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由于受实训设施、实践场地、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虚拟演播室技术通过体现"真实环境",为项目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介绍了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职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及运用。  相似文献   

2.
李杰  李捷 《科技资讯》2012,(20):198-198
虚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必将引发一场教学手段改革的潮流,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利用虚拟技术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可从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创新虚拟实训系统等方面入手,推广和使用好虚拟实训模式。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石油石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托西安石油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已基本建成以石油石化"全产业链"交叉学科群贯穿培养为特色,集系统性、多科性、通用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平台建有6大实训功能分区,13个实训模块,总结凝练出"二模块、三模式、四层次、五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教学实训案例,阐述信息化教学在"电子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任务布置以"装""调""析""修"为主线,充分利用泛雅教学平台、助学软件、三维视频、微课、课程资源平台、仿真软件及制作网页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解决电子实训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训效果不理想、设备易损坏等问题,以"氧传感器的检测"为例,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汽车传感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理论+虚拟+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虚拟仿真软件作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且为推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6.
改革传统的实践实训手段,优化实践实训环境及方法,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改变了单一外部刺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实融合营造智慧教学环境,使学习者获得真实的情境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使人们的认识观念、教育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虚拟技术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虚拟技术的特点,讨论了虚拟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优势,对虚拟技术在近机械类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近机械类专业教学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文华学院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现状,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单一,实训内容陈旧,实践条件跟不上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方式,即电子工艺的基础训练阶段、电子工艺提高阶段和企业顶岗实习3个阶段。突出实践教学个性化,积极推行企业送教上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形成以实验室为主体,实验室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电子实训教学是社会工程活动的"预演"或"预习",在整个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以电子实训教学任务模块为平台,基于工程原则,讨论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方法;通过分析教学过程的要素结构,说明了引入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工程训练中数控机床实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采用虚拟教学使数控培训更加生动形象。IETM是当前信息化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电子显示系统向操作维护人员提供一个与操作维修过程相融合、多格式、人机交互的技术信息查询和维护环境。针对目前数控机床实训教学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采用IETM技术创建虚拟的交互式辅助训练系统,研究IETM实现的关键技术,是提高数控机床实训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热点方向。为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的优势,从道桥专业施工技术实训教学的实际应用出发,协同施工企业,构建了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并开发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了道路桥梁工程领域高危、高耗能及大型综合、过程不可逆项目的实训教学,丰富了学生实训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实训的效果,促进了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