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碰撞事故再现的快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DAMS软件平台上,开发了用于碰撞事故快速再现的专用模块,把在事故现场记录下来的主要参数在事故参数输入界面输入,即可利用这些参数建立参数化事故模型,求解后即可用三维再现道路交通事故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交通事故再现领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WDM技术、USB技术及事故再现的模型,对系统中视频采集过程的实现机制、视频采集系统模型的软件实现和交通事故中的理论碰撞模型进行了研究.解决了交通事故中的视频采集、事故再现和事故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并在理想模型和实际模型情况下对一维碰撞模型进行了模拟再现.  相似文献   

3.
段敏  朱聆 《科技信息》2007,(3):18-19
事故再现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鉴定或原因分析的重要方法,也是交通安全改善研究中的重要步骤.针对目前国内提出的事故碰撞理论模型,采用迭代的方法,按照方向误差最小的优化准则,对速度计算结果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4.
CM碰撞模型的建立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再现交通事故 ,该文从间接描述碰撞阶段的特征参数出发 ,采用不同的参数子集 ,建立了分类碰撞模型。提出了虚拟模型的概念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根据特定碰撞类型的特点进行分析 ,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进行模型假设 ,简化了模型的求解。编制了计算机应用软件。并用日本汽车研究所与整车碰撞实验数据系列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应用于事故再现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弹性恢复系数人为选取对Ishikawa回弹模型再现事故的影响,考虑车辆变形这一重要参数,在Ishikawa回弹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能量守恒公式,建立新的碰撞动力学模型并再现一起实际事故,通过pc-crash进行验证表明:所建模型能很好地再现交通事故,且该模型不易受弹性恢复系数选取的影响,对弹性恢复系数的选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3起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根据现场采集的事故参与方信息,利用Pc-Crash软件建立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对事故过程进行再现分析,从而确定事故参与者在碰撞前的形态.涉及道路弱势群体参与的碰撞类型,事故再现主要集中在车辆损坏信息与人员伤亡信息的交互融合性;涉及到车辆大面积损坏的碰撞类型,事故再现主要集中在碰撞角度、制动反应时间、转向角度等碰撞序列、车辆运行轨迹与事故现场采集信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和伤亡情况的统计分析,运用综合事故率法建立了危险度模型,提出了交通事故数、事故严重程度和事故原因等因素的量化方法,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段存在的危险路段进行了科学识别.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所需要的参数比较容易获取,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可为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事故车辆占用车道,造成事故路段形成交通瓶颈,影响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导致事发路段的车辆延误和排队长度的增加。为了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对交通造成的影响,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建立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和路段上的交通事故模型,分析不同输入交通量、大小车比例下,事故路段的车辆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中国高速公路在事故情况下的有效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输入交通量越大、大车所占比例越大,交通事故的影响时间越长、范围越大;运用VISSIM仿真模型得到基于中国高速公路交通特点的有效通行能力参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以及事故再现在交通勘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视频图像捕捉、视频图像压缩、无线传输等技术,为快速、有效地采集事故现场数据,为事故再现及事故分析提供有效支持,通过机器人视觉系统实现了交通事故的再现、交通事故数据化管理和判断分析,为将来智能化的交通事故决策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交通事故中侧撞事故严重性最强,分析侧撞事故伤亡特征并得出决定性影响因素有助于降低事故风险.该文先使用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 然后,通过随机森林、神经网络、SVM模型3种分类模型来验证降维效果,得出事故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最后,构建了3种Logit模型来探究事故伤亡程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各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提取安全气囊、车辆类型、年龄、防护措施等9种重要程度较大的影响因素作为特征子集时,模型的准确率和有效率达到较高水平.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在T字路口、驾驶员为男性等情况下事故率较低; 车辆体型越大事故伤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
