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双酚A(BPA)是生产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塑料的添加剂,具有内分泌干扰物效应。由于大量研究发现BPA具有神经毒性,其暴露对大脑神经功能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常伴随着BPA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性死亡(焦亡)反应的发生,导致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是BPA暴露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重要连接纽带.研究聚焦BPA暴露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性死亡这一生理现象,对BPA暴露通过线粒体、内质网以及死亡受体通路信号上的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的详细介绍,探讨了细胞凋亡、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关系,指出BPA暴露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与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尚需要大量的动物、靶向敲除实验以及人群实验加以验证.同时,应关注低剂量BPA暴露参与毒性通路或与其他毒性通路相互作用而加重复合污染物暴露的健康效应,为深入研究BPA暴露的神经毒性机制及其毒性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双酚A的毒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激素双酚A(BPA)是一种外源性物质,能干扰生物体正常的内分泌,对生物体的生理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BPA的特性、雌激素效应,重点阐述了BPA对生殖发育、遗传物质、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体系中, Cu( Ⅱ) 对 3 种常见的有机 内分泌干扰物( EDs) 双酚 A( BPA) 、17 β雌二醇( E2) 和 17 α乙炔基雌二醇( EE2) 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Cu(Ⅱ) 抑制 EDs 的降解, 抑制作用 E2 > BPA > EE2, 且随着 Cu(Ⅱ) 浓度增加影响越显著。其原因是 Cu(Ⅱ) 影响体系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 Cu(Ⅱ) 对微生物细胞的影响。该研究对揭示复合污染体系中重金属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双酚A(BPA)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该酚类化合物是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的重要成员之一;BPA对水生生物和人体细胞具有雌激素作用和生物学毒性.EDCs具有生物富集、效用持久以及生理学响应浓度极低等特性,使得其在水体中很难通过传统水处理技术去除.基于酶催化高效、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以及刺桐叶片中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为了开发其叶片经济价值,探讨刺桐叶片过氧化物酶在清除水体中EDCs中应用前景.考察了刺桐叶片过氧化物酶对水体中EDCs类物质BPA的去除效果及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经过3 h,该酶对BPA清除达99.7%,最佳清除能力的p H范围为7~9,温度为25~50℃,最适酶活性单位为15 U/m L,最佳H_2O_2/BPA摩尔浓度之比为5.  相似文献   

5.
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通过影响内源性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或排泄,进而干扰动物繁殖、发育和行为的外源性物质。本文首先对内分泌干扰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概述了水生动物暴露于常见内分泌干扰物后,生殖生理以及遗传毒性的变化情况,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更好的控制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污染,以达到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壬基酚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其对食品的污染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壬基酚的性质与应用,在食品中的污染水平,主要来源以及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可为我国开展壬基酚的风险评估与限量制定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双酚A(bisphenol A, BPA)及其类似物作为聚碳酸酯的主要合成原料, 一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 其环境分布及人体暴露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 为评估环境中BPA 类物质的毒性效应, 采用MTT 比色法检测了7 种BPA 类同系物对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缺失乳腺癌细胞MCF-7(ER–) 增殖活性的影响. 通过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露出率评估了目标物对MCF-7 细胞膜的损伤, 结果表明, 在0.01~1.00 μmol/L 浓度范围内, 受试化合物对MCF-7 细胞的毒性较小, LDH 少量露出; 而在10 和100 μmol/L 浓度下, 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 细胞膜通透性显著改变, LDH大量露出. 同时采用ER 基因双杂交酵母实验检验了这几种BPA 类同系物的雌激素效应大小, 通过Logistic 模型对曲线进行了拟合, 并以模型估算的半数透导活性(EC50) 评估了7 种BPA 类同系物的雌激素效应活性, 其大小依次为TDP>BPAF>4Cl-BPA>BPC>BPA>BPE>BPAP. 这说明其雌激素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和ER 结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有机羧酸和黏土矿蒙脱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的光化学过程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选择2种常见的有机羧酸草酸和柠檬酸,在250W的金属卤化物灯(λ≥365nm)照射下,研究了草酸和柠檬酸对天然蒙脱石和蒙脱石KSF光催化降解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过程,探讨了反应pH值、溶解氧对BPA光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草酸、柠檬酸可以促进蒙脱石光催化降解水中BPA,特别是对于天然蒙脱石,草酸和柠檬酸可以显著提高其光催化氧化能力,1h的光反应,BPA的降解率分别约为95%和84%,降解动力学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同时降解率受pH值的影响较大,在pH值2.0~4.0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4.0时达到最大,然后迅速减小.溶解氧的存在有利于促进体系中BPA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9.
