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藏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对每个层序的发育特征、生储盖组合及油气藏类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古近系可划分为SⅠ,SⅡ,SⅢ和SⅣ,4个层序,分别对应于房身泡组、沙三段、沙一段-沙二段和东营组。SⅡ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系;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面附近的浅湖相泥岩是最重要的区域盖层。良好的生储盖配置使SⅡ层序、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滩坝及浊积扇砂体成为本区最佳勘探目标层。SⅡ层序高位体系域生储条件配置好,又有SⅢ层序区域盖层的整体封盖,油气聚集受局部盖层直接控制,可成为较有利的勘探目的层。SⅡ层序、SⅢ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冲积扇、辫状河砂体体积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对每个层序的发育特征、生储盖组合及油气藏类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古近系可划分为SⅠ,SⅡ,SⅢ和SⅣ4个层序,分别对应于房身泡组、沙三段、沙一段沙二段和东营组。SⅡ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系;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面附近的浅湖相泥岩是最重要的区域盖层。良好的生储盖配置使SⅡ层序、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滩坝及浊积扇砂体成为本区最佳勘探目标层。SⅡ层序高位体系域生储条件配置好,又有SⅢ层序区域盖层的整体封盖,油气聚集受局部盖层直接控制,可成为较有利的勘探目的层。SⅡ层序、SⅢ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冲积扇、辫状河砂体体积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惠民凹陷下第三系湖相沉积密集段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沉积密集作为层序地层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控制着盆地生油岩层的分布和厚度,为了更好地研究生储盖组合关系,预测隐蔽油气藏,利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惠民凹陷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三四亚段划分为3种层序类型,确定出断陷初期型,强断陷期型和断陷后期型3种类型沉积密集段,每一层序又可进一步划分成低水位体系域(LST),湖浸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和下降体  相似文献   

4.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对白音查干凹陷西部地区南部斜坡带白垩系进行了地层单元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与演化特征,建立了斜坡带层序地层充填模式。以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达尔其地区为例,进行了层序地层,沉积微相与地层含油性的分析,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本区地层含油性受主要层序地层界面与沉积微相带的双重控制。建立了本区斜坡带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模式,为下一步地质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鲁西地区陆表海含煤沉积凝缩层特征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方法,对鲁西晚古生代陆表海地层中的凝缩层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鲁西陆表海盆地层序的凝缩层主要形成于远洋的浅水环境,以灰至浅灰色的中厚层生物泥晶灰岩为主,局部地区变为黑色页岩或泥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层序内的凝缩层分布特点,其中:层序1的凝缩层总体以海相灰岩为主,在西部过渡为海相泥岩;层序2的凝缩层主要是泥晶灰岩及其与煤层之间的薄层黑色泥岩,为层序地层界面对比重要标志;层序3的凝缩层以灰岩和泥岩为主,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沙三中东营三角洲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较好地建立了东营凹陷少三中东营三角洲的等时地层格架,由三角洲前积层中厚层泥岩的研究,识别出六个准层序,每个准层序代表着一个或多个三角洲朵状体。东营三角洲层序极不对称主要与较高的沉积物供应量有关。高位体系域形成时期更高频的沉积物供应的变化是准层序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研究时段或地层厚度减小,地层格架越来越受到局部因素的限制。此外,浊积岩分布及其三角洲进积方向和速率的关系,对指导岩性油藏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将坳陷期地层划为9个三级层序,其内部结构具有三分和二分两种.并分析了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其中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型油藏组合为主,三分层序以上生下储型油藏组合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层序界面(层序边界、初泛面、最大湖泛面)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中初泛面控制着低位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最大湖泛面和层序边界控制着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前梨园环洼下第三系沙三段层序界面的分析、对层序地层划分和体系域的研究;建立了前梨园洼陷的几种层序地层模式;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和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分析了其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对前梨园环洼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歧口凹陷隐蔽油气藏类型、形成条件,并得出隐蔽油气藏分布规律.该区的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隐蔽油气藏的类型主要有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该区的隐蔽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一下的颗粒灰岩储层及沙三段的滩坝砂体中.沙一段油藏的分布受灰岩小层及其尖灭线的控制;沙三段则受斜坡区滩坝砂体分布规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必须与具体的高分辨率手段相结合.以准噶尔盆地石南油田含油层段的层序(3级层序)和层组(6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对比为例,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测井、录井、钻井等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对古生物群化石组合,黏土矿物,岩性、电性等特征的研究实现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对比;通过钙质夹层,泥岩电阻率差异,地层倾角模式的研究实现层组界面的识别和对比.研究发现,泥岩电阻率差异反映出泥岩的沉积物源或沉积相带不同,利用泥岩电阻率差异可以确定层组的叠置关系,判断储层连通性;相同的层组单元中的倾角模式具有可对比性,通过邻井倾角模式的对比可以确定层组的空间展布形态.据此,建立了准噶尔盆地石南油田西山窑组含油层段等时地层格架,定性、定量地表征出该等时地层格架内层组的发育顺序、叠置关系、空间展布形态、以及彼此之间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1.
