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淡水粘孢子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海淡水粘孢子虫形态学、经典分类学、分子系统分类学、生活史、粘孢子虫的病害及诊断学研究的现状.讨论了粘孢子虫对寄主及寄生部位的可能选择机制、新近学者在粘孢子虫的病理方面,尤其是PKX引起的PKD等方面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对粘孢子虫的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及其对粘孢子虫学研究的发展和推动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肉孢子虫(Sarcocystis)是一类专性异寄主球虫。Levine(1986)列出122种肉孢子虫,中间寄主和终末寄主都已研究清楚的仅有56种。寄生于水牛肌肉组织中的肉孢子虫现知有二种:梭状肉孢子虫(Sarcocystis fusiformis)和莱氏肉孢子虫(S. levinei)。最近,我们对昆明市农贸市场上的水牛肉采样检查,共查50头水牛,每头检查14个部位,肉孢子虫的感染率为100%。发现三种不同形态的肉孢子虫包囊,一种为梭状肉孢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西安地区鱼类寄生孢子虫sporozoa 23种,其中包括球虫Coccidia 7种,粘孢子虫Myxosporidia 15种,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1种,它们分别获自5种淡水鱼类,均为陕西省新纪录.其中有4种孢子虫的寄生部位与以往的报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鱼类寄生粘孢子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云南省鱼类寄生粘孢子虫27种,简述了它们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1973—1983年间,作者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进行鱼病研究工作时,在鲮鱼的皮下结缔组织中发现一种粘孢子虫,经鉴定,应属于单极虫属(Thelohanellus)中的一新种。兹报导如下: 广东单极虫,Γhelohanellus guangdongensis sp. nov. 寄主: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 寄生部位:全体及鳍部真皮下的结缔组织及眼角膜等部位。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寄生于瓦氏黄颡胆囊中的3种粘孢子虫(四极虫1种,巨囊两极虫和麦穗碘泡虫)感染率的周年动态;感染率与瓦氏黄颡全长间存在显著的直线和抛物线关系;水温对感染率有显著影响.四极虫使宿主的肥满度平均下降10%.指出了四极虫是瓦氏黄颡的严重致病寄生虫.讨论了3种粘孢子虫间存在的生态位分离和竞争.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桑树寄生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采集10批不同产地桑树寄生样品与其寄主桑枝,并采集柳树寄生、肉桂寄生与其寄主柳枝、桂枝作为对照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寄生药材与其寄主样品中槲皮苷与桑辛素的含量,测定条件:色谱柱Waters C18柱(5 μm,4.6×250 mm),以乙腈(A)-0.1%磷酸(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6 nm (槲皮苷)和269 nm (桑辛素)。结果显示:10批桑树寄生样品的槲皮苷含量为1.98-3.11 mg/g,桑辛素含量为0.27-4.27 μg/g;以桑树、柳树和肉桂为寄主的寄生药材均含有槲皮苷,寄主桑枝、柳枝和桂枝均不含槲皮苷,表明槲皮苷属于药材基源广寄生的专属性成分,即广寄生均含有槲皮苷,与寄主无关;桑树寄生与其寄主桑枝均含有桑辛素,柳树寄生、肉桂寄生及其寄主柳枝、桂枝均不含桑辛素,表明桑辛素为桑树寄主的特有成分,桑树寄生药材中的桑辛素为寄主桑树输送而来。本方法可同时测定桑树寄生药材中的槲皮苷与桑辛素“双指标”成分含量,有效鉴定寄主来源,实现对桑树寄生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白蛾黑基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徐州地区主要寄生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在小环境中,它搜寻寄主蛹平均耗时(93.12±66.53)s。搜寻到寄主后,多数小蜂从寄主蛹腹部爬上蛹体并产卵,只有少数小蜂在蛹的头部和胸部爬上寄主蛹并产卵。1~3 d龄小蜂寄生能力无差异,其寄生率均为100%,4 d龄小蜂寄生能力开始显著下降,5 d龄的寄生率已降至20%。白蛾黑基啮小蜂能寄生杨小舟蛾老熟幼虫、预蛹、1~5 d龄蛹,不能寄生6 d龄蛹。1 d龄杨小舟蛾蛹被寄生率最高,达(92.59±12.83)%,随着蛹龄的增长,小蜂对寄主蛹的寄生能力逐渐下降。在增加寄主蛹密度的情况下,小蜂的寄生能力并不能显著提高。随着雌蜂密度的增加,寄主蛹的被寄生率和每头寄主子代出蜂量也相应提高,当蛹蜂比为1∶5时开始出现过寄生现象,并随着雌蜂数量的增加,过寄生现象呈上升趋势。速冻蛹(蛹动)对白蛾黑基啮小蜂接受寄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粘孢子虫是海水养殖中常见的危害性原生动物类群之一。该文综合介绍:一套适用于粘孢子虫研究及鉴定的方法;粘孢子虫的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观察与描述、研究技术以及特征性鉴别与量度的图解式方法;若干现代技术,并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太湖鱼类寄生粘孢子虫(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太湖鱼类寄生粘孢子虫23种,包括5新种,即太湖粘体虫(新种)Myxosoma taihuensis sp.nov.,江苏磺泡虫(新种)Myxobolus kiagsuensis sp.nov.,太湖碘泡虫(新种)Myxobolus taihuensis sp.nov.,拟尖形碘泡虫(新种)Myxobolus paracutus sp.nov.,鲩尾孢虫(新种)Henneguya ctenop hasynodoni sp.nov.。  相似文献   

