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相结合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发展道路,就要准确把握高校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切实提高对产学研相结合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构建高校“学为核心,产研助学”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完善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会存  梁纪凤 《科技资讯》2012,(19):183-183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及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趋势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更显得十分必要。在阐述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提出产学研合作是推进实践教育和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的显效途径,也是顺应新世纪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式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福建:出台产学研新政策为加强企业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最近,福建省出台了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实行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设立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基金,省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安排500万元,用于产、学、研项目开发。对联合...  相似文献   

4.
沈阳铸造研究所是从事铸造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推广和产品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铸造行业占据核心地位,2008年被辽宁省评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铸造所始终把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坚持有组织、有规划、有专项资金、有政策扶持的科技创新策略,全面推动产学研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铸造所结合实际工作,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大开放、大合作观念,不拘形式,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吸引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大学、研发机构、优秀人才或项目,实现了产学(或产研)结合、产学研政结合、产学研贸结合、产学研资结合、产业联合体结合、产学研国际合作等更为广泛的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5.
从硅谷的成功看产学研合作中大学与科技园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科技园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对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增强大学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办学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美国的硅谷是大学科技园的成功典范。本文拟从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关系分析,对比我国大学产学研合作中的实际做法,得出一些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以后,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是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产学研结合是推动科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十分重要的形式,然而仅有产学研的结合还不够,对于一些牵涉面广的高新技术领域成果的促进转化,由于其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转化的倍增规模效应,有时还需要有"官方"即政府部门的有效参与,正确引导,即实现"官、产、学、研"的结合体制,这种结合是原有的产、学、研合作体制的进一步延伸与完善.从国家产学研工程示范项目--大口径玻纤增强夹砂复合管道在上海地区成功推广应用中可见,"官方"参与并扮演正确的引导、协调的角色,无疑是产学合作成功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7.
<正>"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机制,上世纪末就有人提出,也有人提"学、研、产"相结合,似乎各有侧重,前者强调"产"对"学、研"引领,后者强调"学、研"对"产"的支撑。不管顺序怎样,"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合乎我国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8.
本论述通过理性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研究现状及不足,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结合应建立"一群两主三贯通"立体化产学研结合模式。"一群"即以专业群为纽带,针对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特点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两主"即通过学校、生产单位两个主体的紧密联系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三贯通"即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与科研项目有机融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宣城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推动产学研合作融合中,宣城高新区积极探索将产学研作为有机整体加以推进,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研"外力,激活企业"研""产"内力,"学""研"促"产"、"产"助"学""研"的产学研深度耦合的创新发展合力逐渐形成,全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正动力强劲。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较少,许多新技术得不到推广,企业技术革新速度缓慢。高校与企业广泛进行产学研合作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探讨了高校与企业之间对接存在的障碍、所需要的条件、"产、学、研、用"合作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提出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产学双方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顶岗锻炼的机会;将教师的科研、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相结合,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实现了直接服务于企业的多形式社会实践,并对模式的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最终将项目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产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建立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产学研合作必须走向产学研战略联盟这一高级阶段。基于产业技术创新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要求以及现阶段我国产、学、研的普遍状况,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是现阶段我国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取材于合肥工业大管理学院营销管理研究所和安徽省科技厅合作的关于产学研合作的课题,首先从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出发,并以安徽省为例,指出了近5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于产学研合作中"产"方、"学"方、"研"方以及产学研合作一体化中的共性和特性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加强产学研合作制度建设,努力发挥政府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以及吸取国外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围绕太原市企业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积极探索产、学、研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形成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学研合作已经从早期的点对点合作逐步向合作网络模式转变,其网络特征日益明显,产学研合作中各主体的共生特征不断显现。共生网络可以指导新时期产学研合作网络的优化,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其中,产学研共生网络的“双轮驱动”培育机制可实现共生作用的深化和网络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题目,多年以来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产学研合作我想提三点希望: 共识 第一要有共识.要重新来认识产学研和产学研的合作,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理念.据了解,在世界上一般都是产学合作,在日本叫"官产学合作".中国一直坚持产学研的合作,即使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这个方向.所以说,产学研的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中央又把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得非常明确.这把产学研合作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并且明确地提出,学校是基础和主力军的作用,企业是主体作用,科研单位是骨干和领军的作用,为产学研的合作开辟了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大的范围内的途径.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来重新认识产学研的合作,在具体的工作中探索出新的、更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一个系统要正常运行,需要有强大、稳定而持久的动力。系统运行的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内在动力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外部动力。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指产业界、高校、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在单一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合作主要是由产学研外部的国家计划和政府行为来推动的,即使有一些自发的合作,也仅仅是一种补充。高校、产业界、科研院所的经费、设备、材料等都由国家统一调拨,合作与不合作并不威胁着产、学、研…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主体之间开展的合作创新活动,“产”是指工业,“学”是指大学,而“研”则是指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将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采取什么样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从这一定位出发,其产学研合作教育应当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项目化模式贯穿其中”的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产等职合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是打破创新壁垒,整合创新资源,实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有效组织方式。囿于协同创新主体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高校在参与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制度性障碍。经研究证明,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以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和产业链融合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