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正交试验测验的多项结果指标,采用分组统计方法,进行F方差检验证明:发酵液中残留还原糖,菌体数量和丙三醇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互制约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当控制菌体增长浓度为OD680nm,还原糖质量分数为1.67%,丙三醇产生量最多。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因子正交试验方法,发现尿素是工业生产中影响耐高渗透压酵母发酵生产丙三醇的主要因子.以还原糖、菌体数量(OD680nm值)和丙三醇为控制指标,得到了生产丙三醇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研究结果证表明:用耐高渗压酵母生产丙三醇也需要Na2SO3作为歧化代谢途径的诱导剂.同时,研究了pH和起始糖浓度的影响.最终使菌株产丙三醇能力提高了214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摇瓶实验确定了自选青霉菌株Z—I—C分批发酵生产葡萄糖氧化酶(GOD)的适宜工艺条件,并在2.6立升台式发酵罐中进行了小试,监测了发酵过程中溶氧(DO)、pH、还原糖、菌体干重(DCW)、氨基氮(NH2-N)和酶活等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GOD的发酵产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伊滕(Ito)法,对无机离子交换剂Ti(HPO4)2·2H2O的晶胞参数和衍射指标进行了计算.确定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简单单斜点阵.晶胞参数为:a=0.714nm,b=2.302nm,c=0.680nm,β=111.4°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干旱时期对盆栽“新红星”苹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SOD和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SOD比POD对干旱的反应灵敏;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在干旱初期增加较多,以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KNO3,Ni(NO3)2,TiO2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制备出高结晶度K-Ni-Ti层状金属氧化物(简称“LMO”),并详细考察了制备条件,筛选出最佳合成条件。经XRD,SEM,TG-DTA及BET表征,初步探讨了K-Ni-TiLMO的基本性能,说明该LMO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同时,HAC,NH4Cl,正己铵的引入,使LMO的网面间距由0.78um分别增加到0.86nm,0.88nm和2.33nm.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光度法测定碳化硅超细粉中微量SiO2的方法,结果表明,最大吸收波长为8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0*10^4L/(mol.cm),线性范围为0.05-0.07mg/L,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为1.67%,该法适用于碳化硅超细粉中微量Si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应用研制的植物低温保护剂(PLTPA)喷施辣椒幼苗.生理生化测定表明,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降低;TTC还原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和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性酶系统的酶活性也比对照提高;根和叶TTC还原率同步升高,电导率同步降低  相似文献   

9.
饭豆铜锌超氧物歧化酶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饭豆种子粗提液中有6条Cu·Zn—SOD活性谱带,经氯仿-乙醇混合液处理,硫酸铵盐析,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被分离,获得了两组SOD同工酶组分(SOD—1,SOD—2).它们在酶分子结构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SOD-1含与粗提液相对的、电泳迁移率较小的活性谱带,它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图谱上的活性染色带和蛋白染色带相互对在;在SDS-PAGE和等电聚焦电泳图谱上均呈现单一区带,说明该酶已纯化到均一程度.该酶分子量为31300,亚基分子量为16500,等电点为4.2,在紫外区的吸收值为264.0nm.该必在0—75℃范围内稳定.纯化的SOD—1比活性为1789U/mg,SOD—2比活性为284U/mg,SOD活力回收率为32%.  相似文献   

10.
有关文献报道了[Na(DB18C6)CH3OH2]2W6O19的合成与晶体结构.本文应用相同的反应物,选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合成出了另一种新型冠醚多酸超分子配合物,并进行了x四圆衍射测定.该晶体C49H82W6N2Na2O40为四方型,空间群为Pr/mbm,α=1.7095(3)nm,C=2.8243(5)nm,V=8.254(2)nm3,Z=54,Mr=2488.33,Dx=2.035/cm3,μ=9.51cm-1,F(000)=4704.最后一致性因子为R=0.0546和Rw=0.0632.该配合物由[Na(DB18C6)(H2O)2]+与W6O19通过静电作用而组成  相似文献   

