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千湖之省的由来据地质资料记载,一亿年前,面积巨大的江汉——洞庭地凹形成。又过了5000余万年,长江、汉水在地球上出现,滔滔大水注入地凹之后,万里云梦泽由此而生。在随后的地质年代里,因欧亚大陆板块的抬升及气候变化,海洋似的云梦泽被逐渐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湖泊水系,其中洪湖、梁子湖、西凉湖、(氵刀)汊湖、网湖、斧头湖、张渡湖、沉湖就是江汉湖群中的代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古今,江汉湖群都是荆楚人民的生存之本。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就是新石器时期人们倚山伴湖繁衍生息的佐证。又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江汉湖群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江汉湖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征及其度量。  相似文献   

3.
长江源头典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残留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地处长江源头典型湖泊之一的红枫湖为试区,对该水域的14个典型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进行了调研,以揭示长江源头典型湖泊中PCBs的残留现状,以及各种同系物在湖泊底质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CBs残留总量介于ND~87.7 ng/g之间,平均值在27.2 ng/g,主要以4~6氯联苯为主.按残留量均值从高到低的几种同系物依次是:PCB138>PCB153>PCB126>PCB180>PCB105;检出率较高的几种同系物依次是:PCB153>PCB138>PCB126>PCB180.PCBs含量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花鱼洞大桥为界限,将湖分为南北两湖,PCBs总含量北湖明显高于南湖.初步认为工业污染和PCBs理化性质是造成百花湖底质中PCBs来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峻,限制了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长江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沿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长江水系沿程6个重点湖泊为对象,探讨其富营养化历史演变特征、成因及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长江流域6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外源输入与内源释放是其主要原因,湖泊形态与水文条件也起了辅助作用:6个湖泊都是浅水湖泊,且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与藻类生长。对于外源中工业和生活源输入,其控制措施相对成熟,通过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及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等措施,可大大减少入湖营养物含量;而外源中的面源污染则需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平衡施肥、生态工程(湿地、塘等)防治。对于内源释放,其治理过程相对复杂,目前主要有底泥疏浚、沉积物氧化、化学沉淀、底泥覆盖、微生物制剂、生物浮床等多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但不同湖泊因其物理化学条件差异,适用方法也不同,故各湖采取的内源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论证。控制湖泊内外源营养盐输入的同时,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并保障治理与管理并重,才能确保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长期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湖区洪涝灾害形成机理与生态减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江汉平原湖区由于长江干、支流中上游水流失与湖泊沙瘀积,过度围湖景殖,堤防财团及高水位地段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不合理等原因其洪涝灾丰发生次数增多损失加重,通过分析该区洪涝灾害的形成机理,提出生态减灾的对策;强化流域生态减灾意识;适度退田还湖,增加蓄洪能力;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建立适应 生规律的耐溃农业模式体系,避洪农业。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江汉湖群调蓄能力及效益、影响湖泊调蓄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江汉湖群调蓄功能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武汉市旅游地貌的特征是:三足鼎立的特殊地貌景观,长江汉水丁字交汇的江城,宽阔平原上点缀特有残丘,湖泊星罗棋布的美丽湖城。  相似文献   

8.
沸湖     
<正>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岛上有个像一锅煮沸的开水的湖泊,湖面上热气腾腾,把食物放进湖里,只要一会儿,食物就煮熟了。地质学家分析,这个沸湖可能是个古老的火山口。湖底下的岩层  相似文献   

