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风险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降低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出了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风险分析的框架,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应对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等,采用风险矩阵评价准则对风险进行评价,避免了由于风险所发生的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相乘所产生的释怀效应.以南京地铁二号线为例,具体分析了地铁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因素,从成本和工期的角度对每一标段的风险进行了量化,根据量化的结果结合风险评价准则,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为以后的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盾构施工安全进行,基于熵度量法对盾构施工过程风险进行评价.根据沈阳地铁某盾构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包含盾构施工设备、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影响和盾构操作的4个一级指标以及22个二级指标的盾构施工风险评估体系,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熵度量法的盾构施工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分析可知,该地铁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总体风险为可接受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在规范的操作以及严密的监控措施下,可以做到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铁六号线盾构施工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结合北京地铁六号线青褡盾构区间的实际情况,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的7个典型突出风险事件。基于现场巡视调查和地表沉降、盾构土压力的监测数据,从风险类别、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发生的原因等对区间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铁盾构施工特点,从盾构始发与到达阶段、盾构正常掘进阶段和特殊节点工程三个方面对地铁盾构施工工作过程进行结构分解,建立WBS工作分解树.从人、机、料、法、环对地铁盾构施工沉降风险进行分解,建立RBS风险分解树.通过WBS-RBS矩阵,全面辨识出38个影响地铁盾构施工沉降风险因素.对风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及信度检验,结果显示调查样本的Cronbach’Alpha值均大于0.7,每个一级指标下的所属项目与量表总计相关值均大于0.2,量表数据可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识别和提取出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风险16大关键因子,使指标数量大为减少,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得以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模糊性和复杂性问题,在梳理整合地铁施工安全规范和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建立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通过博弈论组合赋权得到指标的综合权重,采用加权平均算子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模型。对杭州地铁某号线城市项目进行实例验证,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吻合,实现了对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探讨评判地铁工程中地下水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上海地铁10号线南京东路车站为例,在全面识别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地下水风险因子的基础上,结合统计资料和专家评价,详细阐述了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过程,得到了不同阶段地下水风险因子的权重,并对地下水风险进行了综合评判.研究结果对上海地铁工程地下水风险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地铁施工风险分析中,对参与专家意见的权重引入动态赋权方法,利用群策判断矩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专家权重进行动态赋权.区别于常规的根据专家威望和职称进行赋权的方法,合理有效地降低了主观印象及专业局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使专家的评价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以兰州某地铁车站为算例,采用以动态赋权为基础的专家经验法并结合模糊层次评估模型,对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量化结果对各风险进行大小排序,最后由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其风险等级.评估结果表明,该地铁基坑存在较大的工程风险,且周边环境的风险要比基坑本身的风险略高.  相似文献   

8.
虽然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掘进施工已经完成,成都地铁2号线盾构掘进施工正在有序进行中,但成都富水、高砂卵石含量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风险并未完全解决,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焦点。根据成都地铁1号线2标和成都地铁2号线2标的盾构施工实践,提出砂卵石地层下盾构如何降低超挖,及如何解决超挖回填问题,达到降低盾构施工风险之目的。同时提出了成都盾构施工仍然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希望能对成都地铁以后的盾构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悬臂式掘进机在地铁工程中带来的安全风险,结合大连地铁悬臂式掘进机暗挖隧道工程,采用风险调查法和风险矩阵法进行施工准备期施工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判断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概率及可能造成的风险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提出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可为悬臂式掘进机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提供较好的技术指导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邢明全 《科技信息》2012,(4):390-391