2,2′,4,4′-四溴联苯醚(tetra-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BDE-47)是环境样品及生物组织中含量最高的PBDEs同系物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健康危害作用.本文简要介绍BDE-47的理化性质、主要暴露途径及人体组织含量水平,并对其内分泌干扰毒性、神经毒性、肝脏毒性、生殖毒性及免疫毒性等作了归纳与总结.结果表明,对BDE-47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为此,一方面可从其各种毒性作用之间的关联入手,另一方面可引入医学与生命科学的新技术与研究策略,全面深入地研究其生物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离子液体([C6MIM]PF6)作萃取剂、甲醇为分散剂,对水样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雌三醇(E3)、双酚A(BPA)、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雌二醇(E2)、雌酮(E1))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比较了内分泌干扰物在[C6MIM]PF6/水相和传统有机萃取剂/水相的分配系数,利用NRTL方程对内分泌干扰物在萃取相/水相中平衡分配的摩尔分数进行了关联,并对[C6MIM]PF6萃取内分泌干扰物的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内分泌干扰物在[C6MIM]PF6/水相中的分配规律为DEE2DBPADE1DE2DE3,内分泌干扰物在[C6MIM]PF6/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其在传统有机萃取剂/水相中的分配系数,NRTL方程验证了内分泌干扰物与萃取剂及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 EEs)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 其中壬基酚(nonylphenol, NP)和双酚A(bisphenol A, BPA)因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中, 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造成了潜在的危害而备受关注. 但是,NP 和BPA 在水体中的浓度不高, 难以对它们进行准确的测定. 鱼体胆汁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 可以通过鱼类胆汁来对污染物质进行测定, 从而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 本工作主要从预处理(水解和固相萃取)和检测分析(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两方面展开, 介绍了鱼体胆汁中NP 和BPA 的分析方法, 并比较了不同处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优缺点, 为建立NP 和BPA 等EEs 类物质在水生生物样品中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BPA) i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metal ions and ascorbic acid (AsA) was investigated. After strong irradiation, the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AsA and Cu2+ could produce hydroxyl radicals that induced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BPA. The photo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PA in the solution containing 70 μmol·L−1 Cu2+ and 15 mg·L−1 AsA reached 59% at pH 6.0 after 4 hours irradiation with high pressure mercury lamp. The photo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PA reached 10% after 4 hours irradiation with daylight lamp in the presence of 70 μmol·L−1 Cu2+ and 15 mg·L−1 ascorbic acid. BPA was not degraded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only containing AsA or Cu2+. The BPA photodegrad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AsA and Fe3+ was weaker than in aqueous solution that containing AsA and Cu2+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is work showed a new route of the BPA photodegradation in aqueous environment. Biography: PENG Zhang’e (1970–), female, Ph. D. candidate, research direction: aquat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相似文献   

13.
