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以羊腰部脂肪为原料,对比不同有机溶剂对油脂的提取效果,对比并确定油脂较佳提取条件及共轭亚油酸较佳提取效果,同时研究了温度对动物油脂中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的油脂提取效果相比于石油醚、环己烷和无水乙醇较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4 h,V(溶剂)∶m(油脂)为8 L/kg.在较佳提取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88.72%,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6.31 mg/g.油脂中共轭亚油酸随温度升高有下降趋势,在130℃时质量分数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
葵花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轭亚油酸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本文以葵花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研究了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探讨了溶剂的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对产物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甲醇废水的包埋条件优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选取高浓度的甲醇废水,利用固定化包埋技术对甲醇废水进行污染物降解处理实验研究.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PVA)为包埋材料,包埋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小球颗粒,对甲醇废水中COD的降解为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出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最佳包埋条件,并对在最佳包埋条件下制成的固定化小球进行了性能的改进.同时通过对固定化颗粒小球的比表面积、传质性能的测定以及电镜扫描分析了固定化小球的性能.实验表明,交联时间是固定化颗粒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2种材料均有适合微生物附着生长的网状结构;加入添加剂后,PVA固定化小球的机械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脂肪酸.以嗜酸乳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选育,获得1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紫外照射选择30 s为适宜的照射处理时间,诱变菌株酶活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51倍.对培养基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酶活是未优化前的1.1倍.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发酵产生共轭亚油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用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1854、干酪乳杆菌(L.casei)Bs5、Bs7及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318进行发酵,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亚油酸,发酵物用正己烷萃取纯化,测定其紫外吸收发现,菌株1.1854、Bs5、Bs7均在234nm处得到共轭亚油酸的特征吸收峰,共中菌株1.1854的吸收值最大,在MRSF培养基中加入0.1%亚油酸,接种菌株1.1854,37℃静置培养24h,为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条件,用脱脂牛奶作培养基,获得了与上述相同的结果,以纯品共圈亚油酸为标准,在234nm处作标准吸收曲线,可计算出发酵物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从13株实验室保存的乳酸菌中筛选出8株具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能力的菌株.其中As1.2686产量最高,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达到13.63 mg/L;其次是菌株B11693,共轭亚油酸产量为11.55 mg/L.选择B11693做进一步的菌种鉴定,将传统的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细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鉴定菌株B11693为短乳杆菌.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蚕蛹油中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变质,文章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蚕蛹油微胶囊。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以包埋率为指标,对蚕蛹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5.42%,壁芯材比例为5.44,均质时间为7.13min,在该条件下得到包埋率的预测值为88.21%,包埋率的实测值为88.09%,两者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蛹油微胶囊包埋率。  相似文献   

8.
以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分别探讨了第一相中复合乳化剂HLB值以及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对共轭亚油酸W/O/W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了共轭亚油酸在多重乳液中的稳定性.第一相中复合乳化剂含量为9%、HLB值为7.3,外水相中EL40占4%时,多重乳液相对体积达到91%;对比实验发现共轭亚油酸在多重乳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花椒油的超临界CO2萃取与微胶囊的直接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油,并直接采用同轴喷嘴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考察了相同的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壁材浓度下,壁材流量、CO2流量和干燥温度对包埋率的影响,对不同干燥条件下获得的微胶囊形态的电镜扫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花椒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进样量为1mL/min,CO2气体流量为2 L/min,进风温度为80℃。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微胶囊包埋率达57.8%,相对包埋率达77.4%。  相似文献   

10.
以葵花籽油为原料,碱法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CLA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1,2-丙二醇为有机溶剂,溶剂的质量比m(葵花籽油)∶m(丙二醇)=1:3,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2.5h,加碱量与皂化值的质量比为2.2时,CLA的生成量可以达到较佳值.在较优条件下重复实验,得到较佳条件下的CLA产率为47.80%.  相似文献   

11.
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兴保健油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异养小球藻藻粉中亚油酸的预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GC测定藻粉中亚油酸的优化预处理方法为酸催化甲酯化法,选用2mL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异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时间1h,加入3mL体积分数为2%的H2SO4-甲醇溶液甲酯化,1mL乙醚萃取.优化产率为3.00mg/g.  相似文献   

12.
林江  曾哲灵  熊涛 《江西科学》2008,26(1):165-169
对丙酸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发酵生产共轭亚油酸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酵条件做了综述和比对。  相似文献   

13.
共轭亚油酸的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衍生的共轭二烯酸的所有异构体的总称,它是具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抗癌作用,抗粥状态动脉硬化,参与脂肪分解,调节新陈代谢等。本实验采用恒温洪箱法对碱碳化共轭,非内化共轭两种方法合成的CLA产品进行了氧化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CLA产品的氧化稳定性比其原料红花油要好地多,加入0.02%TBHQ则更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共轭亚油酸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共轭亚油酸(CLA)因其具有调节脂肪代谢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CLA是一组具有共轭不饱和双键的亚油酸的位置和结构异构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特别是具有减少脂肪沉积的作用,并已开始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食品等领域.为此,就CLA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嗜酸乳杆菌AS1.1854菌株的亚油酸异构酶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培养菌体后提取总DNA,用PCR法扩增其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再将其克隆到pET30a载体上,转入到大肠杆菌BL21株中表达,在低温下诱导表达出重组蛋白,并用Ni2 金属鳌合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实验,得到了亚油酸异构酶的基因,成功转入到载体中,表达出了可溶性的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了纯化.实验表明,在原核细胞中可以表达出可溶性重组亚油酸异构酶,以200 mmol/L的咪唑洗脱液进行洗脱可以获得目标蛋白.  相似文献   

16.
共轭亚油酸的抗癌效果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主要是从反刍动物脂肪和牛奶中发现的天然活性物质,是与亚油酸的不饱和双键位置和空间构型不同的异构体的混合物,文中根据国外的研究资料综述了共轭亚油酸的抗癌效果及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使用生物酶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可行性,笔者对痤疮丙酸杆菌亚油酸异构酶进行了异源表达和理化性质研究。根据大肠杆菌偏好密码子,优化了来源于痤疮丙酸杆菌亚油酸异构酶(PAI)的基因(pai),将克隆的基因在BL21(DE3)中进行表达,纯化目的蛋白,获得重组PAI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PAI分子质量为48 ku,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沉淀的形式存在。经测定重组PAI在35 ℃、pH 7.0时酶活最高,比酶活为752.3 μmol/(min·mg)。经35 ℃保温2 h,酶活保持90%以上,pH 为6.5~7.0时,PAI具有较好的稳定性,Mn2+和Zn2+对酶活力分别有22.4%和15.8%的抑制作用,以亚油酸为底物时该酶的Km值为1.13 mmol/L, kcat为4.67 s-1。相关分析表明,痤疮丙酸杆菌亚油酸异构酶性质优良,适合以亚油酸为底物生物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  相似文献   

18.
藏药熏倒牛籽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GC技术,对藏药熏倒牛种子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FFAP弹性毛细管柱(50m×0.24mm i.d),程序升温法,柱温150~240℃,升温速度5℃/min,FID检测器温度280℃,高纯氮气42ml/min,尾吹50ml/min,氢气9.9×10pa,空气8.0×10pa.结果藏药熏倒牛种子油脂肪酸成分得以定性,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为88.44%,其中亚油酸含量为73.04%.结论通过对藏药熏倒牛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的分析,为藏药熏倒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