11.
小球藻的筛选和异养培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北京清河筛选出了具有异养能力的一株藻类,经初步鉴定为小球藻.在异养批量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源和碳氮比对筛选小球藻生长的效应.当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时,硝酸钾和尿素都可以分别作为惟一氮源支持小球藻快速持续生长,而氯化铵作为惟一氮源时因使培养物中的pH快速降低而抑制了小球藻的进一步生长.当葡萄糖和硝酸钾分别作为小球藻生长的惟一碳源和氮源时,在碳氮质量比从5到20范围内,小球藻的生长随碳氮质量比的升高而明显增加,最大OD680nm达到了73.8.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从不同地区的黄酒酒饼中分离出不同的曲霉菌株;在相同条件下,对其糖化速率、还原糖量和菌株生成量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选取优良的菌株进行酿酒。结果表明,在所选的8个菌株中5号、4号菌株生成量和还原糖量分别为0.77 g,0.76 g和0.482 g,0.565 g,极显著于其他菌株,5号和4号比较符合酿造者对曲霉的选择倾向,试验结果为以后曲霉菌株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巴彦县亚麻有限公司沤麻池中分离选育得到一株果胶酶产生菌,命名为HDYM-02,通过对其进行生理生化、16s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对菌株HDYM-02进行发酵条件的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3℃,发酵氮源选用尿素,发酵液初始pH值为7.0,NaCl浓度为0.5%~0.7%时,菌株HDYM-02分解果胶能力较强;对发酵产还原糖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即发酵温度、尿素含量、发酵液初始pH值进行L9(33)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5℃,尿素浓度为0.5%,发酵初始pH值为6.5时,菌株HDYM-02分解果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以玉米面为原料生产乳酸从小试到300吨规模中试的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生产菌种ML-13对糖转化率90%以上,残糖0.1%,成熟周期72小时,收率达34.7%,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和康宁木霉将玉米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皮状丝孢酵母利用可发酵糖生产微生物油脂。采用正交试验,分别通过检测发酵物中还原糖含量和油脂产量,确定微生物油脂生产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纤维素酶和康宁木霉处理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15%,康宁木霉接种量为10%,处理温度为26℃,处理时间为6 d的条件下,可获得还原糖含量为4.852 g/L的玉米秸秆降解物。利用皮状丝孢和酵母发酵玉米秸秆降解物生产微生物油脂,在皮状丝孢酵母接种量为9%,培养温度为26℃,培养时间为7 d的条件下,每100 g发酵产物中,可获得微生物油脂3.321 g。  相似文献   

16.
在成功筛选出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USTB--08基础上,分别采用批量和补料发酵培养,通过改变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和pH值等研究了乳酸菌USTB--08生长和产乳酸的优化控制条件.采用蔗糖和酵母膏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碳氮质量比为5∶1)、温度35℃、接种量1.0%及初始pH 6.50是提高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参数.进一步在50L全自控发酵罐中,采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和25%蔗糖混合溶液作为控制pH值和碳源补料的流加液,在pH 6.00~7.00范围内,恒定控制pH 6.50获得了最大的乳酸菌生物量(OD680nm 13.2),而恒定控制pH 7.00则获得了最高的乳酸含量(28.0 g.L-1).本研究首次采用控制pH值与流加蔗糖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式,获得了高细胞浓度的乳酸菌和高质量浓度的乳酸.  相似文献   

17.
普鲁兰酶对柠檬酸发酵残糖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柠檬酸发酵残糖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普鲁兰酶降解发酵残糖的最适条件和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t=28min,T=58℃,pH 4.8,酶用量0.4mL;在最适条件下,还原糖含量可提高30.7%.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酒石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手性丙三醇衍生物即R-2-苯甲氧基-3-(2-四氢吡喃氧基)丙醇,及用新方法制备了R-2-苯甲氧基-3-(4-甲氧基苯甲氧基)丙醇。它们是合成溶血磷脂酸(LPA),血小板活性因子(PAF),脂肪胞壁酸以 及其他具有手性丙三醇骨架化合物的手性源。  相似文献   

19.
0 IntroductionHydrogenisaclean ,effectiveandrenewableener gy ,andisanultimatereplacementforfossilhydrocarbonfuelsinthefuture .Biohydrogenproductionfromwasteisattractiveduetoenergyrecoveryandenvironmentalcleanupatthesametime .Biohydrogengenerationbypho to andnon photosyntheticbacteriahasbeenstudiedex tensively[1 4 ] .Ingeneral ,thesemicroorganismscontainFe Sproteins .Forexample ,inhydrogen producingClostridiumcellulolyticumtherearehydrogenase ,NADH fdreductase ,fd NADP+reductase ,fd N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