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粉喷桩加固软土形成的复合地基中桩间土、粉喷桩单桩以及复合地基整体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复合地基不同于单桩和桩间土的破坏模式,并指出复合地基加固体象实体深基础一样工作,其承载力由沉降变形条件所控制,进而得出了粉喷桩复合地基中沉降变形起主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某粉喷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工点因设计需要,要在软土地基上修筑悬臂式挡土墙.经力学验算,地基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拟采用粉喷桩对地基进行加固.通过对粉喷桩加固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探讨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该复合地基变形和受力特点,得出了粉喷桩桩身应力分布和复合沉降变形,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粉喷桩群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及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结果表明 ,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变形 ,可分为弹性、弹塑性、塑性三阶段 ,利用其 logs- logp曲线可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值。在试验荷载条件下 ,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加 ,桩间土的应力增长幅度变小 ,而桩体应力增长幅度变大 ,桩体逐渐承担大部分上部荷载 ,桩土应力比与荷载之间基本上呈线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复合地基中不同厚度碎石垫层的破坏机理,在室内模型试验中,利用数字图像无标点量测技术,研究了复合地基碎石垫层的变形场与变形模式,得到了碎石垫层的变形范围、滑动面位置与形状,再现了碎石垫层破坏形成完整破坏滑移线的全过程.通过开发颗粒流程序,模拟室内模型试验中碎石垫层在加载过程中的破坏过程,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垫层厚度小于桩径时,桩身中性点位置集中于0.2~0.4倍桩长处,垫层发生局部剪切破坏;当垫层厚度大于桩径时,桩身中性点位置集中于0.7~0.9桩长处,垫层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刚性桩复合地基碎石垫层破坏机理的揭示对于优化复合地基碎石垫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超 《科技信息》2007,(27):95-96
粉喷桩作为复合地基的主要载体,桩身质量是控制复合地基特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桩身质量检测和评价是粉喷桩复合地基质量检测评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柔性荷载下粉喷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粉喷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在桩顶和桩周土面埋设了沉降标分别观测桩顶和桩周土面沉降.研究表明:荷载板沉降与桩间土面沉降十分接近,桩间土地面沉降明显大于桩顶沉降,主要表现为桩体部分刺入路基内,柔性荷载下桩土变形不满足等应变条件.在某一深度L0处存在等沉面,即该位置处桩体沉降与桩间土沉降相等.对此提出了一种柔性路基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将压缩层分为3层;a.等沉面以上加固层;b.等沉面以下加固层;c.下卧层,地基沉降为3层土的压缩变形之和,a层的压缩变形可按改进应力修正法计算,b和c层压缩变形可按应力修正法计算.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翔 《工程与建设》2011,25(2):257-259
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技术是当前普遍使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经加固处理后的粉喷桩主体与桩周土共同作用构成复合地基.然在而粉喷桩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地基的加固效果.文章针对粉喷桩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几点措施,并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粉喷桩的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桩土应力比是反映桩体和桩间土协同工作的重要指标,也是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的重要参数,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复杂。结合某大型工程,首次对埕岛软土上粉喷桩复合地基进行大型应力比试验,得到埕岛粉喷桩复合地基应力比随荷载、时间、褥垫层厚度、褥垫层刚度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值没有时间效应;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与褥垫层厚度负相关,一定厚度褥垫层可协调桩土工作,宜试验确定最佳厚度范围;应力比与褥垫层弹性模量正相关,模量达到某一值时桩土应力比不再变化,应根据桩体材料选用适当弹性模量褥垫材料;该地区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主要分布在6.5~9.0。  相似文献   

9.
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原型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泉州市安吉路软基试验段实测,探讨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n和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值随荷载增大而增大,但又随沉降增大而减小。而且工程实测的n值略显偏小.导致n值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复合地基变形较大和上部桩间土为模量较大的填砂,桩、砂的变形模量接近.鉴于前述原因,重要工程中利用实测桩土应力比计算复合地基沉降合理.  相似文献   

10.
粉喷桩作为地基加固方法,具有很多的优越性。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使粉喷桩不能得到合理的应用。公路路基是柔性基础,变形特点与刚性基础下的粉喷桩复合地基不同;沿横断面不同位置粉喷桩的加固效果不同。文中以山东省淄博—滨州高速公路试验段为例,用Flac-3D国际通用程序计算了高填土路堤下粉喷桩复合地基沿横断面的沉降值,并与没有加固的情况作对比,分析了粉喷桩改善路堤沉降的特点,为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方法,结合现场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对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方法做了探讨。对水泥粉喷桩加固高速公路路基的现场试验研究。对实际加固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观测,根据实测的数据,分析总结了粉喷桩复合地基在加栽过程中的强度变形特性等,为粉喷桩的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粉喷桩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原理,水泥土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粉喷桩的工程应两范围、设计方法,设计参数的确定;施工设备的特点、操作要点及粉喷桩的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3.
在土建、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软弱地基,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层出不穷,许多经济、快速、有效的实用的方法在工程中已得到较广泛应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就是这类方法中较典型的一种。结合固镇新湖沟涵工程,对工程中所用的粉喷桩进行静载荷试验,并采用有限元法对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计算,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某高速公路大面积粉喷桩施工的情况,对粉喷桩的适用范围、工艺流程、各阶段质量检测及检测结果判定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就软土地基给公路工程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喷粉桩法在软土路基施工中的运用,并以参建福宁高速公路施工实际为例,详细阐述了喷粉桩法的施工工艺、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16.
2D工法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基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未有太多的工程实例。为更好为今后的工程实际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大型的岩土工程软件Geo-Slope分剐对影响复合地基沉降的桩间距、桩模量、垫层刚度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桩间距的大小是影响该复合地基沉降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连杆热模锻全过程的仿真分析及模具寿命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考虑连杆热模锻模具的材料性能和工况条件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Superform对连杆热模锻全过程进行了非线性、大变形热机械耦合分析。实现了对连杆热模锻模具关键部位的弹塑性变形的全过程动态模拟仿真,得到了温度场、等效塑性应力应变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Coffin-Mansion公式对所计算的模具寿命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实际应用中的模具寿命基本一致,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工况下热模锻成形控制和终锻成形模具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边坂具有复杂的变形破坏机理和模式.目前分析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评价其稳定性的一些精确分析方法由于应用起来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很多情况下是不适宜的.因此,建立一种把人为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能融定量与定性指标于一体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探索建立的这样一类模型,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可望建立接近人类思维模式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岩石变形和破坏力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具有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的特征,是非连续介质和复杂的流变体结构。岩石变形和理论可以分成两个基本方向:变形固体的经典力学和位错理论。这些方法用于研究岩石的变形与破坏,取得了较大的成为但均具有局限性。所以,目前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岩石力学。建议对岩石的变形过程和破坏必须至少在三个规模构造水平(宏观、细观和微观)上同时加以研究。指出了在研究岩石变形和破坏时平移和旋转是有机相互联系的。变形构造水平所有等级体系随后的演化,正好使破坏在不同规模上形成有次序的发展,直到形成宏观的破坏。这种方法能将变形固体物理学和力学中所得到的结果统一起来用于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水泥土室内强度和水泥土桩现场强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含水比小于0.9时,湿喷桩处理的效果比粉喷桩处理的效果好;当含水比在0.9~1.0之间时,粉喷桩与湿喷桩加固处理的强度效果相当;当含水比大于1.0时,用粉喷桩处理的效果较佳.此结果对目前深层搅拌法的设计与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