

6.
有机物分子与试剂发生反应时,分子的各个部位可能都受到影响。在反应过程中,试剂进攻的方向、离去基团的去向、旧键的断裂方式、新键如何生成等都与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和试剂的性质等密切关联。影响反应方向和反应产物的因素颇多,本文旨在讨论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对它们的影响。1对硼氧化反应方向的影响在烯烃的硼氢化反应中,决定加成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一方面,由于硼的电负性(2.0)比氢的电负性(2.1)小,因而亲电性的硼要求加到电子云密度较高的双键碳原子上;另一方面取代烃基较少的双键碳原子对硼烷中硼…  相似文献   

7.
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分子链较长,只要在大分子链上有几个交联点,就会形成形成水凝皎造成溶解性急剧下降,本文介绍了交联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UMP2(full)方法,在6-31G^*水平上研究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Gaussian-3(G3)和G3MP2水平计算了它们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F原子在与甲烷分子反应过程中有氢键生成,键能为:3.71kJ/mol,而Cl原子甲烷分子在反应过程中则无此现象。同时作者还对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在之间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作者的理论计算结果显示F原子和甲烷分子之间反应活性比Cl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反应活性强。F原子易与甲烷分子生成含有氢键的化合物,且很快分解生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HF,能同F+O3反应竞争。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可控的交联聚合,对不同时间形成的分子拍摄的透射电镜照片显示了可溶解的交联大分子的形成过程中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预聚物分子反应形成比较小的线团,在照片上显示为一个黑点,称为点分子.第二个阶段是点分子通过表面官能团反应形成前交联大分子.第三阶段是前交联大分子反应形成可溶性交联大分子.  相似文献   

10.
用量子化学从关计算UMP2(full)方法研究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和臭氧之间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Gaussian-3(G3)和G3MP2水平计算了它们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F原子与Cl原子一样与臭氧之间有很强的反应活性,而F原子与甲烷分子反应过程中有氢键生成,键能为3.71KJ/MOL,F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反应活性比与臭氧分子之间反应活性强。F原子易与甲烷分子生成含有氢键的化合物,且很快分解生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HF,能同F O3反应竞争,而CL原子甲烷分子反应过程中则无氢键生成现象,且在CL原子与臭氧和甲烷之间竞争反应时,CL原子与臭氧之间反应优先,同时我们还对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臭氧之间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能合理地解释大气中CL原子是损耗臭氧的主要化学物质,而活性更强的F原子为什么对臭氧损耗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弱酸性的条件下将6-去氧-6-甲酰基-γ-环糊精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制备了接枝γ-环糊精壳聚糖纤维;合成了包合药物左氧氟沙星的γ-CD接枝壳聚糖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该功能纤维对左氧氟沙星包合与释放性能,并测定了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25℃比较稳定,35℃释放达到平衡;在同一温度下,释放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2.
Prins成环反应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rins反应作为有机合成中一个经典的碳碳键构成方法,近来重新引起有机合成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分子内Prins成环反应具有非常大的合成价值,作者整理和总结了近几年来对该反应的文献报道,包括反应的催化体系、反应选择性、相关合成方法学、反应机理以及在复杂天然产物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等多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状态相关图,找到了环丙烯酮脱羰反应的最低能量途径.在MP2/6—31G*//RHF/6—31G*理论水平上对上述最低能量途径进行了从头算研究.结果表明,环丙烯酮脱羰反应有较小的活化势垒(约92kJ/mol),较大的反应趋势和较高的转化率.对具有共轭特征的环丙烯酮分子的不稳定性做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4-正戊基-4''-氰基三联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三联苯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反应(收率80%),还原反应(收率60%),碘代反应(收率55%)、氰化反应(收率60%),制得4-正戊基-4'-氰基三联苯。与以前的合成方法相比,在还原反应温度上做了较大的改变,在最终产物提纯方面进行了优化,减少了合成步骤,操作简单,提纯方便,提高了收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工业硅铝小球固体酸催化剂,排除了外扩散的影响后,在高压微反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行为与本征动力学行为有较大的不同,异丁烯的反应级数受内扩散影响由2级变为1.5级,异辛烯的反应级数则为0级。在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利用集总的方法建立了内扩散控制下的异丁烯齐聚复杂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异丁烯齐聚的集总宏观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以2-羟甲基-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2-氨基-6-氯嘌呤位置有择烷基化反应合成新型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总收率27%。关键中间体及最终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到确证。合成中避免使用高温、高压及腐蚀性试剂,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生化反应中一个可逆三分子饱和反应的数学模型,应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得到该系统的一切正初值的正半轨线有界及极限环不存在、存在与唯一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用从头计算法在UHF/6 - 31G* * 水平上研究了氢过氧自由基双分子自反应的历程。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确认了过渡态,利用GAMESS程序得到内禀反应坐标(IRC) 。研究表明,该反应是自发趋势较大的夺氢放热过程,活化势垒为112 .51kJ.mol-1 。  相似文献   

19.
运用B3LYP和MP2方法在6-31G**水平上对基态乙酸甲硫醇酯单分子反应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基态乙酸甲硫醇酯有2种异构体,其中反式比顺势能量高21.7 kJ.mol-1,而二者相互转化的能垒为47.7 kJ.mol-1,表明室温下基态乙酸甲硫醇酯主要以顺式存在,这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本文所研究的分子解离反应全部为协同过程,而自由基解离过程都是无势垒的吸热过程.其中分子解离反应中生成CH3SH H2CCO的反应,在反应动力学上最有利,这与实验上该反应为主要反应的结论是一致的.自由基解离反应中生成CH3CO SCH3和CH3C(O)S CH3的反应热比该反应的能垒稍高,可与之竞争.而其他反应则因能垒或反应热更高而难以在基态上发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研究了9-硅蒽和9-锗蒽与烯烃的杂Diels-Alder反应的微观机理、势能剖面,考察取代基对反应势能剖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反应均以协同非同步的方式进行,且Si(Ge)—C键总是先于C—C键形成.乙烯分子中C原子上的苯基取代基在热力学上对反应不利,但在动力学上的影响取决于产物中苯基与Si(Ge)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9-硅(锗)蒽分子中Si(Ge)原子上的2,4,6-三甲基苯基取代基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对反应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