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轨迹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颗粒动力学模型计算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轨迹,并由此可算出粒级效率。分离器内时均流场用实测流场的回归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该理论方法求得的分离效率与实测效率相吻合,而且入口气速越大,分离效率越高。紊流对小颗粒的运动影响显著,大颗粒则在时均流场和紊流流场中有近乎相同的粒级效率。运用该方法,通过大量的轨迹计算可以描述颗粒的分离过程,进而可对改进分离器的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入口含尘浓度对PV型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对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运动的相似分析,综合考虑结构参数、操作条件,特别是入口含尘浓度对旋风分离器粒级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包括这些影响因素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计算分离效率的方法,可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此方法与以往分离效率计算方法相比,其计算精度更高,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3.
油滴在旋流分离中的相间滑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旋流管的分离性能,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旋流管内的旋转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旋流管内的浓度分布、滑移速度和粒级效率曲线。计算结果显示:随着进口流量的增大,粒级效率逐渐增大;在旋流管进口流量为2.0 m3/h时,20μm油滴颗粒大部分被分离出来;粒级效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分离效率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RSM湍流模型对双进口方形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和压力分布;同时采用拉格朗日模型对方形分离器内固体颗粒的轨迹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双进口方形分离器内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对称性较好但气流旋转强度不大且容易衰减;不同粒径、不同位置入射的颗粒轨迹有较大差异,细颗粒入射时分离器内容易形成气流短路现象,颗粒靠近分离器顶部入射时分离器内容易造成上灰环现象,给方形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将方形分离器筒体的四角改为切形倒角,可以很好地改善分离器的流场,并能有效提高分离器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5.
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入口含尘浓度对PV型旋风分离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对旋风分离器内气、固两相运动的相似分析,综合考虑结构参数、操作条件,特别是入口含尘浓度对旋风分离器粒级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包括这些影响因素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计算分离效率的方法,可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此方法与以往分离效率计算方法相比,其计算精度更高,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在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及浓度场测定的基础上,考虑了分离器内的短路流,颗粒间的相互碰撞、粗颗粒的弹跳以及细粉粒返混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旋风分离器分级效率的多区计算模型,并与现有计算模型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区模型的计算精度令人满意.其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旋流分离器油水分离机理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数值方法研究旋流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分布,空气柱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油滴粒子的运动轨道,探讨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机理.模拟结果表明:油水旋流分离器内的流场是三维非对称分布的;空气柱的产生和发展是负压和对流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油滴粒子在径向力、轴向力以及周围湍流脉动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随机运动,部分粒子由溢流管排出而得到分离;通过计算溢流管排出的油滴粒子数与进入旋流分离器的油滴粒子总数之比可得到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模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旋流器特性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和旋流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离效率是判定旋风分离器性能优劣最直接的一个参数,而分离效率的高低微观上由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决定.采用离散颗粒模型研究了新型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并估算了分离效率,结果发现:颗粒从入口不同区域进入该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时有不同的运动轨迹,入口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域;被入口导流板碰撞分离的颗粒在发生二次分离时被再次捕集的可能性很大;分离效率实验值和模拟估算值变化趋势一致,但模拟估算值高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传统旋风分离器工作时排气管内气流高速旋转造成的大量能量损失,将Lapple型旋风分离器的排气管改进为缝隙式排气管,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分析了缝隙式排气管对旋风分离器的性能影响.采用RSM模型对气相流场的切向速度、静压、流动轨迹、湍流强度以及压降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多相流模型中的DPM模型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验验证结果吻合度较好,有较高的预报精度.最终结果表明,缝隙式排气管可使传统旋风分离器的压降下降6.8%,分离效率提升5.5%;当排气管上缝隙长度或宽度增加至一定数值,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达到最大.随着排气管上缝隙长度或宽度的增加,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逐渐趋于稳定,压降持续降低;排气管上的矩形缝隙可使排气管内产生旋进涡核(PVC)现象,随着缝隙长度的增加,旋进涡核现象有所减弱,缝隙宽度的变化对旋进涡核现象影响较小;缝隙式排气管可有效抑制普通排气管中心处回流区的产生,并使普通排气管底部以及外旋流的湍流强度降低,从而减少排气管底部的短路流,提高分离效率.通过观察不同颗粒粒径的电石渣颗粒的运动轨迹,可知Lapple型旋风分离器与新型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呈现出有利于固体颗粒分离的组合涡结构,排气管结构的改变并未影响分离腔的原始涡流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分离效率是判定旋风分离器性能优劣最直接的一个参数,而分离效率的高低微观上由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决定.采用离散颗粒模型研究了新型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并估算了分离效率,结果发现:颗粒从入口不同区域进入该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时有不同的运动轨迹,入口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域;被入口导流板碰撞分离的颗粒在发生二次分离时被再次捕集的可能性很大;分离效率实验值和模拟估算值变化趋势一致,但模拟估算值高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颗粒运动方程和一些合理的假设,计算了多管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室模型内颗粒运动轨迹,从中总结出进气室内颗粒惯性分离的规律,建立了惯性分离模型.提出惯性分离效率的计算方法.用加粉实验对惯性分离效率进行验证。实测值与计算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2.
