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焦磷酸盐镀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铜镀层做基体材料的中间层或底层,可以获得许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镀层。氰化镀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底层镀铜工艺,但是氰化镀液中含有剧毒物.焦磷酸盐镀铜是替代氰化镀铜的最重要电镀工艺,但它的最大缺点在于附着力不好.文章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焦磷酸盐镀铜的镀层性能(特别是结合力)影响.结果表明:镀液的温度、搅拌速度、电流密度直接影响镀层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60 min,搅拌速度200 r/min,阴极电流密度1.5A/dm2。本研究结果为焦磷酸盐镀铜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镁合金焦磷酸盐镀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镁合金上电镀耐蚀金属一般要经过电镀铜的过渡层以提高后镀金属的均镀性能和结合力.焦磷酸盐电镀铜是一种环保型电镀工艺,通过电镀锌后再电镀铜能获得结合力和致密性较高的镀层.镀锌液以硫酸锌为主盐,焦磷酸钾为配合剂,柠檬酸铵作辅助配合剂兼导电盐,电流密度2~3A.dm-2,温度在40℃时得到的锌镀层耐蚀性能较好,镀铜电流密度在0.5~2A.dm-2之间得出的镀层耐蚀性能较好.用研究的焦磷酸盐镀铜工艺代替氰化镀铜工艺作为过渡铜镀层的无氰镀工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镀铜温度、时间、体积等因素对镀铜效果的影响,确立了以硫酸铜为主原料、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柠檬酸钠为混合络合剂为主要镀液组成的碱性还原镀铜体系.并成功地在铸铁基体上实现了铜的连续自催化沉积,获得了较光亮红黄色的铜镀层.该镀层与传统氰化镀铜相比,结合力相当,亮度更好,光洁度达花8级.  相似文献   

4.
为了取消氰化物镀铜,实现清洁生产,对钢铁零件无氰镀铜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辅助络合剂及相关参数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并检测了镀层性能。小规模试验和批量生产表明,本工艺具有镀液成分简单、稳定性好、温度控制要求范围宽、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Ni-B/BN自润滑复合镀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制备具有自润滑性能的新型Ni-B/BN复合镀层为目的,研究了Ni-B/BN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分析了镀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得到了耐磨性优于Ni-B镀层的Ni-B/BN复合镀层.Ni-B/BN复合镀层性能测试实验表明该复合镀层结合力好,具有优良的耐蚀、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镁合金表面得到保护性镀层,通过实验研究了镁合金化学镀Ni的镀液组成及不同参数对镀速的影响.盐雾实验测定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具有较好耐蚀性;热震实验和弯曲实验测定了镀层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镀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镁合金的以上性能和镀层的硬度表明,经过这种工艺处理的镁合金,能满足一般工业对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以三种有机添加剂为络合剂的三价铬电镀工艺,并对镀液和镀层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体系稳定,pH值容易控制;具有较宽的光亮范围(从2.5 A/dm2至25 A/dm2以上);而且覆盖能力佳,分散能力较传统的六价铬镀液要好;得到的镀层色泽明亮,接近于六价铬镀层;且镀层结晶细致;镀层厚度可超过4μm,符合装饰性镀层的厚度要求;镀层与镍的结合力良好;耐蚀性与六价铬镀层相当;可以作为取代六价铬装饰性镀层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DE为添加剂的碱性无氰镀锌小型试验,得到了适合工业化生产应用的工艺配方.重点试验了氧化锌浓度、添加剂浓度、温度以及电流密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探讨了该镀液在稳定性、导电性、深镀力及镀层结合力和耐腐蚀性能,并与氰化镀层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镀液成分和各工艺参数对镀层Ni含量、外观的影响,并对添加剂进行了筛选和分析,获得了耐蚀性为同等厚度锌镀层6倍以上的光亮Zn─Ni(13%)合金电镀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并对镀液和镀层性能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0.
氯化铵体系Zn—Ni合金电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镀液成分和各工艺参数对镀层Ni含量,外观的影响,并对添加剂进行了筛选和分析,获得了耐蚀性为同等厚度锌镀层6倍以上的光亮Zn-Ni(13%)合金电镀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并对镀液和镀层性能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1.
