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梭在其政治理论中虽和近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提出了自然状态的理论假设,但是和他们不同的是,在卢梭的描述中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时代,这招致了广泛的批评。这些批评大多都是对卢梭的误读,从卢梭的理论来看,自然状态只是一种理论假设,是照出现实社会罪恶的一面镜子,而不是历史存在。自然状态与未来社会本质上是相通的,拥有共同的精神原则和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2.
重新研究卢梭理性观,对塑造具备现代理性人格的合格公民,追求更加合理、合情的政治生活仍大有裨益。卢梭的理性观体现在两个方面:法律与理性、缔约与理性。对卢梭理性人的批判集中在理性与正义、道德、人民偶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卢梭在溯源人类史演变时,通过比较自然人和文明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以自然人的生存状态为参照,从人性难免的弱点来阐释了他的自由、平等、民主、自我保护与和谐共处理念,并向世人展示了他富有同情怜悯、展现本真性情的新型"人学观"。他从人性的维度阐发了人在感性与理性、灵与肉的矛盾中所彰显的自由观、自然教育观,并以此为基点批判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人。卢梭的人学思想是其学说的根基,并给当下社会的发展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往往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审判席上来加以评判,对"自然"概念的认识亦是如此,他们大多把"自然"与"蒙昧"、"动物本能"联系到一起.然而,卢梭作为启蒙运动思想界的一只奇葩,却从人性完满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他把"自然状态"视为批判现代社会腐朽与堕落的参考系,把"自然"视为人性完满与和谐的终极依据.卢梭在"自然"概念中添加了"自由意志"与"可完善性"的特质,并且更多地把"自然"与"自由意志"的概念联系起来,但是,在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由意志"之间他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使双方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白璧德对卢梭自然人性论的批判代表了西方世界对卢梭的一种态度 ,且在现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卢梭自然思想有必要再做考证。自然是卢梭思想的核心概念 ,卢梭自然思想有着丰富内涵 ,它包括自然人性论和自然理想国两个有机关联的方面 ,具有结构自足性、内含时代性、判断主观性的特点。白璧德对卢梭自然思想的评判忽略了其中的时代内容并片面归纳了其历史作用 ,体现着对卢梭思想的一种误读 ,必须予以纠正而还其本真。  相似文献   

6.
领导道德即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文章通过分析领导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失范现象提出了解决措施,以重塑领导道德。  相似文献   

7.
对自然状态的描述是自然法学派建构其政治理论的基石,也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逻辑推演的前提。卢梭、霍布斯和洛克作为自然法学派的代表,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各有不同,从而也导致其各自政治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服从自然法则,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自由发展。透过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我们不但可以清晰地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脱离学生自然需要的突出问题,而且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遵循现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才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的新纪元。它要求教育要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培育自然人等教育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革命。从他对旧的传统教育的批判中,使人们醒悟到,重视儿童的身心特点是多么重要。他所提出的许多问题,至今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自然人”和“自然教育”问题,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笔者拟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一、关于卢梭的“自然人”的问题卢梭认为应将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的目的。从《爱弥尔》问世起,关于“自然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叛逆哲人,卢梭与尼采哲学都是批判哲学,都对西方社会的现状及其思想观念做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并致力于新的建构,同时也体现了西方现代性发展历程上,审美现代性从善与美的角度抗衡启蒙现代性的文化思路。从理想中的现代英雄形象、现实人性问题的诉求和“道德与非道德”的辩白等方面,探究卢梭与尼采哲学对西方社会的诊断和现代性的见解,从而呈现出与以科技与理智为诉求特征的启蒙现代性相异的文化批判风格。  相似文献   

12.
1979年创刊的《读书》,至今整整30年了。它作为“思想着的学术”,别具特色地展示了思想文化研究的成果。其中有关卢梭的论述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卢梭的关注一直在持续着。卢梭的形象从专制主义者、道德理想主义者到自由主义者、民主主义者、保守主义者不一而足。而卢梭形象演变的原因恰和三十年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它从一个特定阶段和特定时期说明了思想研究与时代主题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业已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伦理习俗,这些基于民族情感、心理机制及思维特质的伦理习俗,注重信仰、责任与义务的高度一致。对具有特定信仰的民族来说,这些伦理习俗具有广泛的认同性、约束性与不可僭越性。《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荣辱兴衰史,其中交杂社会政治、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及生命理想等复合要素。作家从宗教、家庭、社会等伦理视角出发,以两代人复杂的情感关系为主线,通过对主要人物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世俗、激情与忠诚的剧烈冲突中所做的艰难抉择的叙述,呈现出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穆斯林传统文化所遭遇的某些危机,并对这些人物在生存抉择、情感表达及社会身份的历史承担上给予了伦理学意义上的理性观照。  相似文献   

14.
康德在对当时流行的经验论和唯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将贝克莱及休谟的观点与卢梭的感情连结在一起,把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从传统伦理学对道德规范本身的研究转向对道德规范所赖以建立的道德最终原则基础的研究,即他提出的道德形而上学,把形而上学作为道德哲学的出发点,实现了伦理学研究对象的伟大转变。但是,他虽然找到了最具普遍性、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却不具现实可行性,忽略了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联结道德理想法则与道德现实生活的关键点,即道德情感,这个突破口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进一步解决作为伦理学基本任务之一的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相统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继祥 《科技信息》2013,(19):326-326,334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无问题,在中学生中,甚至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德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造成中学生道德及德育缺失的因素有很多,制度、社会、老师、学生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其中,学校教育中,要突出语文教育对学生道德的渗透,因为,不同于政治说教,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与情感教育,学生容易接受。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德育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广泛地重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应该研究更先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要以大学生为本,关注他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发展和完善.从情感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丈关怀的实现,可以发现:生命情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础、道德情感是关键、幸福感是归宿.  相似文献   

17.
以政治救国为价值目标来开启人生航程的梁启超,其思想焦点经历了两个层面的深入性转变:一是从政治到文化、从为救国而新民到为立人而立人的转变;二是在对人的理解上,披理入情,并把对情感的思考,从着眼于情感与国民性、政治的关系向情感与人的存在、与生命的自由伸展的关系做了大幅度的拓展。正是对文化和生命意义上的“人”的终极眷注,正是从追寻人生灵趣的角度对情感的肯定,使梁启超将早年的政治功利美学发展为情感、趣味、生命一体的文艺美学和审美人生论。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和存在方式,可以有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和桥梁。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而片面强调道德认识的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把道德情感培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和存在方式,可以有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和桥梁。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而片面强调道德认识的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把道德情感培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丰富道德情感和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布依族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道德心理结构。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维度对布依族伦理道德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可以概括为:伦理道德认知由感性到理性;伦理道德情感由简单到丰富;伦理道德行为由他律到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