曲拉通(TX-100)对恶臭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膜中双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TX-100)对恶臭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膜中双酚A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 CMC)TX-100抑制生物膜中双酚A的降解, 而高浓度(大于CMC)TX-100可促进生物膜中双酚A的降解, 并且随着生物膜中TX-100浓度的增加, 双酚A的降解率逐渐增大; 同时发现TX-100存在条件下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的选择性萃取分离可导致恶臭假单胞菌降解双酚A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双酚A在土壤表面的吸附行为,探讨pH值、土壤用量、双酚A的起始浓度、腐殖酸、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酚A在土壤表面的吸附平衡时间约需2h,双酚A在土壤表面的吸附行为可以较好地用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来描述,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壤量的增加而增加.热力学计算表明升高温度不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5.
双酚A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人体暴露于双酚A可能会带来健康问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双酚A生产国,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对双酚A的暴露量进行系统性评估,缺乏相应的食品接触材料数据库。因此,了解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的双酚A暴露风险及国内外主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及消费者食品选择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双酚A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干扰内分泌系统、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等;通过对双酚A暴露评估结果表明,各国居民普遍暴露于双酚A之下;各国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应用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国居民目前双酚A暴露广泛,但暴露量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的暂定可耐受摄入量,暴露水平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然而,随着人们对塑料制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暴露于双酚A的风险在不断增加,可能会引发更多不良后果。建议中国加强对双酚A的重视和监管,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全国范围内系统性的双酚A暴露评估工作并及时关注双酚A的研究动态,降低双酚A的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双酚A(bisphenol-A,BPA)暴露可能对成年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将成年小鼠暴露于BPA(0.04,0.4,4和40 mg/(kg·d)12周后,发现BPA(0.04~4 mg/(kg·d))可降低雄鼠血清和脑内的睾酮水平,但对雌鼠血清和脑内的雌二醇水平没有影响.旷场、明暗箱、镜子迷宫和高架十字迷宫等行为模型的检测结果显示,BPA暴露12周对小鼠的活动性和探究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但明显增加雌鼠却减少雄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表明成年期BPA暴露可加剧雄鼠而减轻雌鼠的焦虑情绪.这些结果提示,长期BPA暴露可性别特异性地影响成年小鼠的焦虑状态,脑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双酚A对河蚬呼吸代谢和抗氧化酶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了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急性毒性和BPA在1/2 LC50, 1/4 LC50, 1/8 LC50, 1/10 LC50亚急性浓度胁迫下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抗氧化酶系统中 SOD、CAT活性的变化,以探究河蚬在BPA胁迫下的生物学响应.结果显示:BPA对河蚬96 h-LC50为6.34 mg·L-1;亚急性毒性指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对BPA比较敏感,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0.63 ~3.17 mg·L-1)河蚬耗氧率、排氨率以及两种酶活性变化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规律性.结果表明,BPA对河蚬产生了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研究对BPA溶液的降解效果,搭建反应器并研究了电场参数对降解去除率的影响,并使用最优电场参数结合环境因子变量研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电压高于30 kV、极间距1.5~2.5 cm有利于提高电场强度提高BPA去除效率;而提高放电频率可增加单位时长内的电场强度从而在反应前期BPA降解速率更高。溶液中BPA初始浓度和电解质的增加并不影响反应的进行;BPA放电降解较优的pH范围在7.0~9.0,而溶液初始pH值较低和较高时都将降低反应速率。可见在适当的理化条件下,高压脉冲放电对BPA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双酚A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环境类激素双酚A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问题引起全球关注,双酚A的残留检测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双酚A作为塑料制品的原料之一,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相关研究表明,双酚A对人类健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于双酚A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和免疫分析法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USEPA ECOTOX水生生物毒理学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SSD)和自然对数-累积概率型分布拟合法对渭河陕西段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水质基准(WQC)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渭河陕西段中BPA基准最大浓度(CMC)为403μg/L,基准连续浓度(CCC)为80.6μg/L。此外,还给出了渭河陕西段中BPA水质基准的累积正态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最后,对渭河陕西段中BPA的WQC进行了确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在相关假设前提下BPA的WQC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确定性概率介于71.43%~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