面向事故分析的车身关键参数数值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汽车碰撞事故再现方法中常用的动量/能量和变形/能量分析方法需要对所涉及车辆的部分参数(如恢复系数和刚度系数)进行确定,传统的参数确定方法需要通过多次实车碰撞试验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等缺陷,不适应目前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据此,提出利用被试验验证的整车有限元模型对上述参数进行多种速度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将模拟试验得到的恢复系数应用于一起真实碰撞事故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该参数的可靠性及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短暂、原因复杂,使得人们难以掌握交通事故发生过程的破坏形式以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为了形象地模拟道路交通碰撞事故过程,清晰地展现破坏形式和碰撞能量,基于Quest3D虚拟现实平台,运用PhysX物理高阶引擎技术,针对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两车碰撞开发了汽车碰撞仿真系统。结果表明,通过碰撞方式控制、相关参数控制、制动控制等多功能仿真控制,实现了白天、晚上、雨天、雪天等全天候下弹塑性三维碰撞模拟;渲染汽车碰撞过程中车身的凹陷、撕裂等破坏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实时输出碰撞速度、速度、动能、坐标向量、制动距离、角速度、角动量等定量化数据,为汽车碰撞事故的分析与重现提供了有利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的人-车碰撞事故形态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事故重构已成为事故鉴定的重要技术手段,对还原交通事故碰撞过程十分有效。目前绝大多数重构技术均依赖于事故现场碰撞信息的采集;但准确性较低且缺乏通用性。针对某真实人-车碰撞事故案例,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人-车碰撞数字化模型;并借助其重构事故发生时的各参与方运动状态,实现车辆损伤信息与行人冲击损伤机理的多重融合。通过行人最终位置、车辆受损区域、行人损伤等事故现场信息,验证数字重构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探讨汽车前部结构设计与人员损伤的内在联系提供理论支撑;亦对制定有效规范的交通行为举措,保护交通事故中弱势群体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轨迹优化、有限元理论及多刚体方法对某起典型三车碰撞事故案例进行数值再现.以车辆停止位置为目标函数,车身接触位置为约束条件模拟计算出事故发生过程.利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计算出车内乘员头部加速度,以此进行人体损伤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车辆撞击护栏的过程,通过护栏变形数值模拟结果与真实事故中的变形量相比较,验证车辆撞击速度的可靠性.通过案例分析认为综合利用事故中遗留下的刹车印迹、车身或其他物体变形、人体损伤等多种信息,可以对碰撞事故进行精确分析,同时各信息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和验证,从而为事故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汽车碰撞剧烈程度与碰撞过程中单一运动变量的关系,在已有的实车碰撞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选择碰撞车质量、碰撞前车速和碰撞车动量为基本物理量,应用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它们对汽车碰撞剧烈程度的影响,可为汽车碰撞事故的分析提供简单、实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小半径曲线事故黑点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实际事故黑点的行车实验,表明在事故黑点处,汽车的侧向加速度增大,驾驶员心率比一般路段增加了20%以上,加大了驾驶员心理生理负担程度.同时通过道路透视效果分析发现,小半径曲线线形视觉效果不良,是导致驾驶负荷过大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基于事故成因提出了道路交通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应用有限元理论提出了基于车身关键点三维变形的事故再现方法.以某起车障碍物碰撞事故为例,建立车身、驾驶员及事故现场环境的有限元模型,根据事故特点,确定碰撞速度及角度为变化因素,在车身上选择关键点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响应面理论和均匀设计方法最终求解得到碰撞前车与被撞物围墙之间的角度、碰撞接触时刻的汽车运动速度及在事故中人体伤害的评价.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对缺少刹车印迹的事故进行再现研究,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定点检测数据的城市干道车辆轨迹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干道实际交通数据条件,通过融合定点检测器和交通信号配时数据,基于交通波动理论和交通仿真的思想,开发了一种新的车辆轨迹重构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依赖于高频率的浮动车数据以及未考虑车辆变道和路侧出入口进出车辆干扰的缺陷,并以青岛市一条信控干道的实证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中仍沿用传统车身,未同时考虑碰撞相容性和正面碰撞安全性的问题,基于混合元胞自动机拓扑优化方法,以在约束条件下吸收碰撞能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对车身结构进行多工况概念设计,从而确定出合理的电动汽车车身布局,设计出了一种满足正面碰撞安全性与碰撞相容性的车身头部结构.结合拓扑优化结果进行有限元模型验证与厚度分析,结果表明:2~3mm的汽车头部厚度可在满足正面碰撞安全性条件下平衡碰撞过程中车体结构的纵向错位,保证碰撞力的均匀分布,实现车身轻量化.  相似文献   

20.
轿车前轮主销后倾角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轮定位参数的确定是汽车悬架系统设计中的难题。为了从理论上获得轿车前轮主销后倾角计算公式,考虑结构参数、独立悬架性能要求以及轮胎侧偏特性,建立了轿车前悬架主销后倾角计算方法。以中国产某型轿车作为算例,对其前轮主销后倾角进行了计算。采用计算的主销后倾角值对该车做了高速回正性能试验,试验综合评价计分值为73.4,符合GB/T 6323.4-97的要求。结果表明,建立的轿车主销后倾角计算公式有一定的准确性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