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黄豆为原料,利用比色法分别测定未萌发时的黄豆、黑暗中萌发的黄豆芽和光照条件下萌发的黄豆芽中的氨基酸含量.通过比较,说明黄豆萌发时不同外界条件对其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其营养价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UV-B辐射对孔石莼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孔石莼生长及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Chl-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会抑制孔石莼的生长并对其生理生化特征产生明显的影响。经过UV-B辐射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初始阶段[(0~3)d]有所增加,而后却出现极显的下降:叶绿素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现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芥蓝不同品种营养成分含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6个不同芥蓝品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东方大叶芥蓝(鲜样)Vc的含量最高,达1.14mg/g,最低的为中迟登峰芥蓝,含量为0.72mg/g。β-胡萝卜素的含量,以中花芥蓝的含量最高,为0.01mg/g。芥蓝粗纤维、蛋白质的含量较低,但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芥蓝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为主,果糖次之,蔗糖最少。根据平均营养价值评估方法对6个芥蓝品种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营养价值最高的为香港百花芥蓝和中花芥蓝,营养价值最低的为中迟登峰芥蓝。由于平均ANV值为6.52,芥蓝属于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  相似文献   

4.
豆芽生长记     
爸爸买回来一台豆芽机,我十分开心,从今以后,我们就可以吃自己家发的豆芽了。星期五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动手发豆芽。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长得饱满、外形完好又漂亮的黄豆,用温水泡在盆里。爸爸告诉我:"发豆芽前,黄豆要先泡一夜,这样才能发出好的豆芽。"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泡在盆里的黄豆。原来瘦小的黄豆一夜之间都变成了"大胖子",一个个圆滚滚的,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5.
温度骤降对锯缘青蟹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缘青蟹是生活在河口海区的一种重要经济甲壳动物,其生活的环境温度经常发生温度的骤然增高或降低.本研究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温度骤降后不同时间锯缘青蟹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锯缘青蟹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骤降温初期(2 h)升高,骤降温2 h后可溶性蛋白虽然呈现波动性变化,但最后出现明显下降;骤降温2 h后可溶性糖含量在鳃中逐渐下降,而在肝胰腺和肌肉中呈现波动性下降.实验结论为锯缘青蟹骤降温初期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增高是机体对寒冷应激的一种积极反应,后期下降是生理反应中物质和能量消耗所致.  相似文献   

