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济堂 《江西科学》2006,24(1):11-13,65
提出了“原子第二宇宙速度”这一新概念,并根据此概念推导出了单电子原子和离子的原子第二宇宙速度和电离能的普遍公式。根据这些公式计算出了100余种单电子原子和离子电离能的具体数值,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从而使这一新的理论和计算获得了成功。因现今实验技术的局限性,有些单电子离子的电离能实验值尚未被科学界测出,我们的理论计算值就作为理论预言列出,已获得的成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将会获得实验验证。本文的概念和计算显然涉及到经典物理与量子物理的关系等原则问题,其物理本质将在后面两篇文章中论述。  相似文献   

2.
徐光宪等先生在讨论Slater型原子轨函和电离能近似计算法时发现,用此法计算出的第一电离能与实验值偏差较大,因此他们改进了Slater方法。并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原子的平均电离能来近似度量电亲性或电负性。所提出的电亲性新标度XLL与总电离能U除以原子价壳层电子数目N即平均电离能B成正比,进一步地从原子总电离能T或平均电离能B可确定其价与杂化轨道电亲性。它们虽支接从基态自由原子计算得到,却与从热化学数据得到的鲍林电负性颇为一致,因而计算上避免了其经验性,也可方便地计算惰性元素的电亲性,应用上同样具有广适性,并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独到处。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是指当任何不带电的普通气体在受到外界高能作用后(如对气体施加高能粒子轰击、激光照射、气体放电、热致电离等方法),部分原子中电子吸收的能量超过原子电离能后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原子因失去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离子,这样原中性气体因电离将转变成由大量自由电子、正电离子和部分中性原子组成的与原气体具有不同性质的  相似文献   

5.
用多重散射x_α方法(MS—x_α)和原子极化半径的概念对CH_4、SiH_4和GH_4三个分子进行了键长优化,并计算了分子的部分电离能.优化得到的分子键长值及在最优键长和实验键长两处的电离能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且优于其他作者用x_α方法对CH_4、SiH 和GeH 分子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Guevarn和Sargar等人建立的信息熵与电离能的关系,应用信息熵与坐标和动量期望值的关系,确定了原子体系第一电离能与坐标和动量期望值的定量关系,并得到了与实验值较吻合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改进的屏蔽氢离子模型计算了氩原子的逐次电离能,并分别与R.More屏蔽氢离子模型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半经典系综模拟方法,研究了原子在椭圆偏振场中的残存问题.结果发现,对于电离能比较大的原子(如氦原子),残存原子是由于电子的初始横向速度与漂移速度相互抵消造成的,对于电离能比较小的原子(如镁原子),核的库仑吸引对原子的残存起主要作用.我们提出残存窗口理论来反映库仑作用,从该理论所得中性原子产率分布比强场近似模型更接近三维半经典数值模拟结果.另外,电离能小的原子残存率随椭偏率分布对激光强度大小比较敏感,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标定超强场激光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电离能是一套基本而又有用的原子参数。本文在电离能的基础上;提出并计算了31个常见金属的电离能差值,以此作为气态金属离子稳定性的标度,还排出了S区气态金属原子的活动顺序,分析了锂的反常现象。重点讨论了Fe~(2+)离予与Fe~(3+)离子的相互转化,Cu~+离子的歧化反应,对“惰性电子对效应”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能级的精细结构,将谱线能级用类氢近似细分,改进了平均原子模型中束缚.束缚跃迁吸收系数的计算方法.用改进后的平均原子模型计算高Z元素Au等离子体在一定温度和密度下的辐射不透明度,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原平均原子模型更接近Monte-Carlo模型的计算结果,而且计算量比Monte-Carlo模型少得多.  相似文献   

