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和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2010年期间深圳人口增长的时空特征和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作为快速增长的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增长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其次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②深圳人口增长的波动性较大且内部差异显著,各街道人口变动幅度在持续增大,快速增长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人口负增长地区则位于相对偏远地带。③深圳人口分布的热点区集中在中心城区,冷点区则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东部地区和光明新区,人口集中度较低,分布较为分散,人口重心呈现西北向移动的趋势,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由"1个高中心"演变为"1个高中心+1个外围中心"再到"1个高中心+2个外围中心"。④作为快速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发展处于成长阶段并逐步迈向成熟阶段,人口变动模式处于绝对向心期向相对向心期发展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亚五国的经济环境和对外经贸交往的特点,河南省根据自身省情可以以大开发为背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该地区发展经贸合作,在劳务、旅游贸易、农业、油气开发、经济技术合作等多个领域开展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3.
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较敏感.从分析旅游开发初期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进行研究,指出了在开发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处理好社区居民受益与旅游发展、旅游者与回族民俗文化开发以及旅游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发展关系,提出了今后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路径,即家族内部联合开发旅游和旅游开发与地方民族产业发展结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空间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利用1990,2000,2010年河南省县域非农业人口数据,分析了199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大致为西高东低,西北部与京广铁路沿线部分形成一个"T"字形的县域城镇化率较高的区域,低城镇化率分布在开封—周口等黄淮地区.②城镇化发展较好的县域大部分分布在那些工业化水平高,资源丰富的地区,而那些传统的农业地区(如黄淮平原地区)城镇化率依然较低.③县域经济发展阶段、人均粮食产量、人口密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河南省重点发展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同时,注入更多的精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完善县域产业结构,增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概念、内涵及"点-轴"理论,结合典型流域开发经验模式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构建了淮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苏北地区及沿运河城镇轴等区域的中心城市评价模型.选取相应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运用中心指数测度淮安中心职能强度,结合SWOT分析和调查问卷分析,从地理位置、产业、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三中心一极一带"建设下淮安市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河南省独具特色的"中国画虎第一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村利用新媒体传播"民权虎"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跨越媒体界限"、"塑造文化认同"以及"探寻多媒体传播途径"三个方面探讨了"民权虎"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不同地区经济开发发展动态比较研究基于“开放带动战略”的要求及全国全省经济开放发展的形势,本研究从较高的层次对河南省及不同地区经济开发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差异变化进行动态比较研究,以期为未来河南省及不同地区经济开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清淅有效地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小城市密集地域空间可持续增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金华地域城镇群为例,在考察地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6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增长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金华地域城镇群的演进过程与发展现实,认为可持续的地域城镇群空间增长模式应该是向局部城市(金华、义乌等)为多中心大城市(Polycentricity)、大部分城镇为单核向心的紧凑型中小城市、整体为多中心城市区(PUR)的地域城镇群空间结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对区域旅游联合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竞争和发展,旅游区域联合开发的趋势日益明显,按照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将区域联合开发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强强联合,即旅游业相对发达地区的联合;一种是强弱联合,即相对发达地区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联合;第三种是弱弱联合,即旅游发展落后地区的相互联合。同时还对区域旅游联合开发的重要意义和开发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乡土文化作为民族地区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及"三集中"过程中逐渐被消解和淡化,其传播途径由传统的传播方式向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传播方式过渡.以青海互助土族为例,设计并实现了土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并从用户体验、顾客满意度、产品优势、网站服务及客户关系等指标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抢救与保护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加快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发展很快,但区域差异非常明显,而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对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河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构建相关的指标体系,并确定核心指标权数和一般指标权数,根据指标体系中各项统计指标的权数作量化处理,得到河南省的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针对不同的地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减缓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达到有效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利益关系,保证河南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镇体系的发展分布研究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川中地区是四川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内陆边境口岸地区作为我国沿边开放政策的战略前沿,随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速推进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但整体上其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存在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不协调、口岸经济带动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传统的“重规模、高能耗”的城镇化道路,不符合其自身依托口岸经济、受制与接壤国家的发展环境、多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基础.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出发,结合云南省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化发展实际,在总结其城镇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城镇化发展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合作、口岸经济以及口岸与城镇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而提出以完善城市(镇)对口岸的反哺功能、构筑城乡经济互动空间、培育城乡发展支撑、关注民生内涵、优化生态环境为云南边境口岸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依托路径.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产业结构调整决策的AHP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就芜湖选择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作了实证分析,旨在芜湖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产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当前关于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存在争论。通过对河南省的定量研究,探讨了现阶段知识产权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基于该结论,对河南省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为河南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不容懈怠。澳门地狭人稠,如何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海洋事业一直备受关注。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澳门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区域协调、产业优化、金融发展等为目标,提出了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加快实现澳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时代及社会大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宏观经济形势、政策法律等层面及民企本身存在的内部管理、资金流转等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壮大。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企业管理的转型与创新;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农"字做文章;发扬豫商精神,提升豫商深层价值等。  相似文献   

18.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晶  冯德显 《河南科学》2009,27(12):1613-1616
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撑,农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初步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总结出工业化、平原农区特色经济、山区资源开发三大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并就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布局、“三农”问题等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应有不同特征.以河南省为例,基于2005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参照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将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工业化阶段、前期工业化阶段(初级、中级)、传统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结果显示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从西北向东南的梯次递减,并对其区域间经济特征和城乡差距做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城乡统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心城市体系建设及河南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10,28(9):1189-1193
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心城市在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具有就业、居住、要素集聚、支撑发展和辐射带动五大经济学功能.河南省已经处在城镇化高速推进期,中心城市体系建设面临重要任务:建设郑汴都市区,推动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建设新型城镇体系和特色产业城市、宜居城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建设郑汴都市区是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