6.
以泥鳅为实验材料,研究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Cl)对其肝脏的氧化损伤效应.结果显示:各浓度组中活性氧(ROS)含量在染毒1d、4d和8d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1d时含量达到峰值;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在染毒1d时其低、中、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在染毒4d和8d时各浓度组LPO含量下降并低于对照组水平;谷丙转氨酶(GP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在低、中、高不同浓度组染毒1d、4d和8d后,均显著下降;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在染毒1d、4d和8d后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在第8d时,达到最低水平.结果表明离子液体[C8mim]Cl对泥鳅肝脏有明显的氧化损伤效应.本研究结果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的安全性及其安全使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黄豆芽乳酶解液加工饮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黄豆室温发芽3 d后,黄豆芽用95℃热水烫漂3 min,加黄豆芽质量10倍的水磨浆,浆液经微波功率180 W处理20 s后加入质量等比混合的木瓜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使其质量分数为0.03,控制水解液pH值7.0,50℃水解50 min,得富含氨基氮的豆芽乳酶解液;此酶解液中加入HDZ-2030豆奶复合稳定剂、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白砂糖,使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03,0.02,0.03,0.03,30 MPa压力均质2次,制得风味可口、营养丰富、稳定性好豆芽乳饮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凤丹’蓇葖果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的同时,探讨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以充分了解‘凤丹’种子的发育特性,并为其科学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凤丹’蓇葖果及种子为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6个阶段进行生物学观察,同时测定种子中的含水率、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总淀粉酶、总蛋白酶、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ase)和植物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结果】 ‘凤丹’种子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绿熟阶段(花后45~85 d)和褐熟阶段(花后95~115 d)。在测定的各阶段,种子含水率持续显著下降,种皮颜色由黄色变为乳白色,最终表皮坚固,呈黑褐色。果皮颜色也从绿色转变为黄褐色,最终呈现灰褐色并伴随着果荚开裂。对营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而言,‘凤丹’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旺盛期主要集中于花后45~85 d,中后期时油脂增长较为缓慢,于成熟时达至此次测定的最高值(33.1%)。可溶性糖的消耗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积累的趋势类似;且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均于花后85 d时达到了此次测定的最低值。在此过程中,总淀粉酶活性和总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分别与粗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相反,且当粗淀粉含量随着总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而减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着总蛋白酶活性的降低而升高。此外,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则随着油脂积累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各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等变化趋势表明,‘凤丹’种子于花后115 d左右采收较为合适。同时,在栽植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案,于花后45~65 d时需保证水分及磷肥的充分供应;花后65~85 d时,则应以浅浇灌为主,增施适量的氮肥及钾肥;而种子发育中后期,应进一步适量减少水分供应,并追施少量磷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灌水时间下毛竹伐桩根系化学计量及生理特性的差异,为毛竹伐桩灌溉时间长短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毛竹灌水伐桩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对照灌水0 d(CK)、灌水180 d(T1)、灌水360 d(T2)、灌水720 d(T3),分析比较4个不同灌水时间长度后,毛竹伐桩根系化学计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结果】 随着灌水时间的延长,毛竹伐桩根系碳(C)含量不断增加,而氮(N)和磷(P)的含量则基本均呈先升高后降低,m(C)/m(N)和m(C)/m(P)不断上升,m(N)/m(P)保持相对稳定。毛竹伐桩根系各种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随着灌水时间的不断增加而升高,而毛竹伐桩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随着灌水时间的增加明显降低。【结论】 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认为,在360 d内对毛竹伐桩灌水仍能起到较好的灌溉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凤丹’蓇葖果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的同时,探讨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以充分了解‘凤丹’种子的发育特性,并为其科学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凤丹’蓇葖果及种子为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6个阶段进行生物学观察,同时测定种子中的含水率、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总淀粉酶、总蛋白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和植物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结果】‘凤丹’种子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绿熟阶段(花后45~85 d)和褐熟阶段(花后95~115 d)。在测定的各阶段,种子含水率持续显著下降,种皮颜色由黄色变为乳白色,最终表皮坚固,呈黑褐色。果皮颜色也从绿色转变为黄褐色,最终呈现灰褐色并伴随着果荚开裂。对营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而言,‘凤丹’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旺盛期主要集中于花后45~85 d,中后期时油脂增长较为缓慢,于成熟时达至此次测定的最高值(33.1%)。可溶性糖的消耗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积累的趋势类似;且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均于花后85 d时达到了此次测定的最低值。在此过程中,总淀粉酶活性和总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分别与粗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相反,且当粗淀粉含量随着总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而减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着总蛋白酶活性的降低而升高。此外,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则随着油脂积累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各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等变化趋势表明,‘凤丹’种子于花后115 d左右采收较为合适。同时,在栽植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案,于花后45~65 d时需保证水分及磷肥的充分供应;花后65~85 d时,则应以浅浇灌为主,增施适量的氮肥及钾肥;而种子发育中后期,应进一步适量减少水分供应,并追施少量磷肥。  相似文献   

11.
地栽牡丹根系萌动前后营养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政  郭冠男  王雪玲  申萍  何松林 《河南科学》2013,(12):2166-2169
以三年生实生苗牡丹‘风丹白’为材料,探讨牡丹根系萌动前后不同时期根系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淀粉含量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后下降的整体走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相对休眠期(12月13日至1月10日)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可溶性糖积累明显并维持在较高的量,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逐渐增加.根系萌动(2月27日)开始后,牡丹根系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急剧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继续保持升高的总体趋势.根系生长旺盛期(3月6日至3月13日)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含量反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下枸杞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枸杞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接种于对照及含100,200,400mmol/L NaCl的培养基上,培养1,3,5,7,11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枸杞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培养1,3,5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5d后开始下降;培养11d时在不同含盐培养基上加入外源ABA,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通过SDS-PAGE电泳实验发现,当NaCl浓度为400mmol/L时,在愈伤组织中诱导出一条40.5kD的新蛋白.  相似文献   

13.
Hg2+对蒜鳞茎生长的毒害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蒜鳞茎在不同浓度 Hg2 的水溶液中培养 ,随着 Hg2 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 ,根的生长速率递减 ,30 0 mg/L组 4 d后几近停止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 ,分裂异常比率增高 ;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下降 ;叶绿素含量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叶绿素 a比叶绿素 b下降幅度更大 ;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低浓度范围内 (50~ 2 0 0 mg/L )高于对照组 ,但高浓度 (30 0 mg/L )时或低浓度长时间处理时 ,其活性下降明显 .Hg2 对蒜瓣有极强的毒害效应 .  相似文献   