SZ36-1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辽西低凸起上,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东二下亚段。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主要烃源岩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和三段,主要储层类型为三角洲砂体,东二下段上部区域性展布的泥岩构成盖层。油气藏以油为主,油藏多为常压下形成,油气成藏期较晚。采用油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的方法,对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储盖组合以及输导体系。油气藏横向分布主要受储层控制,而纵向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受断裂和凸起的影响,该区主要为凸起披覆背斜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渤中凹陷西次洼新近系油气资源丰富,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机理研究有待深入。通过烃源岩成熟度模拟、原油地球化学及油源关系分析、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均一温度测定,结合断层的封闭性能及疏导体系等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渤中西次洼存在沙三、沙一-沙二与东三段3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为优质烃源岩,成熟度高;该区原油成熟度普较高,为烃源岩在生油高峰及后期生成的原油,主要与沙三段烃源岩相关;渤中8区新近系储层砂岩孔隙烃与油气包裹体发蓝白色荧光,油气包裹体丰度(GOI)普遍较低,主要为一期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油气主要充注期为3.5 Ma B.P.、1.0 Ma B.P.以后,为晚期快速充注成藏。在新构造运动活动期,持续快速生烃、供烃能力强的烃源灶、高效的断裂输导格架,为晚期快速成藏的主控因素;"高效供烃、主断控藏、浅层聚集"为该区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岩性主要有砂砾岩、砾状砂岩、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次之.成岩矿物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碳酸盐、黄铁矿等,其中粘土矿物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A1亚期,油气注入时间为7.5~25 Ma前.砂岩储层成岩相划分为三种类型: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储层性质明显地受到成岩相的控制,水下辫状河道砂体是油气储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组坳陷湖盆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位于陕甘宁盆地陕北斜坡的南部 ,其中长 3油组发育了一套坳陷型湖泊三角洲前缘碎屑岩沉积 .该区构造发育简单 ,缺乏断层 ,油藏类型属岩性油藏 .通过对长 3油组岩性油藏的储油砂体成因和成藏要素进行分析 ,认为该区长 3油组油藏特征主要反映在储油层成因和圈闭两种因素上 ;储油砂体下伏深水泥岩、巨厚的坝上河砂体、“无根”的断头砂和单斜背景上的小背斜等是油藏 4种主要组合要素 .油气藏的形成有 4种模式 :古地形巨厚砂岩差异压实小幅背斜成藏模式 ;单斜构造背景上的上倾尖灭油藏成藏模式 ;烃源岩内砂岩透镜体圈闭成藏模式 ;鼻状构造高部位与砂体匹配构成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 .  相似文献   

15.
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构造单元划分,结合油气来源分析,对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单元进行划分,进而分析成藏要素,明确源-藏体系形成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可划分为单洼单源、单洼多源和多洼多源3类7个多元供烃成藏单元。东营组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成熟,形成洼陷内部单源岩性油藏和缓坡带的单源油藏;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各段烃源岩均进入大量排烃期,油气在陡坡-凸起带和中央低凸起上形成大规模的混源油藏。不同供烃成藏单元输导体系与储盖组合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在平面上油气呈发散式向构造高部位运移,在缓坡带、陡坡带、低凸起和潜山等有利的圈闭聚集成藏;在剖面上沙四段、沙三段形成自源型岩性油气藏,新近系的油气分布于馆陶组厚层河流相储层形成披覆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宝饶复式油气藏复杂的构造及油气水分布规律 ,开展了该油气藏沉积、构造、生储盖条件及其组合关系等研究 ,认为宝饶构造带沉积储层与油气运移、构造圈闭匹配关系良好 ,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 ,是吉尔嘎郎图凹陷油气富集最为有利的构造带 ,其中 K1bt2 是油气最富集的层位 ;进一步探讨了宝饶复式油气藏油气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油气藏类型 ,认识到其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断层封挡作用的影响 ,构造及岩相的复杂性导致了油气藏的多样性。据此指导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 ,实现了宝饶构造带含油连片 ,确保了油田高的滚动勘探开发综合效益 ,并为油田进一步滚动评价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南缘陡坡与青城凸起过渡地区的高青油气田为例,分析了凹陷与凸起边缘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尤以地层圈闭油气藏发育为特征。除砂岩油气藏外,还存在大量火成岩油气藏。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机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油气主要沿凹陷与凸起之间的高青大断裂富集,呈条带状分布;而远离大断裂,油气的富集程度急剧变差。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渤海湾盆地凹陷边缘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地震属性油气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沿层方式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提取了20余种属性,经过优化并在最佳时窗段内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后可识别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指示出三角洲朵叶向凹陷深湖区的进积分布状况.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内营城组火山岩储层,按层间平均等分顶底时窗厚度作为约束界面的方式提取了30余种属性,从波阻抗及地震相的识别入手仔细区分火山岩储层地震属性平面展布特征,在已获工业油流的钻井指示下确定地震属性异常变化区域,从而有针对性圈定火山岩体储层的平面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动态平衡的概念,对东营凹陷网毯式体系中的结构、油气的输导、仓储和成藏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仓储层作为连接油源通道网层和油气聚集网层的枢纽,对来自油源通道网层的油气起到临时的仓储作用。一部分油气通过仓储层的输导,在上部网层聚集成藏,另一部分油气可在仓储层中聚集成藏。仓储层输导和聚集油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它维持着油气运聚的动态平衡。在东营凹陷中、东部,仓储层发育,构造运动形成了多种空隙,并组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运移通道,故油气二次成藏的机会较多,是寻找他源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区域,在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依据区域性泥岩盖层内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关系和所需条件分析,对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断接厚度与断裂上下不连接所需的相对最小断接厚度比较,建立一套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东二段相关研究中。结果表明: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向上运移的机制是断裂在其内上下不连接,不能成为油气输导通道;形成条件是盖层断接厚度大于最小断接厚度;南堡凹陷东二段区域性泥岩盖层能够阻止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输导断裂向上运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少量分布在凹陷东部局部地区,与目前的天然气分布相吻合,新方法可以用于判别区域性泥岩盖层能否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