本文介绍了国内地铁建设中首次采用的与盾构施工平行作业的双侧冻结加固技术及开挖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开孔和开挖技术及注意事项,并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施工过程中极易对既有运营地铁线产生不利影响,而广泛采用的超前预注浆尚处于以经验性选取注浆施工参数的阶段,导致工程事故频发。为此,首先以开挖段地层物性参数、地层位移变化值作为输入层,注浆施工参数为输出层,构建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注浆施工参数预测模型;其次,以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作为预测精度评价指标,采取试算法对BP神经模型参数(隐含层节点数目、学习率)进行了探讨;最后,将提出的BP神经网络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当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隐含层节点数为9、学习率为0.01、训练次数为20 000以及精度目标值为1×10-4时,模型适用性评价显示预测值与监测值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19,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13,说明提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行;进一步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预测的注浆施工参数进行注浆后掌子面稳定、开挖过程中未发生隧道塌方等事故,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也可在隧道下穿其他结构或建筑物灾害防控注浆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复杂地铁网络级联失效抗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分析了解地铁网络抗毁性问题,保障地铁网络安全平稳运行。采用复杂网络级联失效理论对城市地铁网络抗毁性进行研究。以北京地铁网络为例,构建北京地铁网络级联失效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实现级联失效模型的仿真运算,对比分析不同节点攻击策略北京地铁网络抗毁性。仿真结果表明:随机攻击策略对地铁网络破坏性相对较小,而面临节点重要度和介数的两种蓄意攻击策略时,地铁网络抗毁性较弱。并进一步为地铁网络建设以及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地铁盾构施工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地铁施工灾害频发,提出建立“防”“控”结合的地铁施工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并以某地铁工程为例,运用现场调查法以及WBS-RBS分析法,在分析先前地铁盾构施工灾害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可拓理论建立盾构施工灾害监测体系,分析监测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实现准确监测,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雷电灾害是城市地铁交通安全运行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对地铁进行科学规范的雷击风险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防雷技术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借鉴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提出了城市地铁交通沿线区段、地面建筑单体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建立了地面高架站接触网架空地线雷击感应过电压仿真模型。以呼和浩特地铁交通项目为实例,给出了地铁沿线区段雷击区域评估指标,通过对地铁沿线的地闪定位、雷电灾害、土壤电阻率及周边环境等数据资料的分析计算得出区域风险评估结果;并对雷击极高风险区段的地面建筑物单体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入户管线附近落雷是建筑物单体总雷击次数的主要因素;进而对雷击附近大地在高架站接触网架空地线产生的感应过电压进行了模拟计算,给出了雷击点距架空地线的距离、高架桥高度以及架空地线支柱接地电阻和间距等因素对感应过电压的影响规律。城市地铁交通全线段及差异化防雷评估技术手段,为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盾构法已成为我国城市地铁施工中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由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某地铁盾构隧道穿越桥桩工程,应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了隧道开挖中产生的位移对既有桥桩的影响,得出桩基变形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铁使用盾构法进行施工时,不仅要保证隧道本身的安全性,更要确保地面建筑群的稳定性,其中后者尤为重要。而地铁双向双洞的开挖工序对地表建筑物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结合武汉市某轨道交通工程实例,使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别从开挖后总位移,塑性区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从而对地铁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工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铁换乘站作为地下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中的主要枢纽,其开挖和施工造成的失稳变形将会直接影响到车辆运行、人员安全、地下管线设施和既有线路与建筑物。本文以成都地铁17号线换乘站为例,研究了卵石地层的地铁换乘站在深基坑开挖后沉降变形的发展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从15项监测数据中分别选择出适合深基坑挖掘阶段和盾构施工阶段的沉降监测相关影响因素。分别借助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小波神经网络(WNN)、非线性回归模型(NARX)和极限学习机(ELM)四种智能算法对不同监测参数与监测点位在开挖阶段及盾构施工阶段的地表高程变形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以上算法中在深基坑开挖阶段,WNN模型的预测结果最为精确,预测值和实测值最为接近;当后期预测的参数类别减少时,NARX模型在预测中表现最好,预测值的范围在单个数据点的误差在-0.4~0.3mm内;且监测数据表明在深基坑开挖的第三、四层阶段施工对沉降变形的影响最大,需要着重监测。由此,证实了智能算法在分析和预测卵石地层的地铁换乘站周边地表沉降变形有着较高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也得到算法模型在相似工程的研究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影响工程成本的风险因素入手,根据目前工程成本确定的经验,将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对工程成本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提出了全面定量化和定性化的层次结构评价模式和总体评价方法,并用工程实例说明该法简易可行。结论符合实际,从而为工程成本风险辨识、估计和评价提供了一种简便和较为客观的分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