循环床锅炉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分离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对分离器内部流场的测试,分析了分离器内气固运动规律及其对粉尘颗粒捕集分离的影响,利用径向混合模型,导出了描述分离器捕集分离机理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讨论了循环床锅炉飞灰分离器在若干运行工况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效率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气体和固体的运动状况与其分离机理,采用FLUENT软件对一旋风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和颗粒的运动状况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在仿真过程中,采用RNGk-ε方程来模拟其中的气相湍流流动,采用Lagrange方程模拟颗粒的运动.仿真结果表明,分离器内部的流动空间可分为内、外两个流动区域,在不同的流动区域中,气体压力、速度场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固体颗粒的运动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固体颗粒的分离效率与其进入分离器的具体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4.
喷油压缩机卧式油气分离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油气分离器内气相流场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不同直径油滴在分离器一次油分内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使用Malvern粒度分析仪对油分离器一次油分出口处的油滴直径分布特征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对排气压力和喷油量变化对一次油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直径的油滴颗粒的运动轨迹差别较大,其分离时间和分离效率也截然不同,直径较大的颗粒较容易分离下来;油滴的入射位置对其运动轨迹及分离时间也有明显的影响.随喷油量的增加,油气混合物中大直径油滴增多,一次油分效率增高;一次油分效率随排气压力的升高先提高后降低,排气压力为0.65 MPa时,一次油分效率最高.模拟计算表明:此分离器一次油分能够完全分离的最小油滴直径为16μm;实测油气分离器出口处油滴的最大直径介于17.7~20.5μm之间,所占体积分数为0.2%.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滴灌系统泥砂分离器的性能,利用CFD软件对旋流式固液分离器内固液两相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针对计算与试验结果分析原型机流场存在的问题,根据水力旋流器分离旋流动力学要求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泥砂分离器进行改型设计.通过改变分离器进口、溢流口形状与尺寸、圆锥体与分离柱高度的比值等,寻求分布合理的内流场,使改型后的泥砂分离器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分离性能.改型后的泥砂分离器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较低的压力损失,试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6.
对设计工况下离心压缩叶轮内三维紊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使用加罚有限元方法求解三维、定常、不可压缩,时均Navier-Stokes方程和K-ε紊流模型方程。数值计算结果揭示了离心压缩机叶轮出口的射流-尾迹特性和二次流分布规律。本文的研究表明:加罚有限元方法具有预元复杂流场的能力,并且可以大大减小有限元方法的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运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预测时,气相场采用雷诺应力输运模型,应用随机轨道模型来模拟湍流流场中颗粒的运动轨迹.给出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旋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和分离效率,并和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操作压力、温度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损失和分离效率都...  相似文献   

18.
旋转自洁式空气滤清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场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值计算和性能试验的方法研究旋转自洁式空气滤清器的气固两相流场及滤清性能,采用SIMPLEC方法计算了滤清器叶轮流道中的气相三维紊流流场.采用Lagrange分析方法推导了颗粒的运动控制方程,在计算气相三维流场的基础上,计算了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滤清效率,实验测试了不同几何参数滤清器的滤清效率,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滤清效率的影响.计算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建立基于Lagrange-Euler方法的多液滴运动模型,数值模拟汽水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内部液滴湿度分布。根据多液滴运动特点,选取数目密度函数描述其运动行为。通过分析液滴和流场之间的作用机理,采用δ函数构建液滴运动参数等Lagrange变量和流场参数等Euler变量的联系,从而建立多液滴运动的物理模型,并给出该物理模型的数学描述及数值求解方法。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分离器效率与实验值及商用软件模拟值符合良好,且通过对速度场的分析,认为计算所得的分离器内部湿度分布合理。结果表明:多液滴运动模型所得结果可靠,该模型的提出为设计和优化分离器的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旋风分离器的颗粒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等速抽气采样法测定了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浓度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由中心到器壁.颗粒浓度逐渐升高.不存在以往分离模型中常用的横向完全返混.沿轴向由排尘口到排气管下口.颗粒浓度逐渐降低.但有一个最低点.它靠近排气管下口.这说明一定的分离空间高度有利于返混颗粒的二次再分离.实验表明.顶灰环、短路流及排尘口返混是影响分离效率的不利因素.改变分离器入口面积及排气管下口直径对分离空间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利用颗粒浓度分布曲线计算分离效率,其计算值与用称重法所得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