11.
1988年8月作者在广西某地收集53人的粪便,以2.5%重铬酸钾液浸泡,暂时保存。粪渣过筛、沉淀,以37%(W/V)ZnSO_4液漂浮,镜检肉孢子虫孢子,同时对蠕虫卵也作鉴定和统计,发现有6人感染肉孢子虫,自然感染率为11.3%。虫种鉴定为人肉孢子虫。其它蠕虫的感染率为蛔虫62.3%;钩虫35.8%;鞭虫49.1%和带绦虫1.9%。还检查了18头黄牛肉,在17头肌肉中查到肉孢子虫孢囊,黄牛肉孢子虫自然感染率为94.4%。经鉴定,有3种肉孢子虫孢囊:枯氏肉孢子虫,自然感染率为94.4%,犬为终末寄主;毛肉孢子虫,自然感染率44.4%,终末寄主为猫;人肉孢子虫,自然感染率27.8%,人、狒狒、猕猴和黑猩猩等为终末寄主。9个部位肌肉检查结果为食道肌(25.0%)、肋肌(25.0%)、后腿肌(9.1%)。前腿肌、背肌、膈肌、头部肌、尾部肌和心肌未检到孢囊。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水牛的住肉孢子虫至少有两种,分别以猫和狗为终末寄主。很可能分别是梭形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fusiformis)和莱文氏住肉孢子虫(S.levinei).  相似文献   

13.
记述四川省鱼类寄生粘孢子虫尾孢虫属Henneguya Thelohan4种,单极虫属Thelohanellus Kudo8种,其中2个新种,即渠县单极虫(新种)Thelohanellus chuhsiensis Ma,sp.nov.,合江单极点(新种)Thelohanellus hokiangensis Ma,sp.nov。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在转移寄主过程中对寄主的再次选择性特点,本研究在对寄主种类调查的同时,分别统计分析了幼虫对31种寄主植物寄生率和受害程度,并采用圆盘法研究了幼虫对不同寄主喜好程度以及寄主枝条粗细对幼虫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的48种绿化树中,65%的树种被寄生,除9种针叶树不被寄生外,39种阔叶树中有31种被六星黑点豹蠹蛾寄生(占阔叶树的79.5%).根据寄生率划分中的6个等级,幼虫对山楂、柿和英桐的寄生率高达100%.幼虫对31种寄主植物的选择实验中,白梨的选择率最高为56.67%,其次是刺槐、石榴和家榆,分别为20.00%,13.33%,10.00%.头宽为3~5 mm的幼虫对14 mm直径的枝条选择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15.
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分离到一种侵染寄主脂肪体、马氏管和中肠的微孢子虫,用电镜技术对该微孢子虫各发育阶段进行研究发现:其分裂体为单核,产孢体,孢子母细胞及孢子均为双核,产孢体分裂产生两个孢子母细胞,具有微粒子属的典型特征。新鲜孢子呈长椭圆形,大小为3.98±0.43×1.65±0.33μm,孢子壁由外壁、内壁及孢子质膜三层组成,孢子器有片层结构的极体、后液泡和极丝,极丝11~13圈,单层螺旋状盘绕于孢子后端,孢原质的外层,该微孢子虫在寄主细胞质中发育而不入侵寄主细胞核,研究还发现:该微孢子虫可以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同时感染甜菜夜蛾。  相似文献   

16.
野外调查和形态学研究表明,硬序重寄生(檀香科重寄生属模式种)以桑寄生科半寄生灌木为寄主,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讨论认为,重寄生链上的一些渐变特征展现林木上寄生灌木具有2个演化阶段,即以自养树木为寄主的半寄生灌木演化阶段,和以树木上半寄生灌木为直接寄主的重寄生灌木演化阶段;重寄生属植物特殊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是与其在寄主桑寄生科半寄生灌木上生活的特殊环境相适应的,是与其寄主、传播花粉蚂蚁类昆虫和传播种子鸟类协同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了解桑寄生空间分布格局与群落寄主多样性、组成及相关性状的关系,对掌握物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不同种植模式种植园中桑寄生的感染率及寄生强度进行调查,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桑寄生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寄主性状与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种植园内桑寄生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其年龄增加而减弱,与寄主树分布格局无关.桑寄生的感染率随树种多样性的增加分别为67.09%,66.35% 和40.48%,呈下降趋势.桑寄生的感染率和寄生强度与寄主个体的高度、冠幅、胸径,及寄主多度(与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9和0.455)呈正相关,表明桑寄生更偏好感染和聚集在较高大和优势度较高的寄主.作者认为在种植园建设和管理模式上,可通过增加树种多样性来降低桑寄生感染率,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献报导,寄生蜂寻找和选择寄主是依靠嗅觉、视觉和触觉,在与寄主接近时根据一些短距离信号而找到寄主,有物理因素也有化学因素。至于辨别寄主已经被寄生或是否适宜于寄生,一般认为主要依赖产卵器剌探。Salt(1937)曾报道广亦眼蜂能通过产卵管上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寄生于黄牛和水牛的毛状肉孢子虫进行同工酶比较研究,探讨肉孢子虫的宿主特异性.结果表明黄牛与水牛的毛状肉孢子虫同工酶与工酶谱非常相似,只在活性上略有差异,酶谱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可作为黄牛与水牛的毛状肉孢子虫同工酶的遗传鉴定标记.从分子水平证明黄牛和水牛都是毛状肉孢子虫自然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丙蚌酰胺垂直平板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寄生于黄牛和水牛的毛状肉孢子虫进行同工酶比较研究,探讨肉孢子虫的宿主特异性。结果表明黄牛与水牛的毛状肉孢子虫同工酶与工酶谱非常相似,只在活性上略有差异,酶谱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盖异可作为黄牛与水牛的毛状肉孢子虫同工酶的遗传鉴定标记。从分子水平证明黄牛和水牛都是毛状肉孢子虫自然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