铜板上激光熔覆制备Co-Ni-Cu梯度涂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10 kW CO2激光器,通过优化激光快速熔覆工艺参数,先在铜合金上制备镍基韧性过渡层,再在其表层采用同步送粉工艺,在上述镍基涂层表面制备了结合良好且组织细小致密、无缺陷的钴基合金涂层,成功制备了Co-Ni-Cu梯度涂层.铜基体-镍基过渡层-钴基工作层的成分、组织和热物理性能呈现梯度分布,使熔覆过程中的热应力被缓解,完全避免了裂纹的产生.M7C3和M23C6型碳化物及钴基固溶体的形成使钴基工作层显微硬度高达655 HV,是铜合金硬度(90 HV)的7.3倍,而且从铜合金基体至镍基过渡层再到钴基工作层,显微硬度也呈梯度平缓增大,因此涂层具有无裂纹、内韧外硬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连续碳纤维表面金属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硫酸铜为主盐,以甲醛为还原剂,研究了连续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铜的工艺过程,包括pH值、络合剂质量浓度、添加剂质量浓度和还原剂体积分数对化学镀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检测了化学镀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利用溶解法测定了镀层厚度.结果表明,碳纤维镀前预处理非常重要,不仅能够防止“黑心”现象的出现,而且在碳纤维表面形成以Ag为中心的活性吸附区;在实验所得到的连续碳纤维镀铜工艺参数基础上进行碳纤维表面镀铜,镀层均匀,机械性能好,不易剥落,而且镀液稳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铬酐、磷酸二氢钠、硫酸氢钠、OP-10为主要原料,加入合适的添加剂XY-03B,研究成功了一种锌镀层军绿色钝化工艺,探讨了主要成分和工艺条件对钝化膜质量的影响,检测了钝化膜的有关性能,结果表明:所形成的钝化膜为军绿色,膜层光亮鲜艳,附着力好,装饰性好,耐蚀性好,主要性能指标与铬酸盐彩色钝化膜相当.且钝化液稳定,可调性好,钝化液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复合材料化学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最佳化学镀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工艺条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涂镀产物的组成及形貌.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pH值、装载量、纤维长度和搅拌方式对施镀效果有影响,镀铜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 ℃,pH=12,装载量60 mg/250 mL,碳纤维长度为1 mm. 镀铜镍碳纤维(CNCF)的镀层元素为铜和镍,镀层均匀,铜、镍为多晶,结晶质量、表面一致性良好,电镜确定铜层厚度约为1 μm,与理论计算0.96 μm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电弧喷涂铁基减摩涂层磨损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铝制发动机缸体内壁喷涂铁基减摩涂层代替在其内嵌套铸铁缸套,是实现汽车发动机缸体轻量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两种铁基合金制作铝制缸体内壁的减摩涂层,在干摩擦、浸油条件下分别进行磨损实验,并与耐磨性较好灰铸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干摩擦时金属氧化物的润滑效果较石墨差,而油液润滑条件下涂层耐磨性均优于灰铸。观察涂层发现其主要由扁平化粒子堆叠而成,粒子之间夹杂着带状氧化物,还存在一些未熔颗粒、孔隙,表明涂层的孔隙结构的储油效应和表面氧化物起到了明显的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actical cold-spraying process, a number of particles impact onto a substrate and then form a coating.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ulti-particle interactions, single-particle, two-particle, and three-particle impacts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AN-SYS/LS-DYNA version 970. A copper coating was prepare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powders and the coating. 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ritical deposition velocity is 600 m/s for a copper particle/copper substrate. The particles deform more fully due to multi-particle interactions, such as tamping, interlocking, and extrusion effects. The compression ratio increases from 40% to 70% as a result of the tamping effect. This is beneficial for achieving the cold-sprayed coating. The multi-particle morphology and compression ratio in the experiment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coating of high performance can be prepared through selecting appropriate parameters and suitable pre-treatmen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7.
液中放电沉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起源于电火花加工技术,可在金属表面制备出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以及高结合力等优良性能的沉积层。此外,该技术不污染环境,有望替代部分常用但具有污染性的表面改性技术。液中放电沉积技术的核心内容为沉积层形成机制、工具电极材料以及介电流体成分。简单介绍了液中放电沉积技术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沉积层的形成机制以及缺陷优化工艺,并从工具电极材料、介电流体成分和实际生产应用三个方面总结了液中放电沉积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用液-固相复合法制备铜包钢线,并研究了预热温度、铜液温度和复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铜包钢线的包覆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触初期,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铜层厚度和包覆比增加,当热流达到平衡时,包覆比达到最大,最大可达77%,之后包覆比逐渐减小.钢芯线预热温度和铜液温度的升高使包覆比下降,重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