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地图综合是GIS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GIS中最需要智能化的课题之一。为了保证地图综合的数据质量,地图综合的不确定性和地图综合的数据质量问题应该在地图综合领域中受到重视。通过研究对比分析4种线要素综合算法各自的优缺点,评价曲线综合算法和对数据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使用Autodesk公司的AutoCAD平台的Object-ARX二次开发包在VC++语言平台下实现Douglas-Peucker综合算法和Li-Openshaw综合算法对地图线要素的综合;分析了目前主要的线要素综合方法的各自的特点与适用范围;通过对几种常用综合算法不确定性的分析,总结了线要素综合的不确定性的各种表现,包括原始数据保持的不确定性、阈值的不确定性与综合后数据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不确定性等。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中,对GIS中的线要素,首先借助直接综合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综合,然后对综合后数据借助曲线拟合算法进行了数据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与综合前的原始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比例尺地图矢量数据线要素综合方法中存在的同名点匹配不准确,造成制图综合生成的中间比例尺线要素数据质量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OptCor算法的同名点匹配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比例尺线要素数据间的极优对应关系来识别同名点,避免了缓冲区法进行同名点匹配时,可能出现同名点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时难以进行匹配,亦或者一对一但不是最佳匹配的情形,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多比例尺线要素综合"内插"生成中间比例尺线要素中。对三类线要素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OptCor算法的多比例尺线要素综合方法较缓冲区法,不仅同名点匹配更准确,效率更高,且综合结果更接近真实数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带约束的Delaunay三角形表达建筑物间的空间拓扑关系,提出了取建筑物间Delaunay三角形的最短边同阈值比较,实现了基于SDS(simplicial data structure)模型的建筑物多边形合并的改进算法,及根据最长边最优原则实现合并后对象的直角化处理.探讨了利用直接面状要素综合算法进行建筑物多边形化简,和化简过程中阈值及转折点处理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综合前后数据质量的变化,由此提出了建筑物多边形合并和化简的整体平差处理模型.算例分析表明,对建筑物合并和化简过程中的平差处理,能提高建筑物在综合过程中的数据质量,并能较好地保持建筑物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毛文斌 《科技信息》2010,(6):60-61,62
GPS测量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领域,给测绘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在施测GPS网时,当同步图形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时,其精度有所不同,有的差别很大。本文旨在对不同情况下所施测的GPS网的精度进行分析。通过实际布设边连式网形,点连式网形,运用测绘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边连式布网时,因为网形的结构强度大,观测数据平差后的点位的精度比点连式观测数据平差后的点位的精度高。有了以上研究的结论,对于测量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运用由广州中海达公司研发的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对小区域GPS网静态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不符合精度指标的基线进行了处理,以满足接下来的网平差条件;进行网平差后,通过x2检验和τ检验来检验平差结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并对其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以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全站仪直接测得的坐标差为观测因子来建立平差函数模型,并依据间接平差原理编制了一个简要的Visual Basic程序,通过对在校内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平差,最后将平差结果和传统的平差方法的平差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这种平差方法和程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在道路数据采集后获得许多点的坐标,如何利用采集的坐标数据计算线形数据,在数据处理之前首先必须将数据分为若干组,然后利用稳健估计进行平差计算,在阐述直线与圆曲线误差方程及法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适用于线形识别的稳健估计权迭代的数学模型,在稳健估计后将自动删除不属于该元素的点并获得参数的近似值,为获得参数的准确近似值,在不同元素之间还需要进行连接计算,之后进行平差处理,获得参数的平差值,利用平差后的参数以及各点的坐标可对平差结果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差理论建立了道路线状要素(如道路直线段、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以及其组合曲线)数字化数据几何纠正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衡量数字化成果质量的精度方法.