14.
NaCl胁迫对河南道地红花幼苗生理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培养法,以7个河南道地红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NaCl(0、50、100、150、200mmol/L)胁迫对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7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对7个红花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延津红花和刺红花幼苗Chl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它品种均呈下降趋势;盐胁迫下MDA和SS含量较对照均有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除封丘红花SOD活性及南阳红花POD活性随盐浓度升高逐渐下降之外,其它品种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依据7项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得出耐盐性的大小顺序为:封丘红花白沙二号南阳红花延津大红袍延津红花刺红花、虞城红花.  相似文献   

15.
不同盐碱化草甸羊草越冬根茎中可溶性糖和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嫩平原不同盐碱化草甸的羊草越冬根茎中果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越冬根茎中有机物质与土壤pH值、电导率及7月中旬时羊草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越冬根茎中的果糖、蔗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土壤中盐碱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pH值和盐度的逐渐升高,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果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羊草越冬根茎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7月中旬时羊草的密度和高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氮气鼓泡法建立斑马鱼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为后期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氮气鼓泡法建立血管认知障碍模型;采用T迷宫以斑马鱼进入EC区作潜伏期为指标;社交实验以接触时间、接触次数为指标,检测斑马鱼认知功能;斑马鱼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于建模后60 d测定斑马鱼脑匀浆中含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量.氮气模型组结果显示,T迷宫在45 d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持续至60 d,与30 d相比,45、60 d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社交实验中30~60 d时追逐时间次数呈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在30 d第2次和4次互相交流时间出现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在60 d第3次和4次被追逐时间出现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SOD测定结果显示,氮气组显著性下降(P<0.05);MDA测定结果显示,氮气组显著升高(P<0.05).氮气鼓泡法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出现认知功能损伤,同时出现脑内脂质过氧化造成的脑损伤,表明模型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17.
以健康当归植株为材料,人工接种当归根腐病菌不同菌种侵染当归,每隔7天测定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以探讨当归感病后植株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归感染根腐病菌后,不同病株体内SOD和CAT活性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都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变化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但可溶性糖在0~7天内快速升高,在第7天达到了高峰,而可溶性蛋白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在接种后持续增加,且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增加幅度不断增大,到21天时都达到了峰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广泛分布的5种野生蔷薇资源(金樱子、毛萼蔷薇、长尖叶蔷薇、木香花、蛾眉蔷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指标的测定,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个野生蔷薇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均随温度降低而不断上升,脯氨酸含量则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5种蔷薇属野生资源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峨眉蔷薇,木香花,长尖叶蔷薇,金樱子,毛萼蔷薇.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性玉米接种矮花叶病毒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对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抗感病品种沈137和Mo17,以未接种植株为对照,接种矮花叶病毒后,对144 h内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及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接病后抗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或有上升而感病品种则下降;丙二醛含量在抗感玉米中均变化不大;抗病玉米中H2O2含量下降,而感病玉米中无太大变化.接病后的玉米叶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为抗病品种的CAT活性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感病品种变化不大;抗病品种的POD活性高于对照,感病品种则以下降为主;SOD活性在感病玉米中呈升高,抗病品种中变化不大;PAL酶活的变化是抗病品种表现为先升高随后下降,而感病玉米则相反.用干燥和冷冻保存后的病叶接病,玉米的发病情况是冷冻保存的叶片比干燥保存的叶片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土壤含水率对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叶片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特征和规律。【方法】以5年生兔眼蓝莓(V.ashei)为试材,通过人工控制设置不同土壤含水率梯度,分析不同土壤含水率对蓝莓植株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土壤含水率增加,蓝莓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M”形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蓝莓果实单果质量呈“S”形变化趋势,果实中花青素和维生素C(VC)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当土壤相对含水率低于35%~40%或高于95%时,蓝莓叶片生理和果实品质都会受到显著影响,叶片中MDA、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果实中花青素和VC积累显著降低,SSC含量升高,蓝莓果实的质量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加,当土壤含水率达到65%~70%后,果实的质量不再显著增加。采用隶属函数计算得出,土壤含水率处于65%~70%时适合蓝莓生长。4个蓝莓品种中,‘园蓝’(‘Gardenb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