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12,(24):96-97
在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而中国法治的最大困难则来自文化传统。作为法律运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人们行动先导的法律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是造成法律实施不理想的一个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建设中国法治社会,同时也必须弘扬和开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中国的法治建设在注重制度层面建设的同时必须正视和构建与法治国家相匹配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高校的法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高校的法治构建必须注重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注重高等教育和高校公平,注重高校和谐内外环境建设,培育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各种类型的社会失范问题日益凸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治建设应当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失范治理研究的重要场域。从法治视角来看,法治意识与法治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失范治理的重要基石。以法治意识薄弱与法治体系滞后为主要表征的法治乏力困境是当代中国社会失范问题的重要成因,应从培育法治意识与建设法治体系等方面推进法治建设,为当代中国社会失范治理提供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4.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在党领导下所要倡导的法治文化,正是党领导下的以法治国所需要的先进文化。法治文化的建立,正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因素。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拙、政治体制的社会基础、正义公平的法制基础以及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作为地基铺垫来实现完成。而在众多要素中,文化要素是其中关健的因素,没有这个由文化到政治、由抽象现念到具体制度的转化,就不会有现代法治。所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是推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力童,对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不仅是法治的生长根基,也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法治的中国特色,应在于它不仅要保障一般意义上的秩序、自由、效益和正义,更要成为和谐正义.当下中国法治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法治"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向度,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实践,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成为一个充满和谐精神的伦理实体.  相似文献   

6.
刘泳平 《科技信息》2012,(36):123+125-123,125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精英培育和人才集聚的重要基地,高校法治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双重身份,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高校的双重任务,高校法治理念教育和依法治校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医学院校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之一,必须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法治原则,让法律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内心真正的信仰.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法治信仰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培育学生的法治信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拓宽医学院校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途径,积极培育学生的法治信仰,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并逐步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周宁宁 《科技信息》2006,(12):242-243
保护环境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积极推进环境法治,才能切实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深入贯彻环境德治的重要思想,才能加强环境建设。环境法治与环境德治并举,全面、充分、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坚持环境法治建设与环境道德建设的同步发展,必能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必能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文明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法治观念的培育是我国法治化的难点之一,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是这一难点得以解决的关键。入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是深刻的,也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 ;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 ;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社会生活领域。独立的市民社会是法治形成的必要社会条件。市场经济作为市民社会的经济形式促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发展,并孕育社会普遍的法治理念。市民社会权利以各种形式制约国家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社会条件。中国在探求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富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做出正确的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12.
高校法学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强化现代学校法学教育,提高现代学校法学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高校法学教育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及师资力量不足等一些问题与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现状与它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校法学教育应采取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实施“法律诊所教育”;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以此推动我国高校法学教育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虽然在近百年的西方法学中,逻辑的功能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必须看到,法律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逻辑规则在解释法律、论证法律的时候有固定法律意义的功能。所以,法律学人必须认真地对待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这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法制建设、法学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融入全球一体化,由此而引出的民族精神问题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民族精神决不能被“西方文明”所异化,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要抓住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并积极建设校园文化,把民族精神的培养同校园的建设具体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晋商经营理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法律文化在我国古代商业运行管理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基本精神暗合了当时的商业伦理.晋商恪守诚信,灵活创新,敬业进取,黜奢崇俭,团结协作,同舟共济,以人为本、选贤任能的经营理念,蕴藏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之中,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关于法律确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确定性可以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可预测性,可以控制权力,保障权利。但是,法律的确定性又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在介绍这些理论争论的基础上我们展现法律确定性的困境与出路,在中国法制建设中实现法律的确定性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促进了法律职业发展,但还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不协调等问题。应当进一步改革法学教育培养模式,使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形成良性互动,并逐步改革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录用制度,促进法官、检察官录用制度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分离,使中国法治建设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论证评价中争议最多的因素就是论据能否为论题提供充分的支持,法律论证评价也不例外。法律论证评价的核心问题就是法律论据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评价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公证法律责任体系中应增加对公证辅助人员进行规范的内容。公证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应以过错责任为基础,以严格责任为补充,且实务中不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公证刑事责任中应注意,公证员行使公证职务时的身份并非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但在行政或事业性质公证机构中的公证员在行使公证行为以外的职务行为时可以依据该公证机构之性质来认定其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是在环境管理实践中探索、借鉴和总结出来的,也是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的。但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原因,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环境法制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文章探讨了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成因,并对如何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