11.
该文全面地讨论了径向轴对称激光等离子体的物理参量的测量原理。提出了应用马赫-曾德尔激光干涉装置测量光学薄膜表面激光等离子体折射率分布的方法。以等离子体折射率作为突破口,依据等离子体形成机制、逆轫致吸收、Saha方程、等离子体状态方程和Gladston-Dale公式等,建立了一套诊断等离子体参量,包括温度、密度、压力、电离度、电子密度、吸收系数和光学厚度等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假定一定的等离子体温度、密度分布,数值求解了一维等离子体的连续性方程,获得了杂质氩电离态分布,其辐射功率随空间位置和时间而变化。结果显示:在杂质注入时间较短时,由于离子输运及各种损失机制,总杂质密度在空间分布尚未达到平衡,电离态离子主要分布在等离子体周边,完全电离离子所占份额很小;当时间达到0.25s时,氩在等离子体中完全达到平衡状态,体积辐射功率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辐射功率在空间的分布随时间变化较小,主要分布在等离子体周边及边界层一个狭小的辐射带内,说明氩引起的辐射主要由低电离态离子引起。  相似文献   

13.
微秒级脉冲辉光放电中离子产生过程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自制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微秒级脉冲辉光放电中样品离子与基底气体离子的形成过程.气体离子和样品离子的的产生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气体主要通过与电子的碰撞而离子化,形成于脉冲放电期间;而样品原子必须先被溅射出来,再主要通过与能量较高的粒子(氩的亚稳态原子)的碰撞而被离子化,形成于脉冲放电终止以后.文中提出了微秒级脉冲辉光放电中离子的扩散及传输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Of┐lineStudyofaLaserIonSourceviaDirectIonizationattheHe┐jetOutlet*ShangRencheng(尚仁成),XuSida(徐四大),ZhangShuming(张书明),YeZipiao(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经典模型,研究了激光脉宽对椭偏光驱动的Ar原子次序双电离(SDI)的影响.结果发现,二价离子动量分布强烈地依赖于激光脉宽.随激光脉宽增加,离子动量分布从二带结构变为四带结构,然后又变为六带结构.向后分析双电离轨迹既显示了椭偏光驱动的原子次序双电离中的亚周期电子出射现象,又表明带状结构随激光脉宽的演化取决于第二个电子电离时间随激光脉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值求解一维含时薛定谔方程 ,研究了在强激光场中原子及不同尺寸原子团簇的电离几率和光辐射现象。结果表明 ,当外场强度相同时 ,小尺寸原子团簇电离几率小于原子的电离几率 ,可以产生高频率的高次谐波。当原子团簇尺寸较大时 ,其电离几率大于原子的电离几率 ,原子团簇越大 ,电离几率也越大 ,大尺寸原子团簇更易吸收外场能量。  相似文献   

17.
45钢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碳氮共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45钢在乙醇胺电解液中实现以渗碳为主的碳氮共渗,获得以高碳马氏体和含氮马氏体为主的表面改性层,使其硬度达到480 HV,为基体的1.5倍,结果表明:45钢进行液相等离子体碳氮共渗依赖于原子(离子)的吸附和扩散效应.弧光放电的电离过程产生的大量活性碳、氮原子(离子)被吸附到工件表面,同时弧光放电等离子体对工件的不断轰...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MgO)nCu(n=2~8)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MgO)nCu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MgO)n的最低能量结构或者亚稳态结构的基础上吸附一个Cu原子生长而成,且Cu原子的吸附以桥位为主.布局数分析表明Cu原子的吸附对近邻原子的电荷影响比较大,Cu原子得失电子的方向可以改变.Cu原子的吸附增强了(MgO)n的化学活性.二阶能量差分,垂直电离势和分裂能表明(MgO)4Cu是最稳定的团簇.  相似文献   

19.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BemBn(m=1,2;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最稳定结构的垂直电离势、能隙、平均结合能和成键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大多是平面,团簇中通常是B-B和B-Be共存,极少出现Be-Be。团簇的稳定结构中通常是几个呈负电性的B原子形成一个负电中心,而其它B原子和Be原子通常处在端位,且显正电性。计算得到的BeB4团簇较其它尺寸的团簇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