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使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而增强中国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实现途径.运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建立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出口竞争力的无门槛回归模型及技术差距门槛回归模型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出口竞争力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出口竞争力存在正向作用,技术差距对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产生影响,上述关系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加强绿色创新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2003—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在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多维制度环境条件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关系的作用机制,并对影响二者关系的制度环境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有效提高绿色创新效率,且在动态演变的制度环境下,制度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绿色创新效率间关系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制度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各种制度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绿色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当制度水平超过门槛值时,就产生了加速效应,而此时法律制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更为显著.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通过OFDI逆向技术溢出获取绿色创新绩效,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机构和优化经济社会相关制度环境,以突破门槛值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3--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获取、消化和应用3个维度,选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外开放度、研发投入、人力资本、要素市场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六大指标来研究吸收能力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各吸收能力指标都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不仅要继续加大研发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3—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制度环境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治理、市场化程度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开放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未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制度环境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方面促进了逆向技术溢出的获取,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制度环境对逆向技术溢出的获取所提供的支持仍然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从进攻策略与双向溢出培育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角度,通过两国双寡头古诺模型均衡解的比较分析和万向集团的案例研究,以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代表逆向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成功实施,确定成功的逆向OFDI前提和主要因素:国际直接投资额外成本及其临界值均低于发达经济体同行构成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的前提;影响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自身的技术水平、东道国同行的溢出程度和对其溢出的转移程度.技术差距较大和较小时,提升东道国同行的溢出程度和对东道国同行溢出的转移程度分别决定跨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创新构建了吸收能力的量化方法,优化了知识生产模型的分析框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双向FDI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检验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溢出均促进了我国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但该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OFDI吸收能力起到正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能够增强O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FDI吸收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当吸收能力超过门槛值时,FDI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将降低。  相似文献   

7.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国际R&D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母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影响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运用中国1991-2010年的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R&D溢出能显著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对外直接投资R&D溢出渠道是中国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效应有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内研发的协同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与OFD1渠道R&D溢出的协同效应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3-2010年我国对欧佩克13个国家①对外直接投资(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面板数据,分析来自欧佩克的OFDI反向技术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①分别从短期、长期来看,OFDI反向技术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大小尚不如FDI;②OFDI与国内资本投资形成正反馈,也就是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获得的收益可以转而增加国内投资,而国内资本的增加也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③长期看来,OFDI与FDI对我国经济作用之间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经济危机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④欧佩克组织中发达国家并不比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经济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张翼 《科技与经济》2021,34(6):11-15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以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溢出对CO2排放影响的结构变化,进而分组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创新投入对于绿色技术减排效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绿色技术溢出只有超过门槛值才能形成显著的总量减排效应;当人均实际GDP超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溢出会显著促进碳排放的降低;绿色技术溢出在高收入高吸收地区发挥的减排效果最好,对于高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创新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对于低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减排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翼 《科技与经济》2021,34(6):11-15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以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溢出对CO2排放影响的结构变化,进而分组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创新投入对于绿色技术减排效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绿色技术溢出只有超过门槛值才能形成显著的总量减排效应;当人均实际GDP超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溢出会显著促进碳排放的降低;绿色技术溢出在高收入高吸收地区发挥的减排效果最好,对于高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创新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对于低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减排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黄秉杰  孙旭杰 《河南科学》2012,30(11):1663-1668
通过对Feder两部门模型进行扩展,将经济系统划分为非出口部门、初级产品出口部门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构建了三部门的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模型,对浙江省1994—2010年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其通过要素边际生产率差异引起的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效应和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两条渠道来影响浙江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论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是我国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重大技术,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输出与国际发展,形势较好、来势很旺,发展的市场潜力大、技术与人才优势强、基础条件好;但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遇到了种子检疫限制、前期投入不足、技术本身缺陷、出口经营无序、出口限制过多等问题及制约因素。应采取优化策略、规范输出、破解壁垒、提高质量、政策扶持等推进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1996—2011年西部12省区的相关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货物进出口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进出口贸易会对非贸易部门产生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但长期内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国际贸易规则的引入,导致进口部门比出口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并影响到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  相似文献   

14.
采用SYS-GMM方法,基于中国制造业2005—2011年2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 利用门槛回归模型,确定最优规制区间.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呈“U”型特征; 环境规制通过吸收外商优质资源、发挥大企业的双重优势、抑制企业的对外贸易能力,间接影响着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规制强度较低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潜力不足,在最优规制区间则显著利于技术创新,规制强度较高时的促进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80至2009年数据,考察日本对中国和对印度商品贸易中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发现从日本出口看,2003年以后中印两国存在正的相关系数;从日本进口看,1991年以后中印两国则存在负相关系数。由此得出结论:在日本出口方面,中印在2003年后存在互补关系;在日本进口方面中印在1991年后存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巍 《科技促进发展》2016,12(4):505-510+516
伴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之一。高科技产品出口以加工方式为主,集中在计算机、电子及通信等产业,外资企业是出口的主力军。这种状况与我国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方式与程度密切相关,日本企业主导的垂直统合型分工和以欧美企业为制高点的全球生产网络,给我国带来光鲜的出口数据的同时,通过产业链中低端锁定、降低产业关联程度等方式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技术外溢效果。因此,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海外并购和跨国科技合作以及突破产业链锁定重塑分工格局等方式提高我国科技产品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呈现增长趋势,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是世界贸易商品结构正向高科技、服务和绿色产品方向发展,而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不匹配。如何改善、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稳定中国出口贸易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以货物贸易为对象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上,剖析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并针对国际市场需求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测算,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建议。基本结论是:中国主要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水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畜产品的竞争优势不明显。由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必须在政府支持与保护、行业协会协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3个层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这一方面可以发挥中国农业劳动力比较丰裕的优势,扩大出口规模,减少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应对外来农产品竞争的能力,保证农业正常发展不受国外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