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习惯于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美妙,也不得不面对全球化的“负”效应,特别是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种群生存,引发全球性重大公共危机。从“非典”到“新冠”,我们必须警醒、反思并行动。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国城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及缺憾,以创造健康、宜居、韧性、生态的城市环境为目标,设计“区域-系统-节点”三类健康城市设计路径;提出“生态健康-生活健康-治愈健康-环境健康-设施健康-救治健康”六位一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设计策略,并细化为健康城市在城市空间上的形象化设计表达。  相似文献   

3.
 “痛定思痛”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用得最多的成语之一。“思痛”乃举一反三,深刻反省之谓也,而“思痛”必须在痛苦消停(痛定)之后,惟其如此,方能使反省更科学,更客观,且不情绪化。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事业方面成就极为辉煌。在教育方面,培养了众多的新一代中医药从业后继人才。在临床医学服务及基础医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业绩。青蒿素的成就荣获诺贝尔奖,是中国在中医药学领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们见证了中医药是千秋伟业,是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以“大数据”为资源链的新兴技术群未能及时发挥应有作用,导致疫情防控的精准施策缺少技术抓手,在信息时代依然不得不依靠最原始的全社会动员,造成几万人感染、十几亿人被物理隔离的被动应对局面。“大数据”为引领的新兴技术群在疫情精准防控方面,不适时宜地“缺位”,凸显了电信、电商、物流、出行、社交等各大平台已经存在的公共数据资源整合与应用不足,也暴露了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群的实际能力与应用需求之间的严重脱节。应当及时梳理发生与存在的问题,推进“大数据”技术群的适时应用,能够应对“精准防控”措施落地落实,更有望在构建疫情有效预警机制、布局精准防控体系、筛选并优化突发危急重症的应急治疗方案和新型病毒药物疗效评估方法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更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合作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交织”的状态。中国和俄罗斯科技合作历史悠久,基础良好,双方基于科技经济融合的共同目标开展科技合作前景广阔。通过分析当前中俄科技合作的新背景,包括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面对“科技冷战”,共同面临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科技挑战等,阐释了中俄双方科技合作的新目标,包括聚焦科技经济融合、强化基础研究、打造创新生态系统。针对新背景与新目标,提出中俄科技合作应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合作目标,突出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的合作导向,巩固体现比较优势的合作基础,拓展基于创新要素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韧性城市”的理念,建构了韧性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及特征;结合各国在新冠疫情中的防疫措施,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制度韧性”体系。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依赖于健康精明的规划干预,包括规划全过程纳入健康影响评估、完善城市应急服务能力规划、建立“枢纽-节点-应急流”的韧性公共空间体系、统筹应急空间的“平疫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制度韧性依赖于健全智慧的社会治理,包括健全应急响应系统、匹配基层社区应急责权能、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工具、应用智慧平台精准防控。技术韧性协同制度韧性,可建立城市公共空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概述了李四光作为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分别分析了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科技帅才”与“战略家”的战略科学家特征,为发掘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为了外交的科学”“外交中的科学”和“为了科学的外交” 3个方面出发,梳理了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科技活动。以色列通过“为了外交的科学”,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中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巩固和提升了双边关系。通过“外交中的科学”,以色列在中国建立了多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当前,以色列加大在华吸引投资力度,进一步助力本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了“为了科学的外交”。  相似文献   

10.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成功研制使中国的载人深潜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世界载人深潜“高技术俱乐部”。“蛟龙号”的应用使中国的深海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对促进中国深海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介绍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情况以及它对海洋科技的推动作用,展望了中国海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粮食安全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面对国内外新格局、新形势,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不断引入和补充,持续丰富和扩宽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的内涵和边界。在此背景下,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粮食安全战略指导下中国粮食安全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重大意义,梳理了当前粮食安全战略的演变路径和重点转变特征,即从“顾全面”到“保重点”、从“促产出”到“强产能”、从“压产区”到“一盘棋”、从“重数量”到“提质量”、从“生产端”到“全链条”的5大转变。提出了在政策选择方面,应从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农民种粮、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建立“双碳”目标下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机制,打造立足国内生产与统筹国际资源的“双循环”体系,构建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全方位食物保障系统5方面着手,推动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原则导向型”、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规则导向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典型经验,结合中国科学基金组织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应从4个方面构建以法律为主、规则为辅的“政策+规则”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原则导向型”、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规则导向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典型经验,结合中国科学基金组织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应从4个方面构建以法律为主、规则为辅的“政策+规则”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推进国防和重工业发展”走向“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攻关力量从“研发机构”走向“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协同创新,战略体系从“单一拳”走向“组合拳”。面向未来,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新时代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 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目前已成为中国综合性发展战略。中东、中亚各国虽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十分丰富,但污染严重,加剧环境恶化,急需大力开发包括地热能在内的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7.
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超过9成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使用了中医药。长久以来西医药一直在我国诊疗体系中占据主导,而中医药处于辅助位置,甚至有些人对中医药持有怀疑和偏见。目前,我国已实施中西医并重方针,但是中医药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对该方针的顺利实施有重要影响。那么,经此一疫,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有何变化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医药大省、强省,广东历来重视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作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八医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结合该院在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登革热等传染病上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率先在全国范围内研制出"肺炎一号方",并在广东、湖北多家定点治疗新冠肺炎的医院推广使用,取得了不错成效,极大提振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信心。近日,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市八医院中医科主任谭行华,深入了解了"肺炎一号方"的研制过程、临床疗效及应用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9.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科技期刊“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2019年启动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被认为开启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