9.
湖滨湿地是陆地和湖泊水体的连接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对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湖滨湿地和湖泊沉积物中化学元素和生物硅藻的研究,表明湖滨湿地对入湖物质具有明显的拦截作用和生态功能,由于人类活动对龙感湖湿地的破坏,减弱了湿地对流域物质的拦截,造成了湖泊生态功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地处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斜面上,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洞庭湖雄踞北东,外衔长江,内接四水,形成复杂的江湖关系;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复杂的江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湖北省1996年~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2000年以来江河湖泊的水质统计数据,分析10年来土地利用方变化强度、近年来长江、汉江、中小河流以及主要湖泊的水质变化趋势以及水质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最大的是耕地;近年来,江河湖泊的水质都在明显下降;湖北省水质不能明显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土地利用,以及人类对江河湖泊的不合理养殖和改造;化肥农药等污染源直接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而不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使湖北省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水质恶化;通过增加植被覆盖、降低更低坡度以减少雨水对地表土的冲刷、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建农村企业污水处理厂、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2.
鄂东太白湖的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次实测数据与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量算了太白湖的形态特征值;探讨了湖泊水文特性,即对湖水水位变化、运动状况、水温时空变化、光学特性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猫活动;屈家岭文化时期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间洼地湖泊、沼泽形成。魏晋以来,特别是长江分流入洞庭,导致了洞庭湖的迅速扩张,19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泥沙入洞庭湖及人类围垦,使洞庭湖迅速淤浅,湖泊面积锐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3S技术的扬州2500年间城市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考古学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 运用3S技术和历史地理学方法, 将河口变迁、河道变迁、运河变迁与城市空间演变相结合, 探讨古城扬州在2500年间城市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因素。首先基于行政区划图在2006年LANDSAT ETM遥感影像图上截取扬州市区边界; 然后以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为基础, 对关键点进行GPS定位, 利用ArcGIS9.3将位置点和影像数据叠加, 复原历史时期扬州附近长江河道的演变过程, 定量获取古城扬州在不同时期的属性数据, 由长江河道与邗沟的演变过程, 得到不同历史时期扬州城的水域面积、泥沙淤积面积及城市面积; 最后, 依据属性数据分析扬州城市演化的特征, 并探讨影响古城扬州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 扬州城市演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气候因素是城市演变的大背景; 长江河道和运河水系变化则引导城市演化的方向; 长江河道北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南移导致古城扬州的演变, 反过来又带动内河航运的延伸, 城市则依运河的方向拓展, 即使城市缩小了, 依然邻近运河的方向; 总体上看, 唐代之前, 城市演变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多, 唐代之后则受人文因素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江经济带平原湖区的浅水湖泊,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红外遥感的湖泊水深测量方法.首先根据湖泊水温的垂直分布规律,推导出浅水湖泊中表层水温与水深平方的倒数存在近似的正比关系.然后以武汉东湖为例,利用Landsat-8热红外(TIRS)遥感影像数据反演东湖水表温度.结合实测水深测量样本点对,利用半经验回归方法,确定水深与水温的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由水温反演出整个湖泊的水深,最后再结合影像当日的水位数据得到水下地形.试验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为0.657,在浅水湖泊水深反演中能取得平均相对误差8.93%的相对测深精度.试验表明, 利用热红外遥感可为长江经济带平原湖区浅水湖泊的水深测量和水下地形测量提供一个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Many lakes of China a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specially freshwater lakes, and their formation and evolve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water system and anthropic activity. In the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intensi…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调水期风场对淮河入江水道高邮湖、邵伯湖输水流场的影响,采用MIKE21 Flow Model建立研究区域的二维风生流数值模型,在盛行风场作用下分析两湖泊的水动力变化与水质更新规律。结果表明:风荷载作用下,高邮湖内形成了多个形态迥异的风生环流,环流的流向、形状与风场的风向密切相关;新民滩控制线的上下级湖面是风涌增减水作用显著的区域,风速越高水位变幅越大,该水位变幅可能导致高邮泵站设计扬程与调水动力不足;风场的剪切拖曳作用对湖区水体与长江水体的更新置换规律也有影响,顺风条件下湖区水体水质的更新速度与程度显著提高,而逆风条件下水体更新强度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Lake level and area variations are sensitive to regional climate changes and can be used to indirectly estimate water balances of lakes. In this study, 10 of the largest lakes in China, ~1000 km2 or larger, a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changes in lake level and area derived respectively from ICESat and Landsat data recorded between 2003 and 2009. The time series of lake level and area of Selin Co, Nam Co, and Qinghai Lake i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Xingkai Lake in northeastern China exhibit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Selin Co showing the fastest rise in lake level (0.69 m/a), area (32.59 km2/a), and volume (1.25 km3/a) among the 10 examined lakes. Bosten and Hulun lakes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show a decline in both lake level and area, with Bosten Lake showing the largest decrease in lake level (?0.43 m/a) and Hulun Lake showing the largest area shrinkage (?35.56 km2/a). However, Dongting, Poyang, Taihu, and Hongze lakes in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present seasonal variability without any apparent tendencies. The lake level and area show strong correlations for Selin Co, Nam Co, Qinghai, Poyang, Hulun, and Bosten lakes (R 2 >0.80) and for Taihu, Hongze, and Xingkai lakes (~0.70) and weak correlation for East Dongting Lake (0.37). The lake level changes and water volume changes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for all lakes (R 2 > 0.98). Water balances of the 10 lakes are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both lake level and area changes, with Selin Co, Nam Co, Qinghai, and Xingkai lakes showing positive water budgets of 9.08, 4.07, 2.88, and 1.09 km3, respectively. Bosten and Hulun lakes show negative budgets of ?3.01 and ?4.73 km3, respectively, and the four lak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show no obvious variations.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lake level and area changes in these four lakes are also discusse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could serve as a fast and effective tool for estimating lake water balance.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湖泊发育新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嫩平原为长期沉降的断陷构造平原。北北东、北西和东西向发育的断裂构造控制着湖泊发育的空间格局,形成断陷湖盆。东升西降的掀斜运动机制,使湖泊群集中分布在平原区的西部,并造成湖岸地貌发育的不对称,第三纪以来,沉降中心的迁移,控制了松嫩平原湖泊发育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变迁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结合现代水文、河流、地貌、沉积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环境变迁问题提出以下观点:1)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先奏为古屠申泽,其湖面远大于西汉至北魏时的屠中泽;2)西汉至北魏时屠中泽向北萎缩,湖面减为原来的44%,西汉所置窳浑,临戎、三封3县即位于河湖之滨的绿洲之上;3)黄河干流中滩~协成段受科里奥利力作用的影响,右岸冲刷较多,是该区黄河多次改道东移的惟一原因.黄河迳流是古屠申泽得以存在的惟一水源,故黄河改道是该湖不断萎缩终于干涸的根本原因;4)屠中泽干涸后湖盆受西北强烈干燥气流及沙漠流沙的侵袭,迅速沙漠化.小片绿洲亦因弃耕、缺乏植物覆盖而沙化、消亡;5)沙漠中湖泊对改善滨湖生态环境的作用显著,但其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也十分巨大,对于极为缺水的黄河流域而言,维持湖泊的存在并不一定合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