这些工作对研究并解决GIS数据的精度评定和质量控制具有实用参考价值.道路曲线数字化数据处理的平差模型@孟晓林@刘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测绘领域的普及,许多GPS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也应运而生,在这些软件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粗差探测及质量分析工具。在GPS网平差中,粗差探测及质量分析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熟练应用粗差探测及质量分析工具,对观测数据作出正确判断,采取合理措施,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文中叙述了如何在平差过程中正确使用这些工具,以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杨海鸣 《甘肃科技》2004,20(11):110-111,109
本文所介绍的自由网平差方法,是对传统经典平差方法的一种补充。在运用传统经典平差方法之前先对数据经过数理统计原理进行置信区间的划分,从而筛选数据。使得平差结果更为精确,减少由于观测失误而引起的偶然误差的因素。在青藏铁路沿线部分地区基准点的实际平差运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项目研发单位:武汉大学。 项目简介:本产品主要进行摄影测量领域的高精度光束法区域网平差。输入数据无需影像外方位元素及连接点的空间坐标初值,可以自动构建自由网并进行绝对定向,采用地面控制点和GPS/IMU数据进行联合平差。软件解算精度不低于国际著名光束法区域网平差软件,且功能更为丰富和独特,界面操作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平差时EIV模型中所含粗差的问题,提出了EIV模型的粗差探测法,利用变形后的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依次对假设不含粗差的一组观测向量进行平差计算,然后通过平差后所得到的单位权方差估计值的大小对观测向量进行分组,从而达到粗差定位的目的。通过算例分析比较,得出在观测值独立等精度时,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发现观测数据所存在的粗差。  相似文献   

14.
线要素光滑算法是地图综合及地理信息可视化中的一类重要的算法,它可以实现线状地物的连续化表达,增强地图的表达效果.随着高性能GIS乃至云GIS的飞速发展,如何在并行计算环境和云计算环境中提高线要素光滑算法的效率,满足人们对地图综合的效率和地理信息表达的实时性需求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调研了常见的线要素光滑算法,按照拟合方式将算法分类,每一类中选取了一种代表性的算法,对其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并对这些算法的并行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GIS环境城市居民地合并综合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小二乘平差理论,通过对城市居民地综合过程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应用最小二乘平差理论进行综合的约束条件和算法过程,建立了城市居民地合并综合算法,应用实例表明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间接平差原理求得平差后协因数与用平差原理中固定公式和具体题目按协因数传播定律计算结果有差异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从数理统计角度对所采用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间接平差的几何模型一定,平差后精度一定,对间接平差问题只能使用间接平差原理的结论公式计算。利用协因数传播定律对误差方程直接求协因数与利用间接平差原理求得的结果不同,原因是没有考虑观测误差对闭合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贺小星  周世健 《江西科学》2012,30(3):295-298,318
讨论了某城区D级GPS控制网的建立以及数据后处理的相关问题,采用TEQC软件对GPS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HD2003软件包进行基线处理及网平差,对基于坐标模式的联合网平差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推导出考虑样本容量和子样标准差的求解置信概率的函数,继而确定数据的置信区间,对数据进行筛选.对所筛余的数据,再进行平差计算,并进行精度评定.这是对传统经典平差数据筛选方法的一种补充,使得平差精度大为提高.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运用这种方法在冻土地区路基的变形监测网的实际平差运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GIS数字化数据的平差模型及软件实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研究地图数字化中规则地物的几何约束条件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数字化数据的平差模型和条件平差迭代计算方法,给出了其相应的精度评定指标,并在研制的1套实用数字化软件中实现.计算表明,对数字化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和选代计算,对提高数字化的精度十分必要,而且由平差计算得到的中误差可以作为评定数字化结果的精度的1个参考目标,从而对GIS空间数据质量进行有效的评定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道路曲线数字化数据处理的平差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平差理论建立了道路线状要素(如道路直线段、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以及其组合曲线)数字化数据几何纠正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衡量数字化成果质量的精度方法,对研究并解决GIS数据的精度评定和质量控制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